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消费社会背景和文化研究视野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向世俗化、现代化转型。本著作主要立足这一社会语境,从政治文化生态的理论视角介入,系统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主要观点如下: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主旋律文学、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三分天下”的局面;文学批评类型中,“自发的批评”以“自媒体批评”的形式正勃然兴起,“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文学精神呈现出判断与创造、坚守与锤炼、平民与世俗等时代特点;文学批评生产体质发生重大变革,网络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外,文化批评的出现也改变了文学批评的生态体系。
张贞(1979-),女,文学博士,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文学批评研究、大众传媒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主持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8项,出版专著l部,参编教材1部,在《江汉论坛》《理论月刊》《思想战线》《黑龙江社会科学》《厦门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荣获湖北省第六届文艺论文奖三等奖、湖北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武汉市第十四届教师五项技能大赛一等奖、武汉市第三届市属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次荣获湖北省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导论
第一章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生存语境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
第二节 消费社会背景
第三节 文化研究视野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态体系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世俗化、现代化转型
第二节 公民文化发展影响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体系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态体系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第三章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对象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
第一节 “主旋律”文学: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话语表述
第二节 精英文学:消费主义社会语境中的坚守和突破
第三节 大众文学:技术、民间、商业制约下的时代蜕变
第四章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类型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
第一节 自媒体批评:自发批评的时代话语
第二节 职业批评:学院派的兴盛
第三节 作家批评:审美与接受的“对话”
第五章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精神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
第一节 判断与创造:精英文化的时代吁求
第二节 坚守与锤炼:主流文化的价值选择
第三节 平民与世俗:大众文化的双刃剑
第六章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生产体制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
第一节 学院派批评生产体制的政治文化生态考察
第二节 新媒体批评生产体制的政治文化生态考察
第三节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生产体制的问题审视
第七章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关系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
第一节 主流文化视域中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
第二节 精英文化视域中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
第三节 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
结语
附录一 从壁垒森严到互联网链接一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调查的一个图景
附录二 从文化生态视角看新世纪以来的湖北文学创作
附录三 中国文艺电影的一个文化症候:从《白日焰火》说起
附录四 论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意识的渐变
附录五 论延安文艺对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启示
参考文献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
蒂博代在《六说文学批评》里把文学批评分为“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认为这三种批评各有界限,但又分工合作,共同构成完整的批评世界。比如说自发的批评时髦而短暂,就有职业的批评来进行筛选和判断;职业的批评注重规则而缺乏趣味,就有寻美的大师批评和生动的自发批评来补充。从一个完整的批评体系来看,这三者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性,正是在其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文学批评全方位地参与到文学活动中,并建立和推动着自身体系的进展。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时代背景中,这三种文学批评类型依然是批评界的主要构成成分。立足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体系来看目前的文学批评类型,我们会发现,“自发的批评”借助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大众文化元素的地位提升,在当代中国社会具备了更长远的生命力。“职业的批评”主要集中在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人员组成的学术界,更多地受到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影响,追求着越来越严谨的规则和体裁,致力于营造自身的理论和审美体系,却在与时代前沿和大众接轨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大师的批评”近年来日渐趋少。如何更好地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体系中促进当前文学批评类型的良性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不能忽视的问题。
第一节自媒体批评:自发批评的时代话语
蒂博代把自发的批评称之为“有教养者的批评”,认为它是“由公众中那一部分有修养的人和公众的直接代言人来实施的”①,最早存在于人们的交谈和对话之中,后来集中体现为报纸上对当日著作的批评,力图避免一切学究气息,追求新思想和时尚潮流。在三种批评类型中,自发批评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报纸批评之所以能够取代交谈式和对话式批评,印刷业的兴盛是必要前提。因此,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自发批评的创作主体、存在形态、传播方式和接受行为。
从人类传播的进程来看,形体和信号时代是第一个阶段,说话和语言时代是第二个阶段,文字时代是第三个阶段,印刷时代属于第四个阶段;20世纪以后,随着电视、电影、广播的发明和普及,人类开始进入以电子传播为主体、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大众传播时代;而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直接促使人类社会进入网络传播阶段。在网络传播阶段,全球化、大众化程度日益提高,信息共享日常化、全民化进程加快,大众传播从单向传播发展到交互式传播,每个个体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并能通过各种网络渠道便捷、快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时代趋势下,自发批评迎来了最鼎盛的发展时期,也遭遇了许多新的问题。
首先,从存在形态来看,当前的自发批评有以下几种:第一,报纸上的短评。这类批评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自发批评,大多围绕文学评奖等重大文学活动展开,比如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东方早报》《太原日报》《安徽日报》等报纸纷纷刊发评论文章,内容涉及作家访谈、创作风格研究、作品价值意义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等各个方面,依然具有时效快的优点和命运短暂的危险。但总体来看,报纸上的自发批评已经脱离了具体的新鲜的文本分析,更多地是对已经引起公众注意的文坛热点问题进行评价,逐渐失去了“筛选当下文本”的功能。第二,各大文学网站的论坛评论和跟帖评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