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不是给孩子提供多么优渥的生活条件,而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能倾听孩子的心声,读懂孩子的悲喜,理解孩子的无助,接受孩子的脆弱……像朋友那样,陪着孩子走一程。但事实上,能做到这一点是何其难!
弄懂孩子的第一课,就是承认我们还不懂孩子!金慧乐老师一直在推行爱的教育,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帮助家长读懂孩子的话,听懂孩子的心,在孩子快乐的时候为他鼓掌,在孩子悲伤的时候给他抚慰,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依偎的肩膀……
孩子一生的幸运,就是有一对理解并且包容他的好父母!
金慧乐,儿童心理学硕士,国际IMHTC认证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灵成长研究者,脑科学研究者,珮拉米生命美学教育品牌创始人。推行爱的教育,获得家长的广泛赞誉。
出版了长篇原创童话读本《朵玛》,并根据此书投资拍摄制作了52集原创动漫剧《朵玛和她的朋友们》。
给孩子积极的正面暗示
在一间狭小的教室里,老师让每个孩子都摊开双手,老师像个具有神奇预卜能力的巫师那样,盯着孩子的手掌心,认真地看着。她抬起头,欣喜地告诉每个孩子,将来他会成为多么了不起的人物。
每个孩子都无比坚信地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惊喜。
这时候,只剩下那个家境贫寒、经常遭受侮辱和打击的黑人男孩了。他低头迟疑着,不敢走到老师的跟前。
老师走过去,扶起他的手,摊开来,脸上充满了惊喜的表情:“孩子,你看,你的手掌掌纹多特殊啊。你真让我惊喜。”自卑的黑人男孩还是没有抬头正视老师。
老师认真地看着他:“看着我,孩子。”男孩抬起头。
老师说:“孩子,你长大了是一个州长。”说着,又拿着他的手看了看,并确认道,“没错,你还是一个非常大、非常了不起的州长。”
男孩激动得快要流出眼泪了。很明显,他的腰杆挺直了起来。后来老师发现,这个自卑到极点的黑人男孩,每天都会很早到学校,成绩不但突飞猛进,就连行为举止也变了—他开始敢于直面每个人的目光了,敢大声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若干年后,这个男孩虽然没有做州长,但做了比州长更了不起的总统。他,就是美国历史上连任两届总统的奥巴马。
这是一个被朋友圈反复刷屏的感人故事,它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小学老师曾经这样确认:在一次以“我的理想”为题的作文中,他写下:“我长大了,要做总统”。像奥巴马这样自卑、内向的孩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姑且不论他是否真的遇到过这样一位具有高超教育能力的老师,但他的确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如周恩来总理在中学时代写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样,人生的航向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的,而且是从幼年时期就已经掌控在自己的手里的。
接下来,我们该问这样的问题了:奥巴马为什么可以做总统?为什么别的孩子不能?
排除智力和学识这些因素不谈,我们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功最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从小对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是他对自己的发现—他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并以此使命来进行自我塑造,不断成长和改变,克服无知和懒惰,最终成功完成这一次人生的塑造之旅。
显然,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定位着自己,这个定位影响了一个人的未来走向。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定位大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暗示。
我在接收一批新学员之后,都会仔细观察他们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观察家长的表现,从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成绩良好、心理状态稳定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和我沟通交流的时候,也从来不说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而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不一味地贬低,也不一味地苛求。与之相反的是,那些成绩较差、行为也有反差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在我面前,几乎每次都是抱怨、怨言不断、牢骚不断,一句话,就是恨铁不成钢。
我们常常感叹孩子之间的巨大差异都是智力因素所致,其实,并非如此。近些年科学研究证实,情商在孩子的成功因素中比例占到了80%。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情商呢?实际上,是心理发展中的情感意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如果没有参与学习的兴趣,就会将学习当作枯燥乏味的苦差事,敷衍了事;孩子如果没有意志地参与,就会让学习陷入虎头蛇尾的境地。那么,在情感和意志的共同参与中,孩子又受到哪个心理动机的驱使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找来两组学生,分别编在不同的班级,其中A班的学生被老师告知,他们是选拔上来的优等生,智商很高,将来会有很高的成就;而对B班的学生则什么也没有说。事实上,A班的学生是差等生,而B班的学生是成绩好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这些孩子居然真的有了很大的差别。A班的成绩高出了B班很多。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显而易见,正面的心理暗示才是引发孩子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最根本的因素。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大多由父母和老师来回答。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用这样那样的评价,企图给一个孩子定位。让孩子这样做那样做,我们认为他如果照着做下去,他就能够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走歪路。正面的心理暗示被负面的消极暗示替代,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被愤怒和辱骂所代替,孩子由此陷入了迷茫。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好还是坏,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定位。
如果我们能够一直正面积极地引导孩子,告诉他本来就很聪明,指引他一个光明的方向,那么,这个孩子将会像那个自卑的黑人小孩一样,发现自己的天赋使命所在,并不遗余力,以此为定位,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为之奋斗不已。
在给孩子上潜能开发的课程当中,我常常让他们亲手画出家族的谱系,用一个一个的圆圈代替,通过重重叠叠的支脉,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不仅链接着家族中的无数个生命,也担负着无数个生命的传承。
给孩子建立这种生命的重要感,将是家教中父母最迫切的任务,没有之一。
在我的女儿1岁多的时候,我常常给她讲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她自己,这样下来,她就认识了自己。不仅是认识自己,也以此让她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所在。
我跟她讲,在她还藏在我肚子里的时候,聪明王国的公主就已经知道了她。所以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送给了她一顶隐形的聪明帽子,只要她每天快快乐乐,那顶聪明的帽子就会来帮助她。类似这样的故事,非常多,每天她的生活都是在故事中开始的。她做什么,我都会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来进行正面的讲述,让她认识到故事中的那个小姑娘多么可爱,多么爱动脑筋,而且多么喜欢想办法,她总是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就这样,在故事的引导下,女儿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在我对一些学员培训的时候,她也充满了兴趣,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积极参与,做事也很主动。
不光是对女儿这样,在学员培训中,我大多也是采用这种故事引入的方式,给孩子们积极的正面暗示,让他们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就是那个了不起的人物,并且天生具有天赋的使命和能力,经过努力,一定能够让那个有天赋的自己走到世人的面前。在持续的积极影响下,有的孩子成绩从倒数几名,一跃成为前几名。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奇迹。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是孩子的天赋所在。
对家长来说,管理和教导孩子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知道做父母的有多厉害,也不是让孩子做父母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而是让孩子发现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使命所在,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基于这个远大的目标,家长就要时时处处给予孩子正向的鼓励和暗示。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会认为,经常夸赞孩子,容易养成孩子飞扬跋扈、不听管教的性格,其实这个想法的误区在于,误将夸赞当作了纵容。孩子的飞扬跋扈、不听管教,是因为父母的纵容。如果能够正面暗示,告诉孩子“你的聪明无须夸赞,你本来就是”,那么孩子就会认识到,聪明是天生的,就像会走路一样,没人会夸赞你会走路。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因而也就会将心思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面,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让自己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
对于家长而言,我们只需要不停地正面暗示,告诉孩子:你本来就是成功的!你需要不断去尝试!去体会和发现有趣好玩的事情。不要怕,要勇敢向前!
纵观我们自己的人生历程,你会发现,这些正面的暗示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也恰恰是我们做家长最欠缺的。那么,从现在开始,从对孩子的第一个暗示开始,告诉他:你本来就是成功的!
我相信,你会从内心深处,深深地感恩和孩子的相遇,感恩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你和孩子的关系也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和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