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里看我:皮兰德娄“戏中戏三部曲”创作方法剖析
定 价:48 元
- 作者:陈小玲
- 出版时间:2013/12/1
- ISBN:9787516136034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804
- 页码:22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戏中戏”这个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汇,早已成为在戏剧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专业术语。
《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里看我:皮兰德娄“戏中戏三部曲”创作方法剖析》所讨论的皮兰德娄“戏中戏三部曲”中的“戏中戏”,较之莎士比亚等人的“戏中戏”中的一些戏剧元素,已扩展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比如在以往对“戏剧情境”所认同的特定的时空、特定的事件、人物关系这些元素中,到皮兰德娄的“戏中戏”这里,已经将它的范畴扩大了。同样,类似的情况,在“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等方面也有。
陈小玲,博士,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舞台剧创作”教研组成员。2014年,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奖·编剧奖”获得者。2013年10月,其作品受邀在“瑞典皇家剧院”“斯德哥尔摩文学节”等机构朗读演出。本人也成为继莫言之后,该院邀请的第一位亚洲女性剧作家。从2008年至今,被教育部聘为“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家”,主动要求到汶川、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讲学,被当地授予“高原精灵”的称号。父亲江苏镇江人,母亲北京人。“文革”中出生于陕西临潼的骊山脚下。北京西城长大。先后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欧洲共同体中心、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中央戏剧学院。主要舞台剧作品:《梦想新千年》、《青春之歌2005》、《寻找剧作家》、《终身成就奖》(独角戏)、《红雪花》(歌剧)、《家》(音乐剧)、《坏女孩的恶作剧》、《天使桃乐西》(音乐剧)、《黑夜及点灯人》、《向雪松的故事》(重庆方言独角戏)等。
序
前言
第一章 框架型结构的“戏中戏”
一 “戏中戏”的戏剧结构
二 “戏中戏三部曲”——框架型结构的“戏中戏”
第二章 对传统“戏剧情境”的扩大
一 “戏剧情境”回溯
二 “戏中戏”所制造的“特殊的戏剧情境”
第三章 多层“色彩”的人物形象设置
一 人物形象的塑造——传统戏剧创作的核心
二 人物形象设置的思想基础——皮兰德娄特有的“幽默主义”
三 多层“色彩”的人物形象设置
第四章 对“即兴喜剧”创作手法的借鉴
一 意大利“即兴喜剧”的创作特征
二 “戏中戏三部曲”对“即兴喜剧”创作手法的借鉴
结语
附录一 关于路易吉·皮兰德娄
附录二 皮兰德娄的创作
附录三 皮兰德娄戏剧创作年表(中、意、英文对照)
附录四 皮兰德娄“戏中戏三部曲”介绍
附录五 皮兰德娄“戏中戏三部曲”演出及剧本出版情况
附录六 《六个寻找作家的剧中人》剧本版本演变情况
附录七 皮兰德娄作品在中国的情况简介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里看我:皮兰德娄“戏中戏三部曲”创作方法剖析》:
这时诗人看到的士兵是一群可怜的人,离乡背井地在这个国度里被人痛恨,他心想现在要是不离开的话,他一定会去拥抱那些士兵,于是他离开了教堂。
在这里,不难判断出它与之前的老太太的例子,有极类似之处。诗人在教堂遇见士兵,最初产生愤恨,但进一步思考后,这种情绪又转成了怜悯的爱。
虽然在这两个例子中,最初直观所产生的情感不同的,在老太太那里是笑,而在诗人那里是仇恨,但它们都是面对一种情绪之后,经过分析,从而产生“相反感情”。这就是皮兰德娄追求的“幽默感”。
“有一些作家(为数还不少)确实感到了这种乐趣,并以此(叙述一个快意或悲痛的故事)为满足,而不再深入发掘了。更确切地说,这些作家是历史作家。但是还有其他一些作家,他们除了追求这种乐趣以外,还感到一种更深刻的精神需要,为了这种需要,他们只写那些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并从中获得普遍价值的人物事件和自然景色。这些作家更确切地说,是富于哲理性的作家。我不幸是属于后者。”①作为剧作家,特别是一位有过痛苦生活经历而又颇具哲学头脑的剧作家,皮兰德娄对自己的戏剧创作一直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具有“相反情感”的人物设置,经常会出现在他的戏剧创作中。
在《六个寻找作家的剧中人》当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家:一对离异的夫妻和四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20年前……初读这样怪异、悲惨的一家人的故事后,我们不禁会陷入对这一家人命运的无限同情之中,但作者在此处的设置,其用意远非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