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女科》为《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之合集,原文以目前能找到的版本《傅青主女科》道光七年丁亥(1827)太邑友文堂刻本《傅青主男科》清同治二年癸亥(1863)瑞祥仁刻本)为底本并进行点校。文前有著名的中医训诂学家、中医文献学专家钱超尘先生和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王象礼先生写的序言;书后附有专家的相关论文及傅山文献资料选辑。
《傅青主男女科》可供广大中医学者、中医临床工作者研究参考。
《傅青主女科》现存较早刻本是清道光七年山西太邑友文堂本。1991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将友文堂本列为该书现存第一条,云:“《傅青主女科》二卷,附〈产后编》二卷。又名《女科良方》、《女科全集》。清傅山(青主、青竹、公它、啬庐、石道人、朱衣道人)撰。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太邑友文堂刻本。”其下所举为清道光十年庚寅(1830)金湘门高慕韩刻本(今藏陕西省图书馆)、清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祁尔诚刻本(今藏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清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澧州刻本(今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等等。200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列举《傅青主女科》版次亦将太邑友文堂本列为该书现存第一条,云:“《傅青主女科》二卷,又名《女科良方》、《女科全集》、《妇科良方》,附《产后编》。清傅山(青主、公它、朱衣道人)撰。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张凤翔序刻本,太邑友文堂藏板。”其下列举之版次为道光十年庚寅(1830)高慕韩刻本、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祁尔诚刻本、清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澧州岳常澧道蜀刻本等等。依书目所示,太邑友文堂本为《傅青主女科》现存较早刻本无疑。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统计,《傅青主女科》太邑友文堂本国内存于以下各大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图书馆、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残)、沪州市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计12家。本书所用底本为道光七年丁亥(1827)太邑友文堂本,不取自上述诸家图书馆,而取自山西太原市葛敬生先生家藏之《傅青主女科》友文堂本。葛先生笃爱傅山医学,致力收藏有关傅山医书版本。我未曾与葛先生晤面,但有书信往来。
道光七年太邑友文堂本颇为珍秘。该刻本首页中间刻有“女科全集”四字,右侧刻有行楷“青主先生手著”六字,左侧刻有楷体“太邑友文堂藏版’’七字。“序”字刻为“叙”字,在“叙”字下有“神乎技矣”四字篆体木印牌记。张凤翔序为行草体,每页四框有栏线,上下粗线,左右细线。序尾“道光丁亥夏五月丹崖张凤翔题”句下有“凤”、“翔’’两枚小型木刻方章。张序下为李缵唐短序,序尾有木刻方章二枚:一为“缵堂”,一为“缉仲”,则“缵唐”又作“缵堂”,“缉中”又作“缉仲”。
傅山(1607-1684),字青主,明末清初山西阳曲(太原)人,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画,尤精医学、医术,曾批注《灵枢》、《素问》诸书。长于妇科、内科杂病,治病不拘学派,用药不依方书,应手而效,名重一时,人称“医圣”。
傅山先生的许多医学著述经考证,实为或者由他人托名神传、仙授而刊行于世,或以抄本形式传承流散于民间,托其名传世医著主要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大小诸症方论》等,虽为托名之作,由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广为传抄,对后世均有重要影响。
《傅青主男女科》: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提督学政稽曾筠撰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一字公它,阳曲人。祖霖,官山东辽海参议。父之谟,明经授徒,号离垢先生。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年十四,督学文太青拔入庠。继文者,袁临侯先生继咸也。一见深器之,准食饩。檄取读书“三立书院”,时时以道学相期许。山益发愤下帷。袁每云:“山,文诚佳,恨未脱山林气耳。”崇祯丙子,继咸为直指张孙振诬诋下狱,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诉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后继咸官南方,数招山,山终不往。
国朝定鼎,自九江执继咸北上,山乃潜入都,密候继咸起居。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藁而归。山性至孝,父之谟病笃,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旬日父愈,人谓孝通神明,不异黔娄云。执亲丧,哀毁特甚,苫块米饮,不茹蔬果。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弟殁,抚遗孤过于己子。失偶时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龄,旁无妾媵,誓不复娶。于里党姻戚,竭力赒其缓急,为人分别有让,恭俭下人。与人言依于忠孝,谋事要于诚实。盖其敦厚彝伦,根本自然,非有强也。自李自成犯京师,明庄烈皇帝殉国,山遂绝意进取,弃青衿为黄冠,号石道人。萚衣草履,时遨游于平定、祁汾间,所至有墨痕笔迹。工诗赋,善古文词,临池得二王神理,该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大叩大鸣,小叩小鸣,复自托绘事写意,曲尽其妙。精岐黄术,邃于脉理,而时通以儒义,不拘拘于叔和、丹溪之言。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家故饶,至是渐益窭,安贫乐道泊如也。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康熙戊午,诏举博学宏词,廷臣交章荐山,山坚以老病辞。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满汉王公九卿、贤士大夫,下逮马医夏畦、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就见者罗溢其门,子眉送迎常不及。山但攲倚榻上言:“衰老不可为礼。”诸贵人益以此重山,弗之怪也。明年三月,吏部验病人告,奉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又六年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山所著有〈性史》、《十三经字区》、《周易偶释》、《周礼音辨条》、《春秋人名韵》、《地名韵》、《两汉人名韵》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