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雨》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刘庆邦新的短篇小说集。收录近年创作的短篇小说20余篇,包括《羊脂玉》《啄木声声》《门面房》《梅花三弄》《杏花雨》等。
正如著名作家王安忆所说,作者的小说有一种柔软的诗意,你可以看见这样的惊喜和热情,它们是一种特别动人的温存态度表达出来的。
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有独特的美学和艺术风格,因此在民间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在《杏花雨》这部近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作者延续了其短篇小说一贯的美学追求,在字里行间氤氲着一种“柔软的诗意”。他笔下多是从乡下进城打工的都市飘零者,或乡村的小人物,身份卑微,生活平淡,然而刘庆邦却能化腐朽为神奇,通过文字挖掘出平淡背后的诗意,并升华了人物的情感,使其生活超脱了凡俗,而发散出一种动人的光芒。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副,―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等七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黄花绣》等三十余种,并出版有四卷本刘庆邦系列小说。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获《北京文学》奖六度,《小说选刊》奖三度《小说月报》百花奖三度,《十月》文学奖二度,《人民文学》奖二度,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四度等。根据其小说《神术》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界德艺双馨奖。
羊脂玉
贴
琼斯
合作
吻
一剪梅
火
回娘家
煤瘢
梅花三弄
种扁豆
只告诉你一个人
婆媳
烟花灿烂
银扣子
杏花雨
啄木声声
让她到家里来嘛
留言
生人
门面房
市井小品
《杏花雨》:
羊脂玉
桃花开了,玉兰花开了,春天又来了。
报社召集各地驻站记者和特约通讯员到京开会,乔小琪也要来。乔小琪不是驻省会城市记者站的记者,只是南方一座小城的特约通讯员。和记者比起来,乔小琪写的稿子并不少,稿件质量也不错,每次开会她都能参加。乔小琪乐于参加报社召开的会议,一开会她就能与尉然君相会。她在电话里对尉然君说,开会是她的节日。尉然君说,开会也是他的节日。乔小琪笑了,说对对,会就是为咱俩开的,开会是我们共同的节日。二人交谈了几句,乔小琪的劲儿似乎又上来了,说节日真是个好词儿!
尉然君和乔小琪是多年的好朋友,有一张报纸做媒,他们几乎每年都有机会到一起。报纸是面向全国的,报社开会除了在北京开,也到外地去开。到外地开会,报社的办法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风光好,可玩儿性强,有吸引力,就到哪里去开。借开会之机,这对好友已去过全国许多有名的地方,这山那岳,这江那河,这草原那沙漠,处处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留下了他们的气息。
借开会之机幽会,也有不方便之处。参会的人多,大都是熟人,会议一般安排两个同性别的人住一个房间,他们很难得到单独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好不容易抓着一个机会,他们见缝插针,往往交流得比较仓促,既不尽兴,也不尽意。尉然君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初秋,报社在长江南岸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开会。白天开会期间,他和乔小琪你送我一波,我送你一波,波波相连之中,单等到了晚问把浪花激起来。谁知道呢,夜幕降临之后,与尉然君同居一室的男记者猫在屋里看电视,不出去;与乔小琪同居一室的女记者,也不给他们腾地方。尉然君到乔小琪住的房间坐了一会儿,那位女记者热情有加,竟拿出一篇刚写完的稿子给尉然君看,让尉然君给稿子提意见。刚沐浴完毕的乔小琪明知尉然君的来意,也只能跟尉然君说着欢迎来稿儿,欢迎来稿儿,胡乱跟尉然君打哈哈。为遮人耳目,尉然君不好在乔小琪的房间久坐。他把女记者的稿子翻了翻,说了一些肯定的话,见女记者没有离开的意思,只好自己告辞。尉然君没有回房间,向宾馆的大门外面走去。外面正下小雨,雨丝绵绵的,使得路灯的灯罩下面如同裹了一层雾。宾馆一角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建有一座仿古的草亭,他到草亭里站着去了。眼看着宝贵的时间像雨丝一样飘落,他的心情有些黯然。他已经将近一年没能和乔小琪走到一起,如今终于走到了一起,二人却不能亲热,岂不可惜!尉然君不甘心浪花还没开就白白谢掉,但又无计可施。那时大家还都没有使用手机,他没法与乔小琪互通信息。他在草亭的暗影里待了一会儿,正准备回宾馆之际,见一个人从宾馆出来,一手捂着头顶遮雨,小跑着向小花园跑来。尉然君一见,不由得喜出望外,心跳加快。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他盼望中的乔小琪。尉然君赶紧从草亭里迎出来,在雨中拉住了乔小琪的手。乔小琪说:我一猜你就在这里。尉然君说:知道我在这里,还不赶快过来,让我一个人在这里干着急。乔小琪说:什么干着急,是湿着急。尉然君说:小坏包儿,你才是湿着急呢!说着,两个人来到草亭下面,在草亭里紧紧相拥,长时间热吻。草亭里没有床,只有石桌、石凳。雨还在下,小花园里静悄悄的。拥过吻过,他们只好以石凳为依托,把最重要的事情草草办了。
这次乔小琪到北京开会,尉然君得尽点儿地主之谊,为乔小琪创造一些条件。反正不能像在外地那样,两个人急得团团转,连一个房间都找不到。所谓创造条件,无非是找一间房子。如果有一间单独的空房子,开会之余,他就可以把乔小琪约到空房子里去,然后,把门一关,排除一切干扰,两个人从从容容地温存。
尉然君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有条件的。作为报社总编室的主任,他事先知道了报社开会所预订的宾馆。这是条件之一。条件之二是,报社文艺部有一位女编辑叫王点,王点名下有一套一居室的房子,就在那家宾馆对面的居民小区里。王点和丈夫离婚后,回到了母亲身边,不常在那套一居室里住,那套房子几乎等于闲置。还有一个更为微妙的条件是,尉然君了解王点的一点底细。关于王点的底细,是一位姓贺的驻站记者亲口对尉然君讲的。贺记者不但对尉然君讲了他和王点的亲密关系,还给尉然君讲了一些让人难忘的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