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略》其文不长,但意蕴深远。兼容博采先秦诸家之意旨,对刚柔、贵困、用将、赏罚、尚贤、礼士、泽民等方面都有着切中繁的论述。简于排兵布阵、兵势地形,长于治国方略和统军权谋。用之一二,即可成就大业。
识人宝典用人秘籍,谋事操术,成功先机。
《三略》原文
卷一 上略
卷二 中略
卷三 下略
《三略》释评
卷一 上略
卷二 中略
卷三 下略
附录
附录一 《三略直解》明·刘寅
附录二 《四库总目提要·三略直解》
附录三 《四库总目提要·三略》
附录四 黄石公传(明)慎懋赏撰
其实,有大智慧的人不事声张,他们以冷静的态度审视世间万物,看似怯懦,木讷,实际上礼让有节,蓄势待发。刚强之人往往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恃强好勇,跋扈张扬,可是他们恰恰忘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既便是平头百姓,懂得“守柔”的道理也是件好事。柔而知礼,柔而向善,肯定会赢得众人的赞誉,也会得到大家的帮助。耶稣曾说过:“吃亏的人有福了。”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作人,不惹事生非,不逞强凌弱,一定会活得潇洒,活得坦然。善良和本分的人总会得到福报。
说到守柔,必须做到戒急用忍,处变不惊。凡事能静能忍,“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大唐新语·容恕》记载,娄师德送其弟到代州上任,临别时娄师德告诫他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说:如果有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擦掉他算了。娄师德说:这还不好,你擦掉它,就违反了人家发泄怒气的本意,让它自己干掉。
中国人是很注重维护尊严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讲“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将上不辱先、下不辱身视为人生要事,可见忍辱是一件很令人痛苦的事情。可是,成就大事业之人,还必须要有忍辱负重的坚忍毅力。料事要准,遇事要忍,行事要稳,出手要狠,被不少谋略家视为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战将与名相,可是廉颇自恃功高,资格老,不服位在己上的蔺相如,总想找个机会凌辱相如,一抒胸中怨气。可是蔺相如听说后,却处处谦让,不与廉颇争锋,搞得廉颇有劲没处使。属下很不理解蔺相如的做法,但蔺相如一番精诚团结、以国家为重的解释说服了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