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的480多首诗词,内容皆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睹物生情,有感而发之作。作者少年时代即喜爱古典诗词,又长期从事诗词研究工作,于唐宋诗词名家之佳作中涵咏玩味既久,入而能出。歌行、绝句深受李白、岑参豪纵潇洒之风的影响,颇有自得之篇;五、七言律诗则受老杜、小杜结构严谨、对仗精当、句法灵动之熏陶,时有佳妙之句; 词则效苏、陆、济南二安之豪放婉转之调,亦刚亦柔,甚得词人风情。作者性情豪爽,意气奔放,在诗家中素有“中州豪士”之称,学界有人戏称为“当今第一大玩家”。在以旧瓶装新酒方面,将当代语言和时代精神融入传统诗词形式和意趣之中,做了深入的探索和努力。作者是位学者型诗人,其诗词理情兼备,妙趣横生,故其作品在当代诗家之中,颇能自树一帜,别具风味。
本书所选480多首诗词。作者葛景春性情豪爽,意气奔放,在诗家中素有“中州豪士”之称,学界有人戏称之“当今diyi大玩家”。作为学者型诗人,其诗词理情兼备,妙趣横生,在当代诗家之中颇能自树一帜,别具风味。
序言
薛天纬
景春先生是我的老友。 我们相识于 1982 年 5 月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大会上,迄今已 35 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回想起来,差不多每年都有机会在相关的学术会议上见面,有时甚至一月之中能聚头两次。 相识既久,相知亦深。 景春兄所著《笔涮黄河万里流———梦诗斋诗词选》行将付梓,嘱我为序。 大约 10 年前,他曾出版诗集《梦诗斋吟草》,新著应是其增修版。 新著附录收了林从龙先生和康群先生当年所写的序,还收录了韩成武先生及“波斯猫”(博客名)为《梦诗斋吟草》所写的评论,这些序和评论再加上“师友承教录”所载诸家高论,已经相当精准而全面地道出了诗集的艺术成就及特色,我再饶舌,实不免续貂之讥。 然景春兄仍郑重
相嘱,则必有深望焉。 感动之余,反复体味梦诗斋作品,乃有点滴感受,缕陈如次,允当与否,期与景春兄樽酒细论之。
感受之一 记得启功先生尝云,唐诗是嚷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当然属宋以后,在古典文学研究这个圈子里,可称“学者诗人”“教授诗人”者实不在少数,写作旧体诗词且达到相当艺术水准者大有人在。 依启功先生说法,这些诗人所作都是“仿”出来的?较真起来,这个结论自然不免有失偏颇,但就时风而言,就总体趋势而言,我觉得启功先生的“模糊性”论断于当今诗笔涮黄河万里流坛乃是切合的。 所谓“仿”,即追求典雅,从立意到遣词都力求把诗写得有古人作品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味道。 我对同行高手所作,从来充满敬意,且常恨己之不能。 但我想说的是,读景春兄之作,却别有一番感受:他的诗大都是“嚷出来的”,即“后记”所谓“我诗出我心”。 “后记”进一步解释道:“我诗出我心,就是要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不能由文造情,不随波逐流,不能虚情假意、言不由衷。”就是要“任情率真,抒真情,说真话,写真意,叙真衷”。 “嚷”出来的诗,诚如作者自己所说,个别诗句不免“草率”,但逐首读来只觉生气郁勃,真情酣畅,在当今学者诗人中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这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景春兄得了唐诗的真谛。
感受之二 景春兄的诗歌风格,诸家已有共识与的评,即“清水芙蓉太白风,龙骧虎步少陵雄”(胡可先《题〈梦诗斋吟草〉》)。 他是宗法李白、杜甫的,李、杜诗风的共同处是大气。正如韩成武先生所说,“笔墨恣纵,情感淋漓,喜笑歌吟,随心所欲,有摆脱拘束之美,无刻意雕琢之憾”。 只看诗集的名字“笔涮黄河万里流”(《诗人自古数中州———第三届河南诗词学会贺词》句),就何等大气! 大体而言,景春兄所作歌行(七古)及七绝学李白,五律及七律学杜甫。 其佳作中,歌行流走恣肆,七绝天然妙成,五律浑朴稳健,七律精警渊深,无不显示着学李、学杜的成功。景春兄诗歌创作学李、杜而有成,乃他长期潜心研究李、杜的结果,李、杜之诗早已浃髓沦肌地进入他的精神深处,化作他的艺术细胞。 我想随手指出一个事实:景春兄担任过中国李白研究会和中国杜甫研究会的副会长,一身而兼此二任,国中再无第二人,这雄辩地昭显了景春兄研究李、杜的学术成就。 有这样的学术蕴积,写诗自然就有了底气。
感受之三 我想谈谈用典———只谈“语典” 而不涉“事典”。 文人写诗,用典是语言表达的常态(这或许是当今文人诗与非文人诗的一个重要区分标志)。 景春诗亦多用典。 用典之神妙功用,不仅平添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而且于瞬间提升了诗的品位。 即以歌行而论,由于没有格律约束,恣意写来,不小心会流于滑俗,所以更要通过用典来补救。 试举梦诗斋歌行用典之数例:《太白故里行》“日近中午钟不闻”句,用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溪午不闻钟”典;“云入深山不知处”句,用贾岛《寻隐者不遇》“云深不知处”典;“暮随夕阳下碧山”句,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典。 《峨眉山
行》“峨眉仙山邈难匹”句,用李白《登峨眉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典;“缥缈直与浮云齐”句,用《古诗十九首》“上与浮云齐”典;“我欲脚著谢公屐,携杖直攀青云梯”句,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典。 《黄河女儿走马行》开首“黄河滔滔走东海,都说远从天上来”二句,用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典;“朝辞花园笔涮黄河万里流口,夜梦昆仑丘,不闻爹娘唤女声,但见星宿海上清泉流。 踏上唐蕃路,行经青海头,行尽荒原人罕见,唯有黄河伴我水悠悠”数句,用人们熟知的《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典。 《武威铜天马歌》“瘦骨敲石迸金星”句,用李贺《马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典;“历块过都走大漠”句,用杜甫《戏为六绝句》“历块过都见尔曹”典。 七律《读义山诗》“五十弦翻曲外声”句,用稼轩《破阵子》词“五十弦翻塞外声”典,点窜一字,与《锦瑟》诗“无缝对接”,用典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等等,等等,俯拾即是,不一而足。 这些用典都不着痕迹,把典故融化成了自己的诗句。 我相信,当作者写下这些句子时,并无用典的刻意追求而典故即自行奔到笔端。我甚至还以为今人写旧体诗,不用典则不能成篇。 就读者言,读懂了典故,便能与作者会心而笑,得其妙趣,若不知道其中的典故,也不影响对诗意的欣赏,此者为上。 假如用的是读者都不懂的僻典,读者要凭借注解才能弄明白词句,这典故早就索然无味
了。 因此,我始终认为,当今时代旧体诗的写作与欣赏仍是文人圈子里的“小众文化”,未知此论当否?
感受之四 我想谈谈用韵。 景春兄在《梦诗斋吟草》“自序”中有成段文字谈到写作旧体诗的格律与用韵问题,其基本观点是“平仄合律,用韵放宽”,“在用韵方面,不能局限于平水韵”。 这使我联想到周啸天先生《将进茶》“自叙”所云:“平仄稍严,欲存唱叹之音;韵对从宽,不失萧闲之致。”我很赞赏他们的观点。 平水韵反映的是包括唐代在内的中古时代的语言实况,今天的语言实况与平水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东”韵和“冬”韵,“元”韵和“寒”“删”韵,现代人实际上无法区分,若一定要区分,只能硬记各个韵部中的字,但即使记住了,写诗时要做到不越雷池一步,恐怕也非易事,就算勉力做到了严守韵部,其表情达意必定受到妨害,得失相较,不免失算。 何况写诗虽然可以依照平水韵,但谁也无法依照平水韵所反映的中古音把诗读出来或吟出来,说到底也只是“纸上功夫”。 因此,在“中华新韵”尚未普及的现阶段,写作旧体诗的用韵,应在平水韵基础上,邻韵或近韵“通押”。 宋人写词,已经“通押”了,我们岂可从宋人倒退? 我看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在用韵的观点上我与景春兄相呼应,在写作实践中亦当共勉之。 晚节渐于诗律细,期
待景春兄在今后的岁月里写出更多好诗来!
丙申深秋于京东八里桥寓所
(作者为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原会长,新疆诗词学会原会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
葛景春
1944 年生,河南开封人。河南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吟诵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原副会长等。著有《李白与唐代文化》《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诗酒风流赋华章——唐诗与酒》《李白诗选》《杜甫诗选》与《王孟体诗选》等,与他人合著《杜甫与地域文化》《中华经典诗词》与《唐诗品汇》点校本等,并作为主要编撰成员之一参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其著作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河南省优秀著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诗作《寻找李白》在 2007 年中国李白诗歌节诗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诗集《梦诗斋吟草》获“诗圣杯”优秀诗词著作一等奖。1993 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五古
游圆明园
赠裴斐先生
太湖吟
访永州绿天庵怀素故居
抗震歌
应变歌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有感
我自山中来
七古
确山放歌
夜读太白诗走笔作歌
太白故里行
峨眉山行
汉霸二王城怀古
戏仿杜甫《同谷七歌》
登西岳华山歌
黄山歌
登襄阳城楼歌
天柱山行
五台山行
塞上草原行
泰山歌
……
词
菩萨蛮?李花
鹧鸪天?贺河南省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
浣溪沙?庆贺郑州市老年诗词学会换届选举
附和词:浣溪沙?学会换届答景春兄/ (郑州)李刚太
鹧鸪天?赞神七宇航员太空漫步
踏莎行?赠词坛方家杨嘉仁先生
鹧鸪天?贺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一剪梅?访章丘李清照故居
如梦令?咏菊二首
鹧鸪天?戏赠王立群兄
西江月?兰考今昔
渔家傲?登邓州花洲书院春风阁怀范仲淹
一剪梅?仙客来坊采风
六州歌头?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沁园春?赞太行山八路军抗战英雄业绩
如梦令二首
古丝绸路/ 一带一路
附录一:诗评
附录二:师友承教录
附录三:《梦诗斋吟草》原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