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大麦栽培生理及其生长模拟,从大麦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大麦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特性,大麦籽粒灌浆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专业指导性强,具有较高出版价值。
前言
大麦是我国原产作物之一,具有早熟、抗逆、丰产、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性。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麦在农作物结构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多熟制地区,大麦是重要的前茬作物,能达到全年均衡增产;因比小麦早熟,在干热风严重多发地区,可避开干热风危害;大麦耐迟播,在晚秋作物收刈晚或秋涝积水区,种植大麦,不致影响粮食产量;大麦耐盐碱,是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大麦耐瘠薄,抗干旱,可以优化作物布局,平衡农业生态。大麦具有优良的食用价值:大麦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磷、铁、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尿囊素等。大麦是养殖业的优质饲料: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齐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在饲用效果上,可使脂肪变白变硬,达到瘦肉多、肉质好的效果。大麦在食品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大麦是酿造啤酒的必需原料,酿造优质啤酒,必须有优质大麦以生产出优质麦芽;大麦也可酿造酒精,制作麦曲、饴糖、味精、点心、糖果、茶、麦乳精、麦芽糖、糊精等。大麦可以用在医药工业上:用来制作酵素、酵母、核苷酸和乳酸钙等,还可入药,具有健胃和消食作用。大麦还是一种理想的实验作物:其类型丰富,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人工杂交后结实率高,便于对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染色体少而大,便于观察研究;经过理化诱变后性状易发生突变,便于对染色体组型和变异进行研究,是细胞遗传学、生理学、酶学、病理病毒学、遗传工程学等研究的一种优良的实验作物。因此,开展大麦研究,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今天,意义重大。大麦在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自身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从栽培生理的角度探究外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大麦的影响,是大麦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实践的理论基础。农业信息技术是随着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知识的丰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正在对传统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产生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其中,作物模拟技术作为农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成分,是农业信息技术的突出代表,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态势,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将作物模拟技术应用于大麦栽培生产,实现大麦生产的智能化、精确化和数字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本书从作物栽培生理和作物生长模拟两个方面对大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六章,即:大麦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大麦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特性、大麦籽粒灌浆特性、大麦产量品质形成生理生态基础、大麦抗性生理、大麦生长模拟模型。栽培生理部分包括肥料、密度、播期、盐分、温度、光照、纬度、海拔等外界因素和品种特性等遗传因素的影响。以此为支持研究,构建了大麦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包括阶段发育和物候期、植株的形态发生与器官建成、光能利用与同化物生产、不同器官间的同化物分配与利用、土壤养分动态与植株利用等5个方面,体现出大麦生产系统的5个水平,涵盖了大麦生长模拟的6个亚系统。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307)。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扬州大学的庄恒扬教授、许如根教授、周桂生教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的张凤英研究员、刘志萍研究员,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包海柱研究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感谢。因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著者2017年5月
本书作者徐寿军,系内蒙古民族大学职工,学校编辑部副主任。
第1章大麦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
11大麦生长发育特性()
111大麦分蘖特性()
112大麦叶面积及其叶面积指数()
12大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
121春大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
122冬大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第2章大麦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特性()
21春大麦氮素积累与转运()
211春大麦植株各器官含氮量的动态变化()
212春大麦植株各器官氮积累量的动态变化()
213春大麦植株各器官氮转运特点()
22冬大麦氮素积累与转运()
221冬大麦各器官氮含量特点()
222冬大麦植株氮积累和转移特点()
223冬大麦各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特点()
第3章大麦籽粒灌浆特性()
31氮肥水平对大麦籽粒灌浆的影响()
311不同氮肥处理下大麦的籽粒灌浆动态()
312不同氮肥处理下大麦籽粒的灌浆特点()
313不同氮肥处理下大麦籽粒灌浆的阶段特点()
32播期对大麦籽粒灌浆的影响()
321播期对大麦籽粒增重的影响()
322不同播期处理大麦籽粒重的积累特点()
323不同播期处理大麦籽粒重的阶段积累特点()
第4章大麦产量、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
41播期对大麦产量和品质形成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411播期对大麦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412播期对大麦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413播期对大麦蛋白质的影响()
42氮肥对大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
421氮肥对大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
422氮肥对大麦游离氨基酸影响()
423氮肥对大麦蛋白质的影响()
43籽粒蛋白质积累与其他器官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积累的相关分析()
431大麦籽粒蛋白质积累量与其他器官游离氨基酸积累量的相关分析 ()
432籽粒蛋白质积累与其他器官蛋白质积累的相关分析()
44大麦籽粒蛋白质积累的特点()
45大麦叶片、茎秆、籽粒等器官总RNA的提取()
第5章大麦抗性生理()
51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511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512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盐害指数的影响()
52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521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522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气孔导度的影响()
523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524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蒸腾速率的影响()
525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3NaCl胁迫对大麦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531NaCl胁迫对大麦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532NaCl胁迫对大麦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54NaCl胁迫对大麦籽粒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541NaCl胁迫对大麦籽粒H2O2含量的影响()
542NaCl胁迫对大麦籽粒APX活性的影响()
543NaCl胁迫对大麦籽粒GR活性的影响()
544NaCl胁迫对大麦籽粒AsA、DHA含量及AsA/DHA比值的影响()
545NaCl胁迫对大麦籽粒GSH、GSSG含量及GSH/GSSG比值的影响()
第6章大麦生长模拟模型()
61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模型()
611作物发育温度热效应Beta模型的理论分析()
612模型描述及检验()
62大麦主茎叶龄与单株绿叶面积模型()
621模型的假设与描述()
622品种遗传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检验()
63大麦叶面积指数模型()
631模型的描述()
632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检验()
64大麦穗和茎秆生长模型()
641模型的假设与描述()
642品种遗传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检验()
65大麦干物质积累模型()
651光合作用模型()
652冠层呼吸作用模型()
653干物质积累()
654模型检验()
66大麦干物质分配预测模型()
661模型的描述()
662模型的检验()
67大麦花后穗部氮素积累的特征分析及动态模拟()
671大麦花后穗部氮积累方程及其参数的特征分析()
672大麦花后穗部氮积累动态模型的检验()
68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681模型的描述()
682模型的检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