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941年,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65年,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企业。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由一家纺纱厂变成巴菲特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他的股票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
那是1800年,爱尔兰裔法国著名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著作了《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他在该书中首次对“企业家”进行了定义,阐释企业家是专门承担风险的人。
后来,奥地利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所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指出,企业家就是创新者,就是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方案,不断寻找新的意义所在,不断发现新的实现自我的途径。按照他的定义,企业家的内涵和外延要广泛得多,不仅包括在交换经济中通常所称的生意人,也包括公司雇佣人员,例如经理、董事会成员等。
美国著名企业家克雷格·霍尔在所著《负责任的企业家》中指出,企业家是做实事的人,是冒险家,是风险承担者,他们对朋友、商界伙伴和社会是负责任的。也就是说,企业家不仅是社会革新者,更是社会责任与信用关系的维护者,并且致力于改进社会。
总之,“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经济要素创新组合的人。”他们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人们更加幸福。财富虽然只是一个象征,但它与人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等息息相关。
企业家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在追求财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着、诚信和服务等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种企业家精神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特征,也是他们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是他们行动的理性超越和精神升华。
当然,企业家是在创造财富的实际行动中,在点点滴滴的事例中体现出伟大精神的。我们在追寻他们成长发展的历程时就会发现,虽然他们成长发展的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
这正如美国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认为:“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企业家成长启示录》丛书,精选荟萃了现当代中外在钢铁、石油、汽车、船运、时装、娱乐、传媒、电脑、信息、商业、金融、投资等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的精神。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本套作品充满了精神的力量、创业的经验、经营的学问、管理的智慧以及财富的观念,相信我们广大读者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巨大的启迪。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方便地了解和学习这些企业家,我们还增设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作品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企业家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他们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以便更加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作品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著名企业家的人生成长与成功故事,会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中的目标和关键点,直至开创自我的幸福人生!
《企业家成长启示录·传奇的投资之神:巴菲特》:
巴菲特可能像任何人,就是不可能像封面上的那个男孩。他从不喝酒,在女孩子面前会觉得不自在,而且也不是一个善于社交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受政府资助上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士兵。在这些年长的学生中间,18岁的巴菲特看上去就像一个来参观的小家伙。
一次在课堂上,研究生院的一个讲座人重述课文中的一个答案时,发现巴菲特正笑容满面地看着自己,他禁不住问了一句:“沃伦·巴菲特,你笑什么,难道我讲错了吗?”
“啊,不,先生,您背得相当正确,”巴菲特很客气地回答,“只是忘了一个句号而已。”
整个课堂立刻哄堂大笑。讲演人气得满脸怒容,低声喝道:“你以为你是谁!”
巴菲特只是耸耸肩不作答,而他的同学却拉长声答道:“他是沃伦·巴菲特,先生,您最好不要质疑他的记忆力。”巴菲特在这种场合下绝非哗众取宠,他只是很厌烦那种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罢了。
事实上,他在费城的股票交易所里耗去了大量的时间。他跟踪各种股票的行情,研究图表,也探听内部消息,但却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投资体系。
宾州大学也许是一所让人喝彩的好学校,但它并不能给予巴菲特以他所渴望的智慧上的满足。
1949年,巴菲特终于选择离开了赫赫有名的沃顿商学院,来到奥马哈所在的内布拉斯加州,并转学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