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从现在开始,掌控你的情绪
0 1 .
想象一下,你早晨去上班的时候,在公司走廊看到了你的上司。你满脸笑容,挥了挥手,向他打了一个招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方却没有理睬你。这个时候,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有何种情绪反应?
我曾经在课堂上问过不少学生,得到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我将学生的答案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悲观派,一类是乐观派。
悲观派的回答包括:糟糕,可能是我最近有什么事情把上司给得罪了;完蛋了,我在公司没有前途了;我总是一个不招人喜欢的人;等等。悲观派的情绪反应就是有些许忧伤,一上午都感觉心情沉重,或者是持续的郁郁寡欢。
乐观派的回答包括:可能是上司正在考虑问题,所以没看到我;上司的视力不好,所以没看到我;我长得太帅了,容易和别人产生距离感;等等。因此,乐观派并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情绪反应,很快就会把这件小事给淡忘,然后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当中。
0 2 .
也许有人会说,万一上司就是想通过不理睬你来表达对你的不满呢?没错,的确也有这种可能。
然而,真正的乐观派,绝对不是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对所有的危险信号故意视而不见。
一个真正的乐观派也许会这样想:如果上司真的是因为对我有成见而不愿理睬我,也并不能说明我一无是处,至少我曾在某些方面取得过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或者是,没有人会一直被鲜花所包围,每个人在工作中都难免会碰到问题,只要我更加努力地去工作,一定可以重新赢得上司的青睐和好评。
总之,无论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乐观派总能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来掌控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悲观派则很容易被负面想法和消极情绪所吞没,表现得畏首畏尾、忧虑重重。
时间久了,能掌控情绪的人就会越活越成功,不能掌控情绪的人则会越活越失意。
0 3 .
上面这些内容,其实也反映了心理学当中情绪ABC理论所涉及的主要观点。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所创建,他认为导致我们情绪后果(Consequence)的往往不是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Belief)。
换句话说,对于同一件事情,由于我们会采取不同的认知方式,因此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正如同样是看到半杯水,有的人会说:太好了,还剩下半杯水!有的人则会说:太惨了,只剩半杯水了!
也就是说,我们所感知到的这个世界到底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往往不在于这个世界本身是什么样子的,而取决于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眼光(认知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控情绪,关键就在于要积极地改变我们的认知,将偏悲观的认知方式调整为更为乐观的认知方式。
所谓乐观的认知方式,在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的眼中,应当是这样一种认知方式:将失败或挫折看作是暂时的、特定的、由外在的原因所造成的,即我最终可以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努力,来改变不太令人满意的现实。
而贯穿这本书的一条主线就是,通过帮助人们改变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方式,从而达到掌控情绪之目的。
0 4 .
当然,知道怎么做和在现实中真正能做到是有很长一段距离的。也就是说,要想更好地掌控情绪,仅仅靠一两次的认知升级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采取持续不断的行动来强化和巩固新的情绪反应模式。
在社会心理学著作《影响力》当中,罗伯特西奥迪尼曾经指出,人有很多固定的行为模式是一按键就播放的机械而规律,很难改变。
我们其实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来改变我们原有的那些不好的情绪反应方式,然后替换成更加积极的情绪反应方式。
哈佛医学院神经研究学者阿尔瓦罗帕斯库尔勒奥纳认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可塑性是贯穿一生、时刻进行的正常状态。我们的每一次认知改变和行为方式,实际上都是在重新塑造我们的大脑神经回路。
如果我们下定决心要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么开始的时候会很艰难,因为原有的神经回路也许会很强大,很难马上改变。但是,只要坚持采用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那么新的神经回路就会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我们掌控情绪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悍。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面这些内容,那就是:要想真正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关键在于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你才能将这本书中的情绪管理知识转化为掌控情绪的巨大力量。
如果我们不主动掌控情绪,那么我们就会被情绪所掌控。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主动掌控生活,我们就会随波逐流,被生活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