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异乡而来,在庞大的都市漂泊。
他每天寻找故事,讲述同一个城市里的不同命运。
他走进人们的灵魂深处,体味无穷无尽的悲情告解。
从闪闪发光的密歇根大街,到社会逃犯心中黑暗的沉思;
从金融领袖的高谈阔论,到移民短工的绝望独白;
从华裔诗人到卖栗小贩,从失业母亲到地下酒馆歌女……
芝加哥是理想、悲剧、幻梦的狂欢之地。
美国著名编剧本·赫克特用敏锐而生动的笔触,
描绘出爵士时代芝加哥的一切愤怒、紧张和荒谬。
我流连于这城的每一处
像只苍蝇在巨大的钟盘里巡飞
街道、妓院、警察局、法院、剧院、监狱、美容院、贫民窟、疯人院、火灾、谋杀、暴动、宴会、书店……
贪婪地体味,不眠不休
沉醉于轰鸣而去的时间洪流
我曾在无数城市生活过
但只有它长存于心
——本-赫克特
“好莱坞的莎士比亚”本-赫克特成名作,青年编剧陆特丹精彩献译
《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同名专栏集结。58篇文章,47个人物故事,以文学写新闻,堪称一部经典都市多幕剧。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多家媒体盛赞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深受本书影响,走上写作之路
没有《芝加哥的1001个下午》,就没有《乱世佳人》《埃及艳后》《爱德华大夫》等影史名作
“是他,发现了芝加哥。”
芝加哥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大都会,孕育了美国现代电影业以及爵士乐,是美国乃至世界城市文化的缩影
赫克特笔下的芝加哥如同今天的北上广,城市小人物的漂泊命运令人感同身受,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
收录摄影师Cocu(刘辰)的30余幅芝加哥城市影像,今昔呼应,呈现多面城市性格
译者序
我一开始的兴趣源自这些文章的作者本·赫克特,作为一名六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作家,他在专心剧本创作之前的一段记者生涯无疑令人浮想联翩。赫克特于1921年开始在《芝加哥每日新闻报》上写作专栏,它被命名为“芝加哥的1001个下午”(由《一千零一夜》所获得的灵感),主要报道每天的社会新闻,情杀案、审判、盗窃、名流绯闻、天气、旅游热点,庞杂琐碎,无所不包。可单纯写这样的新闻有什么意思?
赫克特和他的编辑决定用与众不同的随笔式文体来呈现这些新闻,在这些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简讯里加入他自己的构思,展开小小的故事或一幅图景。他像写小说一样把新闻再创造,赋予它文学的魅力,同时也烙上了赫克特鲜明的个人印记。赫克特是人物速写和对话方面的大师,简练、准确又不乏幽默感,尽管每则文章篇幅不长,但那些人物却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开始翻译这本书之前,我问自己,怎么会有人愿意花钱读这些发生在一百年前美国芝加哥的社会新闻?
它太奇怪了!不,准确地说,这颗淹没在时空中的星球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给出它的坐标比得知它的存在更让人吃惊。
然而,在翻阅这些短小的故事或者说随笔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某种感觉袭击。好像突然打破镜子,瞬间的脆响和一地明晃晃的玻璃碎片扯开了记忆的暗区,模糊的意识中,我经历着:声响、碎片的排列、阳光下的浮尘,心里承受着空旷的震荡,引起意识的深谷中清晰明确的回声。熟悉的、来过的,身体被这些强烈的感受塞满,猫尾一扫,又无影踪。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似曾相识吧。
本-赫克特Ben Hecht(1894-1964)
美国编剧、导演、制片人、剧作家、记者、小说家。被赞誉为“好莱坞的莎士比亚”。剧本《地下世界》获得第一届奥斯卡z佳原创剧本,另有5部作品获z佳剧本提名。其代表作品《乱世佳人》《爱德华大夫》《埃及艳后》《街角的商店》《美丽世界》《疤面人》等无一不是影史经典。20世纪20年代,他为《芝加哥每日新闻报》撰写专栏“芝加哥的1001个下午”,尝试用极具个人风格的文学笔调讲述芝加哥发生的新闻事件。一生创作颇丰,参与70多部电影的剧本创作,出版有35部小说。
Cocu(刘辰)
生于北京,现居美国旧金山。苹果官方合作手机摄影师,IPPA手机摄影季节类冠军,2015年CBRE年度都市摄影师。他喜爱拍摄街头光影及都市摩天建筑,影像风格简洁写意,善于利用建筑空间的几何构图,作品留给观者广阔的想象空间。现为信号纪实摄影小组正式成员之一。Instagram: cocu_liu
陆特丹
生于四川,漂于北京,影视行业码字工,意译派支持者。做过书,教过书,翻过书,皆是乐事;以书明理,以书周游,以书识人,都有妙缘。译有《恐怖电影逃生指南》等。
译者序
序幕 神秘城市
雾中风景/密歇根大街/大湖/这样的一天/潘多拉的魔盒/10 美分婚戒/时钟与深夜班车/雨夜告白/熟悉的夜晚/装饰/信
第一幕 美国梦
范妮/自我的公正化/俏公子/修表匠/不朽的杰作/昨日辉煌/潦倒上尉的雄心/美甲师的男人论/贝丝女王的宴会/势利小人/乡村爱情故事/刺青/三色朝珠/献给伯特·威廉姆斯
第二幕 孤独者
悲惨先生/波纹/一则关于钓鱼者的寓言/卖栗人/悲伤布鲁斯/李星的魂儿/孤单涅槃/黑暗中的秘密/同是街头沦落人/质疑者/草地上的人
第三幕 明天与意外
拍卖师的妻子/飞刀维纳斯/猪/伤心纸条/锡巴里斯式的葬礼/皮茨拉父子/一位母亲/罗德耶兹克夫人的最后一份工作/萨都夫人今晚不上班/未完成的辩论/无产阶级教父/米什金的晚祷/人情扑克/堂吉诃德和他最后的风车/追捕/潇洒皮特的倒霉故事/不会讲故事的库兹克警长
结幕 流浪的可能
扬帆远航/回家的路/被流放者/大旅行家/漂泊的心
编后记
信
我书桌的某个抽屉里装满了读者来信。有些只是打个招呼,不过大多数都是给我的建议,好几百份关于新故事的建议。
今天,我在翻阅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些信件本身就是故事。就从简单的说,每封信的纸张和笔迹都不一样,和人一样,长着不同的面孔。
然而,这厚厚的一大摞约莫360封不同的信件却只化成一个建议,360种不同的笔迹也在讲同一个故事——
“每天上班的路上我都会遇到一个男人,他身上应该有故事可挖。他有点奇怪,嘴里一直自顾自地念叨着什么。”这是一封用普通白纸写的信。
“我常常看到这位老女人,没人知道她是谁,做什么营生。她绝对是个神秘人,应该可以做你故事的主角。”这一封写在粉色的信笺上。
“他总是半夜里在市政厅踱来踱去,几乎每天晚上你都能找到他。他一边走,一边吹着奇怪的口哨。没人跟他交谈,当然也没人知道他在那儿干什么。这人身上一定有离奇的故事。”这封信写在商业书写纸上。
“她住在后巷,据说没有工作。她这个人行事很奇怪,让我一直很好奇她身上会有怎样的故事。您可否去探索一番,写出来呢?她的地址是……”这封写在印花的信纸上。
“我一直在等您写迪尔伯恩街大桥(Dearborn Street Bridge)附近游荡的那位古怪老头,我老是在同一个地点撞见他。我非常想知道他的过去以及他为什么总出现在这里。”信纸应该是股票交易员的工作表。
“他在路边卖炒豆子,模样老派。他总在笑,我一见他就会幻想他经历过的事。他肯定是个有趣的怪人。”这封是用便签纸写的。
“几年前我第一次遇见她时,她穿着黑衣服在跑步。那会儿已经过了晚上12点,我觉得奇怪。后来我总在午夜看到她跑步。她大概四十岁,长相就让人觉得不一般。附近的人都称她‘神秘女’。请晚上到奥克利街(Oakley Avenue)来自己看看吧。她一定会告诉你奇妙的故事,我保证。”信的结尾写着“一位速记员”。
信件不断涌来,都是关于一些陌生的、奇怪的、衰老的、神秘的、惹人发笑的或是引人注目的男人与女人。他们孤独的、谜一般的背影静静地游荡在街道上,无名无姓,他们是远离城市舒适生活的被放逐者。
如果你坐下来一口气读完这些信,便会对这座城市产生一种非常古怪的印象。你仿佛能看见一队神秘的身影穿过街道,那是古怪者的方阵。继续读,所有身影会逐渐凝缩成一个。因为所有的信都极为相似,信中描述的神秘人都有着类似的特征。
这些古怪奇妙的人像组合起来,在你想象中呈现出一个具体的人:高大、朦胧,低着头,戴着兜帽,眼睛从乱糟糟的眉毛底下鬼鬼祟祟地向外张望。瘦长的手指在黑斗篷底下抽动,他在街上无声无息地挪动脚步。
有时候我会出门寻找信上所描述的“神秘女”,她们通常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可怜人,记忆里满是创痕。要么就是因为战争或外伤造成的心理疾病,偶尔使她们出现幻觉。每个都会说:“我讨厌别人。我不喜欢这片社区。我自个儿过。”
所有的信都在问:“这人是谁?”
然而,找到的却总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这些怪人的故事总是不如推荐我寻找这些怪人的信件有趣。信里透露出的匆匆一瞥组成了城市中的古怪旋流,仿佛怪影们从暗处向外悄悄张望。他们朝着巨大的磨坊走去,被绞碎,被重组,成了那位静默前行的巨人,戴着兜帽,厚厚的黑斗篷下手指微微颤抖。
我的另外一个抽屉放着不同的信件。那些是怪人们寄来的信。奇异飞洒的笔画让人以为纸上爬满了蜘蛛和蝙蝠。这些信很少署名,并且大多是用便宜的蓝格子纸写的。
大概有两百多封吧,如果坐下来一口气读完,似乎能感到那位兜帽巨人在对你诉说。那些古怪的身影停下脚步,坐到你身边,在你耳畔悄悄讲出奇异的故事。
这些信里写到星星、会影响人类进化的发明,以及他们自己的奇妙发现;还写到未被发现的新大陆、登月旅行、地底的神秘人种等等。信里有他们犯过的罪,有让他们一直难以入睡的古怪念头,还有人们应该信奉的古怪神祇。乱涂的笔迹道出了巨人的灵魂,他说:“万物如一,上帝俯眼能看见一只蚂蚁。生命之轮运转不息,人生只是白驹过隙。总有一天你会懂,只是此刻你的双目蒙尘。”
读过所有的信,城市仿佛变成了一个画面。办公室里,衣着光鲜的白领正在与一位漂亮的速记员交谈。他们正忙着工作,不经意的眼神瞥向高高的窗外。窗外有个古怪的身影,戴着兜帽,低着头,巨大的黑斗篷下,手指在微微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