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农耕时代,年画是寄托人们精神信仰及追求的重要载体。《年画》讲了年画可作为一笔传统文化的财富,理当奉为遗产,并开掘其中的精神,丰富社会及人生。同时,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情感的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
谭红丽,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出版《中国民艺采风录·面花花》、《草编》等著作四部,发表论文十余篇,设计作品曾获山东省建国60周年美展一等奖、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预选展优秀奖等奖励。
唐家路,艺术学博士,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学报《设计艺术》执行主编。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德艺双馨优秀中青年文艺家。出版《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民艺学概论》等著作二十余部。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奖励;宣传画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优秀奖等。
丛书主编简介: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第一章 年画历史
年画释名
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年画的题材与品类
年画的题材内容
年画的品种样式
第三章 年画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特征
年画的历史价值
年画的艺术特征
第四章 年画的制作与销售
年画刻板及彩印绘画技艺
年画行销习俗
第五章 华北地区年画
天津年画
北京年画
河北年画
山西年画
第六章 华东地区年画
山东年画
江苏年画
福建年画
第七章 中南地区年画
河南年画
湖南年画
广东年画
第八章 西北、西南地区年画
陕西年画
四川、重庆年画
参考文献
后记
对门神的崇拜,郑玄在《礼记·丧大记》注释中日:“君释菜,礼门神也。”这里所说的门神在先秦时还没有具体的形象记载。汉代时,神话人物神荼、郁垒成为门神,并悬挂桃木、苇索,以期能够驱邪捉鬼,祈福禳灾,从而护佑室内平安。由于汉代门神多画于门上,难以保存,现仅能从当时的古籍文献中觅其踪迹。如王充的《论衡·订鬼》篇中引古籍《山海经》之说:“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日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荼,一日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及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有形,故执以食虎。”另外,汉朝末年,蔡邕的《独断》、应邵的《风俗通义》中也有画神荼、郁垒作门神的记载。蔡邕《独断》中提到:“岁竞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撒之,以除病殃。已而立桃人、苇索、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十二月岁竞,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当时人们认为生病乃鬼魅作祟所为,所以在岁末辞旧迎新之际,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像“以除病殃”。苇索是驱邪之物,有祈祷子孙繁衍的意思;“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食鬼魅”,所以也将它与神荼、郁垒画在一起,共同承担驱邪禳灾、护佑门户的责任。
据史料记载,汉代的门神除了神荼、郁垒两位神人以外,也有以勇士看家护院的形象。《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广川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裤长剑。”颜师古作注说:“成庆,古勇士也。”后代门神画中选用武士形象或许可以在此找到渊源。从以上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门神信仰和门神画可以看作是年画观念的起源和年画产生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