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研究,涉及汉语文学文本之间的关系、汉语文学文本的文体类别、汉语文学文本的言述对象、汉语文学文本的语言学特征及其文学功能、汉语文学文本的“言外之意”、汉语文学文本的修辞论层面、汉语文本形态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语境等七个方面的问题。从逻辑上讲,第一章、第二章构成一个单元,探讨的是千差万别的汉语文学文本间的内部秩序,第三章独立地构成一个单元,探讨的是汉语文学文本中包含的由理、事、情组成的文学世界;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构成一个单元,也是本书的重点,分别探讨了汉语文学文本的语言学特征、意义生成机制及其修辞技术问题;第七章则探讨了汉语文学文本与中国古代哲学、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联系。
泓峻著的这本《汉语文学的文本形态》设置了七个章节。第一章“汉语文学文本的文体类别”,探讨了汉语文学文本分类的原则以及文体的界限与相互渗透等问题。第二章“汉语文学文本之间的关系”,主要探讨的是汉语文学文本之问的互文性问题。第三章“汉语文学文本的言述对象”,属于文本内容分析。第四章“汉语文学文本的语言学特征及其文学功能”,是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文学文本的特性进行说明。第五章“汉语文学文本的‘言外之意’”,涉及的是汉语文学文本语义生成问题。第六章“汉语文学文本的修辞论层面”,是对汉语文学文本修辞技术的分析。第七章“汉语文本形态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语境”,在对汉语文本形态的整体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影响这些特征形成的文化因素。
泓峻,本名张红军,河南郑州人。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汉语言文学专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威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此前曾出版学术论著三部,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研究、文学评论、散文随笔约80万字。
回到谁在写作文本的问题上来
导论
一、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现状及本书问题的提出
二、对本书题目中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文体类别
第一节 文体问题在汉语文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
第二节 文体渊源与文体创造的依据
第三节 文体之用与文体类别
第四节 文学形式的发展与形式分类
第五节 文各有体与文体互渗
第二章 汉语文学文本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互文性
第二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统一性
第三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等级性
第四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衍生性
第三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言述对象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汉语文学文本中的形而上层面
第三节 汉语文学文本中主体的情志层面
第四节 汉语文学文本中的叙事层面
第四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语言学特征及其文学功能
第一节 汉语与汉语文学
第二节 汉语文学的声音
第三节 汉字与汉语文本的意义生成
第四节 汉语语法与汉语文学独特的表义方法
第五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言外之意
第一节 语言的局限性与超越语言的可能性
第二节 汉语文学文本背后的“典”与“事”
第三节 汉语叙事的寓言性
第四节 汉语叙事的春秋笔法
第五节 汉语诗性文本的韵外之致
第六章 汉语文学文本的修辞论层面
第一节 “文”的“含义”与汉语的修辞性表达
第二节 汉语文学文本的结构与章 法
第三节 汉语文学独特的修辞方式
第四节 赋、比、兴与汉语诤l生文本的内在结构
第七章 汉语文本形态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整体特征及其外部成因
第二节 哲学观念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
第三节 经学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
第四节 政治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
第五节 科举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