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收银基础知识、商业企业与商品知识、票款结算知识、收银机知识和顾客服务。本书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国家收银员职业标准为基本依据,摒弃“繁、难、偏、旧”的内容,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本书将学生应掌握的各项技能分为若干模块,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和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收银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选择与之对应的模块组织教学,不单纯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在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做中教”,力求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本书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包括电子课件、电子模拟试题、教学指南、习题答案(电子版)等,详见前言。
前 言
收银员工作是随着现代零售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收银手段的应用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职业岗位群。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超级市场、零售商店业发展迅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涌现出许多国际、国内知名的品牌超市企业。与此同时,一些国际零售业巨头,如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万客隆、麦德龙等也纷至沓来,在我国各地开设连锁超市。不仅如此,在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也开始广泛使用收银机,因此,收银员岗位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收银员是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一条新渠道。
收银机的广泛应用,为超市经营提供了新的商机。收银机通过对顾客购买信息的录入,正确地计算出该笔交易额并显示出应收款、实收款、找零等信息,提高了收银速度,特别是商品条形码的技术应用使收银速度提高了数倍,提高了经营效率。在服务行业,顾客的各种消费信息也能快速反馈到管理机构,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扫描收银开始迅猛发展。2016年的11月11日,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破千亿元。另一个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双11”当天,支付宝移动支付笔数占比达70%。
引领移动互联网应用风气之先的杭州,在政府部门与蚂蚁金服等企业的合力推动下,已经建成一个覆盖率广、普及率高的移动支付网络。根据蚂蚁金服发布的数据,目前杭州98%的出租车、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超过50%的餐饮门店都支持移动支付。
这座以西湖美景著称、以G20杭州峰会闻名于世的江南名城,已悄然成为全国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在杭州,出门不用带现金,一部手机就能搞定“吃穿住用行”。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要求下,移动支付必将迅速在全国普及,因此,本书增加了移动扫描收银的知识和技能。
本书紧紧围绕收银员岗位的工作要求,系统地介绍了从事收银工作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礼仪和收银工作的操作方法,以供职业院校财经商贸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也可以作为在职收银员岗位培训用书和自学用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收银基础知识、商业企业与商品知识、票款结算知识、收银机知识、顾客服务等。理论知识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摒弃“繁、难、偏、旧”的内容。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质为主线,突出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本书体系设计合理,内容有弹性,要求有层次,结构模块化,内容简练,条理分明,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形成的规律。为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书配备了丰富的案例和图片,直观、通俗,便于理解和掌握,可操作性强,力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本书体例清晰、严谨,内容新颖、简洁。为便于学生学习,设有学习目标、案例、动脑筋、小贴士等栏目。
参加本书编写的教师,大都在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学领域工作多年,对财经商贸类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具有丰富的经验。为了把本书打造成精品教材,他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实践工作。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8学时,各单元学时分配见下表(仅供参考)。
学时分配建议表
序 号 课程内容 课 时 备 注
1 收银员的职业性质和职业守则 2
2 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3
3 商业企业 2
4 商品知识 2
5 票款结算 3
6 识别现金和金融卡 3
7 移动扫描收银的操作技能 3
8 收银机与操作技能 3
9 收银机及相关设备知识 3
10 收银员礼仪规范 2
11 顾客服务操作技能 2
12 机动 10
合计 38
本书由宋锐、彭燕玲和刘娅担任主编,其中彭燕玲编写单元10和单元11,刘娅编写单元7,涂小齐编写单元1,王颖编写单元2,吴燕编写单元3和单元4,方焰编写单元5,王莉、吴玉洁编写单元6,朱菊红编写单元8,杜勇超编写单元9。插图由徐薇薇绘制。全书由何志勇担任主审。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业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书配有电子资料包,由徐云、周静、陈桂荣等制作,包括电子课件、电子模拟试题、教学指南、习题答案(电子版)等,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再进行下载,有问题请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E-mail:hxedu@phei.com.cn)。
由于时间和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编 者
2017年3月
宋锐,1982年在武汉市旅游学校任教,1987年在武汉市教科院职教部工作,中国职教学会旅游烹饪教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在职教教学和教研岗位上工作,热爱职教事业,勤于笔耕,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十多篇,职业技术教育特约记者,证券市场红周刊(北京)特约作者,坚持每周撰文(职教时评、保险、证券等)2到3篇。在各种杂志报刊发表大小文章300多篇。2005年获中国职教学会论文评比壹等奖,多次获得各种征文比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