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深描布岱族群重建族群交流传统方式的现象,聚焦于探索这一族群在仪式与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族群交流的诗性智慧,旨在寻找在现代性语境中族群交流的可能性。案例观察的重点在于阐释桥仪式、侬峝仪式与歌坡活动等三种仪式的族群交流行为。在作者看来,布岱人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建族群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取决于他们如何面对现代性而寻觅自己的诗性智慧。当神性与诗性汇聚成为一股敬畏交流、渴望交流的原动力之时,充满敬畏的神性祈福与深切慰藉的诗性表达就构成了族群交流的想象与重建的基础。
何清新,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新闻学学科带头人;广西本科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长期关注和研究不同族群文化之间对交流的理解、合作的可能性及其机制。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聚焦广西本土族群交流、中国与东盟族群交流的跨文化传播问题研究,采风、整理一批跨境族群的民间艺术影像、文献等珍贵资料,寻找实现民心相通的跨文化传播的可能性。
第一章 布岱的族群交流/001
第一节 布岱的族群边界/001
第二节 布岱族群交流的重建/003
第二章 族群交流的断裂/011
第一节 世居的空间/011
第二节 族群的离散/017
第三节 寻找族群交流的重建/029
第三章 神性仪式的返魅/041
第一节 桥仪式:家庭间的互惠行为/041
第二节 类似姻亲家庭的家庭交往方式/060
第三节 侬峝仪式:建构超自然他者的社会结构/063
第四节 与超自然他者的交流/071
第四章 诗性交往的重构/084
第一节 歌坡重新活跃的社会背景/084
第二节 族群的文化边界变迁/086
第三节 重构的基础:以歌为媒/095
第四节 重构的准则:情感想象力/107
第五节 重构与跨境对歌/116
第五章 重建族群交流之后的问题/136
第一节 族群神性的空心化/136
第二节 族群诗性的媒介化/145
第三节 族群交流的他者因素/153
第四节 重建神性与诗性的交流/158
结 语/178
附录部分/181
附录1 我的田野/181
附录2 法师名录/197
附录3 金龙镇、逐卜乡、武德乡三地及越南邻县歌坡日程表/200
附录4 部分歌手组合名录/201
附录5 叙事长歌《传旛》/202
参考文献/206
后 记/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