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了大量的教育事例,针对家长在中国式教育上的十处硬伤,提出了更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处理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讲解,本书将成为您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
尤其是在中国,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但真正懂得科学教育的父母却并不多。由于时代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现在担当着家庭教育重任的这一代人,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祖宗们口口相传的“家教法宝”大多已经失效,而新的家教体系又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当代家长的文化水平虽然普遍高于上一代人,但社会对于家长本身的教育依然严重缺位,“自以为是”导致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常常感到茫然、无助、无奈、尴尬、焦虑,家庭教育非但不是一曲和谐的亲情礼赞,反而渐渐演变成了家庭矛盾,甚至是战争……总而言之,大多数中国家长“想爱却不会爱”,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使得原本健康可爱的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健康”状况。
中国家长身上普遍都有一个“硬伤”,他们为了防止孩子走弯路,总是习惯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希望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按着自己的期望和设想来走。总想着“孩子现在喜不喜欢没有关系,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我们的用心的”。但是,不知不觉中,家长的过度干预和控制,成了孩子成长的最大障碍。这些家长,可以说,并未读懂孩子。
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所以,请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研究表明,当目标由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时,孩子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动力更强。若孩子缺乏自我探索,只懂服从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的样子,他们往往畏惧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问题、丧失目标和信心。
本书的理念是,孩子是一本书,家长要想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首先必须读懂孩子。只有读懂孩子,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才能真正把家庭教育演奏成一曲和谐美妙的乐章。在这本书中,作者会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引领家长破解难题,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进人家庭教育新境界。我们一定不会负您所望。
收起全部↑
《读懂,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父母犯这样的错误:孩子一哭一闹,自己就慌了手脚,马上对孩子又疼又哄,对孩子的不讲理百般迁就,或者很多时候,孩子因为某些不如意的事情,吵闹一阵子后,差不多快要停止下来了,忽然,又因为父母或其他人对孩子说了些安慰的话,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变本加厉,越发吵闹得不可收拾!
冬冬对爸爸的吵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一个孩子来讲,由于天气的原因,不能参加原来计划好的活动,一定会感到很失望,但孩子因此而纠缠不休蛮不讲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爸爸的同情把这种失望的感觉扩大了。
父母们常常会低估了孩子对失望与挫折的承受力,总是不知不觉地以父母的角色,心甘情愿地替代孩子“受罪”。在这个例子中,爸爸对冬冬表示了怜悯,冬冬自己就愈加觉得自己可怜,愈加觉得“去不了姑姑家是难以承受的事”!
更糟糕的是爸爸提出的“补偿”办法使冬冬形成一种观念,那就是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失望的事情都应该由别人来给予补偿。如果任何事情不能按他的愿望实现的话,冬冬就会感到生活亏待了他,他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当爸爸的认为孩子的失望太大了,是冬冬不能承受的,他的这种态度,实际上低估了冬冬可能有的承受力。爸爸认为冬冬太软弱了,根本无法对付生活中的现实,他的这种态度将使冬冬也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我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打击,没有能力应付了。”
因此,我们应当锻炼孩子,培养他们接受生活中的失望及失败的勇气,而不是依赖别人,依赖于别人的怜悯,等待着别人来安慰、同情自己。如果我们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我们对他的惋惜和过多在意的话,孩子就会学会如何接受失望的现实,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再蛮不讲理。如果做父母的能够平静地对待孩子的失望,对孩子施展好的影响,将会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失望,迎接希望和挑战!
孩子的有些行为不是真正的幼稚无知,他们其实也隐约感觉到自己的做法有问题。只是孩子“控制”的不成熟,因而表现出哭闹的情绪。如果父母常常为孩子的这种不成熟而批评他,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从而滋长孩子的不良情绪。例如:当孩子无理地吵闹、发脾气、哭叫时,父母故意不去理睬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不以任何态度表示知道那种行为的存在,孩子就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行为是不喜欢的,也不会给予他任何的满足,他从父母那里将得不到任何“补偿”。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是由于父母过多地在意孩子,才使得孩子得寸进尺,甚至于发展到无理取闹。而父母在处理孩子的这种行为时,通常会大声斥责,甚至大打出手,以达到使孩子改变行为的目的。父母的这种做法行不通!如果我们真是希望孩子能够改变那些不讲理的行为,那么,父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适当地采取不理睬孩子的态度,至少应当保持相当程度的沉默。
爸爸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不妨采取置之不理的办法,这样孩子就会在你冷淡的态度中反省自己的做法,千万不要过多地在意孩子,你的在意只会让孩子得寸进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