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鄂温克族濒危语言文化抢救性研究的子课题,作者根据实际掌握的调研资料、历史文献资料等,对鄂温克族精神文化世界进行了客观的探索性研究。全书分为鄂温克族思想文化、文学文化、民歌与舞蹈、谚语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禁忌文化,以及鄂温克语的宝贵精神财富八个章节,对鄂温克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宗教信仰做了分析。
前 言
鄂温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鄂温克族也是一个跨境民族,除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陈巴尔虎旗、扎兰屯市、根河市、海拉尔区,以及黑龙江省讷河市、齐齐哈尔市、嫩江地区等地生活之外,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有相当人数的鄂温克族。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鄂温克族人口约有17万人。我国的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俄罗斯的鄂温克族有用斯拉夫字母创制的鄂温克文。俄罗斯的鄂温克文字在小学教学、中学和本民族大学生的母语课及特长课上作为教学内容。同时,鄂温克族专家学者记写本民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长篇史诗、民俗文化、历史资料及编写教科书时也使用鄂温克文。另外,还应该提到的是,俄罗斯的鄂温克族还有用鄂温克文编写发行的报刊、小儿书等。毫无疑问,这些对俄罗斯的鄂温克族保护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发挥着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
我国境内的鄂温克族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民族文字来学习掌握文化知识。比如说,我国鄂温克族先民就学过契丹文、女真文、满文、蒙古文等民族文字,后来又学过俄文、汉文和日文。现在,鄂温克族适龄儿童基本上都要上用汉文或蒙古文授课的学校,通过汉文或蒙古文学习文化知识。鄂温克族是一个很爱学习,也是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民族,从而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一定程度上繁荣和发展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对东北寒温带及温寒带地区的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和传承做出了一定贡献。不过,伴随鄂温克族语言文化进入濒危状态,他们用共同的劳动、智慧、思想创造的,优秀的精神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了消亡的威胁。这一现象,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委员很快将鄂温克族濒危语言文化抢救性研究列为重大委托项目,并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专家朝克研究员主持,具体实施和按计划完成课题。毋庸置疑,这给鄂温克族濒危语言文化的搜集整理、抢救保护、永久保存、分析研究工作注入了活力,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
这本《鄂温克族精神文化》属于鄂温克族濒危语言文化抢救性研究重大委托项目的一项子课题,启动于2011年。经过课题组成员5年时间的田野调查、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终于在2016年年初完成。众所周知,在此之前没有人系统分析研究过鄂温克族的精神文化,在早期的相关资料里涉及该领域的内容即不扎实,也不系统。加上鄂温克族早期精神活动、精神生活、精神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丢失得不少,有的已经变得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甚至面目全非,在这种现实面前,这一极其困难的条件和情况下,要比较理想地完成该项子课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为了完成该项子课题,课题组多次到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鄂温克族生活的山区山林、草原牧区、农区农村,开展广泛意义的、深入细致的、全面系统的田野调研。同时,还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及黑龙江省等地的相关档案馆、图书馆、资料馆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等。尽管如此,一些资料还是未能得到。比如,一些历史资料里只是提到了鄂温克族早期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教育文化、长篇史诗等,但具体描述、记录、记载的内容根本找不到。有些是以零碎化的、不成系统、有头没尾的形式做了一些记录,根本没有办法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资料来使用。因而该研究成果里,有些精神文化的分析内容没有涉及,有的精神文化内容只是涉及了一小部分或已知道的方面,根本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讨论。这也是本课题的一种遗憾。这些情况的出现,同鄂温克族语言文化,尤其是他们传统精神文化已步入濒危的现实问题相关。就是在这种现实面前,课题组成员多次到鄂温克族生活的偏远边疆地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开展田野调研,一点一点地进行搜集整理。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努力下撰写完成了约30万字的书稿。并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做了些补充调研和修改。对课题组来讲,在鄂温克族传统精神文化已经如此濒危的前提下,能够写出这本《鄂温克族精神文化》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么,课题组成员根据实际掌握的田野调研资料、历史文献资料、研究资料,紧密结合本课题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情况按照研究计划、研究思路实施了该项子课题。总的说来,《鄂温克族精神文化》这一研究成果,对鄂温克族的精神文化世界进行了科学探索,并实事求是地做了分析研究。该成果包含前言、第一章鄂温克族思想文化、第二章鄂温克族文学文化、第三章鄂温克族民歌与舞蹈、第四章鄂温克族谚语文化、第五章鄂温克族节日文化、第六章鄂温克族信仰文化、第七章鄂温克族禁忌文化、第八章鄂温克语宝贵的精神财富、附录,最后附上本书的参考文献及后记。
杜拉尔·斯尔·朝克(Dular Osor Chog),男,1957年9月29日出生,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少数民族语言学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中央联系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学士学位;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民族语言研究工作;1987年3月至1988年3月在北京大学东语系给硕士研究生教满蒙比较语言学课程;1989年3月至1991年3月在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朝语系读了语言学博士课程;2004年7月在日本获得语言文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8月晋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1997年8月晋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掌握汉语、蒙古语、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达斡尔语、日语等多种语言。研究方向: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在阿尔泰语系诸语、东北亚及北极圈诸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提出语音形态论名词形态论动词形态论东北亚诸民族语言文化相关论北极圈诸民族语言文化关系说濒危语言综合研究论等理论。
前 言
第一章 鄂温克族思想文化
第一节 思想文化的内因
第二节 思想文化与人
第三节 思想文化与艺术
第二章 鄂温克族文学文化
第一节 史诗
第二节 神话
第三节 民间叙事故事
第三章 鄂温克族民歌与舞蹈
第一节 自然与动物民歌
第二节 劳动生活民歌
第三节 爱情与婚礼民歌
第四节 历史与思乡民歌
第五节 神歌
第六节 鄂温克族民歌歌词结构类型
第七节 舞蹈
第四章 鄂温克族谚语文化
第一节 生产知识谚语
第二节 生活知识谚语
第三节 自然知识谚语
第四节 伦理道德谚语
第五章 鄂温克族节日文化
第一节 阿涅别节
第二节 瑟宾节
第三节 喜翁伊宁和奥米那仁节
第四节 印姆嫩节
第五节 敖包节
第六节 布伽丹节
第七节 伊满伊宁节
第六章 鄂温克族信仰文化
第一节 天体崇拜
第二节 风雷雨神崇拜
第三节 山林河神崇拜
第四节 火神崇拜
第五节 动物神崇拜
第六节 萨满信仰
第七节 萨满信仰与生态环境
第七章 鄂温克族禁忌文化
第一节 生活禁忌
第二节 生产禁忌
第三节 信仰禁忌
第八章 鄂温克语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节 鄂温克族称谓的丰富内涵
第二节 鄂温克语的丰富内涵
第三节 鄂温克语与信仰的关系
附录1 桦树皮制品上雕刻的花纹图案
附录2 通古斯族的世界观
附录3 关于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精神内涵
附录4 中国通古斯语族的文化保护与艺术创作
附录5 清朝末期鄂温克族姓氏中的藏传佛教文化
附录6 鄂温克族宗教信仰及精神文化名词术语
附录7 鄂温克族研究重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