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建设问题的研究,还从中国的高等教育、山西省高等教育改革、大学发展、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剖析了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序言 / i
精神分析学与科学哲学 / 1
科学哲学的“转向”与跨学科研究 / 10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趋向 / 12
迷人的“语境”与科学哲学的发展 / 28
在“转向”中运动 / 31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38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未来发展展望 / 46
科学争论与科学史研究 / 55
美国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传统及其变迁 / 71
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的联系 / 82
也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 / 92
如何理解和翻译“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 100
量子计算动摇了丘奇 -图灵论点吗 / 109
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 118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演进与定位 / 128
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 / 141
科学技术哲学的现状与发展 / 148
当代科学哲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56
科学实在论的进步及其走向 / 162
欧洲大陆和英美哲学传统之间的区别、关联与融合 / 169
德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现状 / 178
语境论的科学哲学研究纲领 / 192
凝思深重 落笔沉稳 / 203
探索科学编史学的开拓之作 / 207
回眸历史慨而慷 / 213
多学科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资源研究 / 23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意义 / 242
山西高教改革 20年的回顾及 21世纪的发展选择 / 250
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 / 268
浅谈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及发展取向 / 273
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 / 277
强化学科特色 增创竞争优势 / 281
着力建设更具先进性的校园文化 / 286
把握科学最前沿 开拓学术新领域 / 291
创新和丰富大学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 294
学派建设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 / 302
实现“五个转向” 理性选择学校发展战略 / 311
研教贯通 打造最优化的基层学术组织 / 319
论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征 / 326
理性爱国更具时代性 / 334
大学教师:大学文化的守护者 / 341
强化省部共建高校特色的探索与实践 / 356
论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建设 / 365
统筹协调区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 / 372
发挥省部共建高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 378
关于大学规范性建设的思考 / 383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好省部共建高校 / 390
新机遇催生地方大学发展新作为 / 397
论大学学科建设的“十个转向” / 405
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选择 / 414
把省部共建高校建成引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大学 / 431
《郭贵春文集·第六卷:学科建设研究》:
一、科学史研究为何应当关注科学争论
1.简短的历史回顾
毋庸置疑,科学是一种在争论中达成一致的活动和过程。然而,在一些强调科学知识累积性增长的传统哲学家眼中,事情却并非如此。他们认为,科学从基础到结论是一个可靠、稳妥的过程,并不存在本质上的不一致和争论。另一些传统研究者则认为,虽然科学不大可能是这种纯逻辑的过程,但科学争论并不是科学所独有的现象,它同样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研究科学争论对理解科学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他们看来,科学家往往是通过直觉、猜想等方式先得到假说,尔后以实践检验其真伪的。在此过程中,虽然可能出现批评,但由于反驳的证据通常是确定、明晰的,故而不会产生长时间的争论。
这种知识观也深深地影响着科学史研究。不仅早期科学史研究者如普利斯特里、休厄尔如此,科学史的主要奠基人萨顿,也把科学,或者说“实证知识的获得和体系化”看作是“人类唯一的真正累积的和进步的活动”。因而,萨顿在其科学史研究中,不但将占星术、炼丹术、观相术和释梦术当作伪科学而不予考虑,甚至将盖伦的生理学理论亦斥之为荒谬。他指出:“读者将会在我的这部著作中找到占星术和其他谬见的简短的历史;我并不打算用任何完美的方式去讲述这一历史,因为错误的历史是无止境的,这也是很自然的。此外,既然我决心要解释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而不是退步的趋势,所以我就把这些谬误留在它们适合的背景之中了。事实上,它们从来也不代表人类努力的主流,倒是很像海洋底层的潜流。”以此实证主义和乐观的进步思想为指导,萨顿在科学史研究中较少注意有关科学争论的研究。此后,思想史学派倡导的概念分析方法逐渐为人们所认可。柯瓦雷的《伽利略研究》就显示了一种新的编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论认为:“科学本质上是对真理的理论探求,科学的进步体现在概念的进化上,它有着内在的和自主的发展逻辑。”不过,尽管柯瓦雷也注意到了一些“超科学的思想、哲学、形而上学和宗教的思想”对科学思想的促进作用,但却容不下那些在他看来不利于科学进步的东西。因此,尽管萨顿和柯瓦雷对科学史研究方法的认识差异颇大,但他们在希望借重科学史以显示科学进步这点上,并无太大不同。例如,柯瓦雷对牛顿遗留下来的数十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就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柯瓦雷的这种观点,也限制了他从更广泛背景考察科学争论的可能性。类似地,无论是反对科学史中辉格解释的巴特菲尔德,还是为辉格解释辩护的霍尔,实质上都并未走出萨顿、柯瓦雷关于科学史应当展示科学进步高度一致性的天地。特别是巴特菲尔德,虽然他在1931年出版的《历史的辉格解释》一书中,批判了那种“参照今日来研究过去”的编史方法,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史学研究中的某种内在困境,但他自己写出的科学史名作《近代科学的起源》却是一本典型的辉格式作品。概言之,可以说内史论者更多关注的是构筑一幅前后一致的科学进步图像,而较少考虑,或即便是注意到了科学演进中的争论,也只是先入为主地肯定或否定了争论的某一方。虽然库恩提醒内史论者,在重构历史的过程中,“科学史家应当特别留意他的对象的明显错误,这不是因为错误本身而是因为这些错误揭示了更多的实际思想,而不只是给出科学家如何记录下现代科学依然保留的那些结论和论据”,但实际情形仍然难尽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