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美国语文
《海外优秀教材编译文丛:美国语文(12-18岁 中英文对照版 套装上下册)》是美国当代中学语文教程,选编的课文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取材于不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完整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及开放性,尤其课后问题的设置、编配极具趣味性、现实性,对学生文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教程很好地平衡了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强调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个性思维的独特经验,既是语文教程,也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 我们诚挚建议家长和教师不要把本书仅仅作为学习英语的工具,那样无异于买椟还珠。我们要认真注意的是:他们的课文为什么这样编选?他们的习题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他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美国是被世人骂得多,而又誉之多的国度。亲美敌美者,都有自己的原因,是价值观不同所致。但世人对美国的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承认它是强势文化帝国。对此,学者们早有各种论证,有关的宏文有许许多多。这个国度的起飞与教育不无关系……《海外优秀教材编译文丛:美国语文(12-18岁 中英文对照版 套装上下册)》好似对这个强势帝国形成的一个注释,于读者有很新鲜的刺激,不知道中国的教员们,关注到了它没有……
《美国语文》选用了亨利·大卫·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这是一篇名作,列入中学教程,无疑是有冲击力的文字。有意思的是,文章背后的思考题很带挑战陛。三道题是: 1、梭罗暗示谁应该对墨西哥战争负责任? 2、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一小部分人可以滥用政府而免受惩罚? 3、根据梭罗的观点,什么时候美国人将会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好的政府? 这样的设问,在我看来都是中国的成年人才有的,不料洋人的教育中早已种下了这粒种子。胡适留美的时候,感叹过中西教育的不同。他执教北大后,终身倡导的就是梭罗式的思想…… 前几年学界就中学语文应如何编写,有过不小的争论。看双方的争执,知道彼此的落脚点不同,价值观是有差异的。那一场争论也导入了误区,好像都要确立精神上的核心,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著名学者 孙郁 阅读美国著名中学经典教材 感受西方文化教育独特魅力。 他们学什么?怎样学?如何训练开放的思维方式? 建国200余年的美国,已经成为全球实力强大的国家。这个秘密是企么?这个秘密就在它的文化里。《美国语文》不仅仅是一本美国语文书,也是一本美国历史书,更是一本美国文化书。仔细阅读这本书,相信读者既能满足一种探究感,又能得到一种震撼性的启迪
另一种学习
据编者所知,本书应该是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语文教材。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西方教育的了解,仅仅限于一些短文的零星介绍,少有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作为一个民间的研究机构,要想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显然力有未逮,只能是知其难而勉力为之,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近年来,随着对国内教育制度的反思和与国际社会交流的日益增多,很多有条件的家长选择在中学时期即将孩子送出国门留学。从教育效果来说,此举引起诸多争议。当然,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土壤,东西方的教育模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可简单地就其一点进行优劣评价。而且,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一则在国内上学已然负担不轻,就更别说去国外了;二来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介入关于教育制度改革的争论研讨之中。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力所能及地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做些适当的弥补和引导。那么,在国内的日常教与学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一些国外教育中的具体作法,让孩子了解国外的同龄人在学什么、怎样学,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以便将来更轻松地与国际接轨上的同龄人接轨。 我们希望这套《美国语文》能给大家提供这方面切实的帮助。 一般来说,美国多数中学在语文教育方面会选择三部教程:一部《英语》,主要讲解语法知识,一部是《拼写》,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还有一部《文学》,介绍各种题材的美国文学读本,本书就是较权威的一个《文学》版本的中文节选译本。该书原版内容繁多,考虑到阅读习惯及篇幅,我们删去了原文中的诗歌与剧本部分,本书课文编排顺序沿袭了原版教材,并且在中文译文后附有英文原文,以便有兴趣的读者能够参考。 本书的内容庞大,几乎涵盖了文学的所有形式,包括日记、神话、小说、散文、诗歌、游记、戏剧等,而且其课文的设置与编排顺序非常有特色,它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将美国200余年的历程分为六个不同的主题时代,而相对应的课文则取材于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每个主题时代都配以时代故事来讲解此时代中发生的大事件以及本时代文学的变迁与发展特征。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的生平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分析、要点聚焦,整个内容布局一目了然,简洁明快。学生通过文学的学习,即可了解到美国历史的演进、文明的传承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过程。 而全书最精彩的莫过于每篇课文后的问题设置。美国的中学教育注重于学生的智力启发与创新,这些课后问题与练习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其课后问题的提出并不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而是更侧重置学生于时代事件、背景以及作者身处之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注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充满趣味性、现实性的习题无疑是触动学生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这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这样的教材完全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不仅仅是语文教程,更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 很显然,“听说读写”仅仅是对一种语言的基本性的工具要求,语文则应是在此基础上对语言和文化、文明的系统学习。通过长达十多年的语文学习,我们应该体验到文学的美感,了解到历史文明的演进,领略到思想的力量和智者的智慧,具备坚实的人文基本素质,培养在不同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诚挚建议家长和教师不要把本书仅仅作为学习英语的工具,那样无异于买椟还珠。我们要认真注意的是: 他们的课文为什么这样编选?他们的习题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他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本书的策划、翻译、编辑和出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选题策划论证过程中,姚刚、遇凯二位老师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在从国外大量教材中遴选优秀版本时,高善文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审定教材及确定具体篇目时,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外语系、中文系的很多老师都为之倾注了心血;在书稿的编辑过程中,张大禾、任守国、廖春敏等老师案牍劳形,反复求证……当然,在这历时两年的过程中,同心出版社的有关负责人和编辑更是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和帮助,对上述老师和朋友,我们一并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另外,由于本书涉及美国200余年历史的方方面面,译者和编者的局限和疏忽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后记 我能翻译这本书纯属偶然,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感到的却是超越所有期待和经验的惊喜和沉重。 “惊喜”是因为这虽然是一本美国的中学教材,但它却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教”的概念截然不同,阅读这本教材的过程不是被传授被灌输的过程,而是被引导被启发的过程。所有这些经典著作、历史名篇都不仅止于它们本身的历史和文学含义,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思路。通过阅读这本教材,读者不仅可以学习到与所选课文相关的历史时代和政治文化背景知识,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在课后练习的引导下将课文中的思想内容与自己的个人感受和当代社会联系起来,开拓思路,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怎样将历史上的经验和人类精神的精髓应用在现代的生活中,译者认为这才是这本教材给予我们中国读者最大的意义所在。 同时,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感到极其“沉重”。首先是因为面对这样的经典著作,译者不得不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在试图把那些精妙的语言译成汉语时,译者又经常体会到力有不逮的无奈。要想完全准确而传神地把这些文章用中文再现出来,恐怕要靠多少代人的心血结晶,而不是译者个人的螳臂之力。因此,在尽量保持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译者还参考了一些经典篇章已经受到广泛承认的译文,以免因为不同版本译稿之间的差异而使读者产生误解或理解困难。此外,由于这套书的篇幅限制和翻译的现实考虑,我们选取翻译了一部分课文,而没有全盘照搬。考虑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一般读者的水平和需要,我们也把原书中关于诗歌的单元,以及针对英语国家学生设计的词汇、语法、听说讲解练习全部略去。 同时,译者也感到了另一种“沉重”,那就是:这本教材中体现出的中外教育思想差异和对比令人深思。学习与现实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些似乎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在追求而又一直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的目标。那么,在看到国外的教材时,我们不免会想: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从中借鉴某些思想和方法呢?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翻译中不可避免存在错误和缺陷,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并真诚希望所有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
第一部分 文明的交会
第一课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 第二课 乌龟背上的土地 第三课 有趣的故事 第四课 弗吉尼亚的通史 第五课 罪人的愤怒在上帝手中 第二部分 国家的诞生 第一课 富兰克林自传 第二课 独立宣言 第三课 在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 第四课 穷里查德的年鉴 第五课 从新白宫里写给给女儿的信 第三部分 国家的发展 第一课《日晷》的通告 第二课 魔鬼和汤姆·沃克 第三课 穿越大裂谷 第四课 阿舍大厦的倒塌 第五课 自然 第六课 瓦尔登 第四部分 分裂、和解与扩展 第一课 战争插曲 第二课 葛底斯堡演说 第三课 同战中的声音 第四课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第五课 生火 第六课 一小时的故事 第七课 一场瓦格纳音乐会 第五部分 不满、觉醒与反抗 第一课 乌龟 第二课 在另一个国家 第三课 四月沐浴 第四课 威瑟萝奶奶的遗弃 第五课 幽灵进来的那一夜 第六部分 繁荣与保护 第一课 前七年 第二课 棕以的大箱子 第三课 女勇士 第四课 作了抵押的心 第五课 稻草变黄金:日常生活中的蜕变 第六课 家里的作家 译后者
葛底斯堡演说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悲惨时期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为了把这个被战争分裂的国家重新联合在一起而努力奋斗。他面对无法避免的国家危机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力量和献身精神使他成为最受人崇拜和尊敬的美国总统之一。 林肯出身低贱,但他很早就表现出对政治的兴趣。他曾经在伊利诺斯州的立法院和美国国会工作,这些工作使他赢得了奴隶解放运动支持者的声誉。1858年,他与斯蒂芬·道格拉斯竞选美国参议院席位。虽然林肯没有在这次选举中获胜,但他与道格拉斯白热化的辩论使他获得了全国范围内的承认,并帮助他在1860年成为了总统。 在他当选不久之后,美国内战爆发了。在战争的过程中,林肯表现出了巨大的力量和勇气,也展示了他演讲的天赋。1863年11月,他被邀请在将葛底斯堡战场确立为国家公墓的启用典礼上讲“几句合适的话”。整个世界很长时间以来都记得他在那里说过的话。 罗伯特·E.·李(1807—1870) 在内战中指挥南部邦联的军队并不是罗伯特·E.·李所希望的工作。随着关于奴隶制的争论不断升级,李的精神经受着巨大的折磨。他信任联邦,他反对奴隶制,也反对从联邦脱离出来,而且他被认为是美国军队中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然而,当林肯总统提出让他指挥联邦军队的时候,他却拒绝率领一支军队与他自己故乡的州作战,他从军队中辞职,并且发誓只为保卫弗吉尼亚而战。 与其他南部邦联的领导人不同,李对于南部的力量不抱任何幻想。他最初就任北弗吉尼亚的军队指挥官,后来又成为全部邦联军队的总指挥官,他预料到了那场战争将要引起的大范围的流血和破坏。他是一位卓越不凡的军事将领,他面对对方压倒性的力量时所取得的成就和表现出来的正直的人格鼓舞了士兵和平民的强烈忠诚感。 在辞去美国军队职务的前夕,李在《给儿子的信》中探究了自己被分裂的忠诚。 历史:林肯为在葛底斯堡的演讲做准备 1863年7月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的战斗是联邦的一次重大胜利,标志着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5.1万多名士兵在那场战斗中受伤。1863年11月19日,在这个战场上建立的一个军人公墓正式启用。典礼的组织者因为不能肯定总统是否能够到场,所以只把他作为了一名次要的演讲者,只请他讲“几句合适的话”。在准备这篇简短的演讲稿时,林肯想带领1.5万名参加公墓启用典礼的美国人经历一次情感的最后典礼,他也需要为一场还远远没有胜利的血腥的斗争赢得继续的支持。 关于林肯写演讲稿的故事有很多:他一周以前写好了稿;他前一夜写的;他在火车上写的;他写在一片废纸上。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演讲的同时还在进行修改,加入了“在上帝的庇佑下”这个词组来形容这个国家。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演讲家,林肯很可能预料到了这种来自于神的对于美国和它自由的目标的赞许会对听众产生什么样的正面影响。 联系你的经历在那个很多人感到自己与故乡的州的联系比和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的时代,像罗伯特·E.·李这样分裂的忠诚是很普遍的。而现在虽然选择不同了,但是分裂的忠诚却仍然普遍存在。对于重要事情与朋友有相反的看法,在学校和工作中不同的义务——这些都能成为你为忠诚而挣扎斗争的根源。 日志写作描述一个情况——在你的生活中、一部电影或一本书中或是最近的公共事件——在那种情况中分裂的忠诚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探讨那些选择是怎样做出的。 专题聚焦:一个分裂的国家合理的话语经常可以克服分裂。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林肯总统设法治愈一个分裂的国家。一个对于共同信仰和目标的感人的描述能发挥什么作用,使人们把分歧抛到一边? 措辞你将会注意到李在给他儿子写信时的措辞——或者说词语的选择——比林肯总统写公众演讲稿时所用的措辞要不正式。词语的选择——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具体的或抽象的——都使一位作家的声音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例如,李的句子“我看见4个州已经宣布了脱离联邦……”就比林肯的论述“叛乱者们却在设法……通过谈判来解散联邦,分裂国家”要更加个人化和不正式。注意到每位作家的措辞怎样反映出了他的读者(听众)和目的。 葛底斯堡演说 亚伯拉罕·林肯 1863年11月19日 87年前,我们的父辈使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在这片大陆上,这个国家孕育于自由之中,并致力于人生而平等的信念。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内战,这场战争检验我们的国家或任何一个像我们这样孕育并执著追求这种主张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我们聚集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的战场上,有些人在这里为了这个国家的生存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此时将这个战场上的一块土地奉献给他们,作为他们的最终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合适和正确的。 然而,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无法奉献这片土地——我们无法使之神圣——我们也无法使之光荣。是那些勇敢的人,无论活着的还是死了的,是那些曾在这里战斗的人,使它变得神圣伟大,这远非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予以增减的。这个世界不会注意也不会长时间记得我们在这里说的话,但是它永远也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的业绩。对于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来说,真正要做的是献身于勇士们未竟的事业。他们曾在这里战斗,并英勇地将这项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做的是献身于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的使命——他们已光荣牺牲,而我们会更加献身于他们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我们在这里坚定地承诺烈士的鲜血绝不能白流——这个国家,在上帝的庇佑下,将会获得一次自由的新生——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一定会与世长存。 第二次就职演说 亚伯拉罕·林肯 1865年3月4日 因为这是我第二次出现在这里宣誓就任总统,所以没有必要像第一次就任时那样发表一次很长的演说。那么对于我们将要进行的行动的比较详细的叙述看起来是合适的。现在,我的前四年任期已满。在这四年里,由于这场伟大的竞赛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且占据着这个国家的精力,所以在它的每个时间点和阶段都不断地引出了公开宣言,因此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可以报告了。我们军备的进步,因为其他各方面都依靠于这一方面,所以公众了解的和我自己了解的也一样多了;而我相信,这情况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相当令人满意和鼓舞的。我们对未来抱有很高的希望,但不能冒险做出任何相关的预测。 在四年前相应的这个时候,所有的思绪都焦急地指向一场正在迫近的内战。所有人都害怕它——所有人都设法避免它。那次在这里做出的就职演说完全致力于不通过战争来拯救这个国家,而同时城市中的叛乱者们却在设法不通过战争来破坏它——他们设法通过谈判来解散联邦,分裂国家。两方面都反对战争;但是他们中的一方宁愿制造战争也不愿让这国家继续存在;另一方却宁愿接受战争也不愿让这国家灭亡。于是战争来了。 我们全部人口的八分之一是黑人奴隶,但他们不是普遍地分布在整个联邦,而是集中在南部地区。这些奴隶构成了一种奇怪然而强大的利益。所有的人都知道正是这种利益以某种方式引起了战争。叛乱者甚至不惜通过战争来分裂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持续并且扩展这种利益;而政府要求的只不过是有权利限制这种利益在地域上的扩大。双方都没有预料到这场战争,也没有预料到它已经达到的严重程度和时间长度。双方都没有预料到这场战争的起因随着战争的结束、甚至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消除了。每一方都寻求一种比较容易的胜利,期望结局不至于涉及根本,令人震惊。双方都读同一本《圣经》,向同一个上帝祈祷;而每一方都祈求上帝帮助他们与对方斗争。这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居然有人敢于请求一位公正的上帝来帮助他压榨别人的血汗积累自己的财富;不过让我们先别断定自己就不会受到审判。双方的祈祷都不可能得到回应;实际上双方的祈祷也都没有完全得到回应。全能的上帝有他自己的目的。“因为罪过,让悲伤降临到世界上!因为罪过必须到来;但是要让悲伤降临到那带来罪过的人身上!”如果我们认为美国的奴隶制属于在上帝的天意中必须到来的罪过,但已经延续了上帝所指定的时间,他现在就希望消除它。因此他把这场可怕的战争给了南方和北方,作为带来罪过的那些人的悲伤的话,“活着的上帝”的信徒们认为他具有神圣的特性,我们是不是要看清楚对于那些特性的任何偏离呢?我们天真地希望——我们热切地祈祷——这强大的战争的苦难根源可以很快地消亡。然而,如果上帝希望它继续下去,一直到奴隶250年没有报偿的劳作积累起来的财富全部毁灭;一直到从鞭子上流下的每一滴血都从剑上留下的血中得到了报复,就像3万年前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仍然要说:“主的审判是完全准确公正的。” 我们对任何人都没有怨恨;我们对所有人都怀有博爱;我们对正确的事情态度坚定,因为上帝使我们能辨认正确的事情,并让我们继续斗争,结束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包扎好国家的伤口;照料参加了这场战争的人,他们的遗孀和他们的孤儿——采取所有的行动去获得并且珍视一个公正持久的和平,我们自己的,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和平。 给儿子的信 罗伯特·E.·李 1861年1月23日 我收到了你寄给我的爱弗莱特①的《华盛顿的生活》,仔细读过了。要是他能看到他那伟大工作遭到的毁坏,他将会感到多么悲伤啊!然而,除非所有的希望都不复存在,否则我不会允许自己相信他那高尚行为的成就将要被破坏,而他那宝贵的忠告和美德的范例这么快就要被他的国人遗忘。根据那些文件,我判断现在我们正处在一种介于无政府和内战之间的状态。但愿上帝能使我们躲开这两种罪恶!我恐怕人类将有很多年都不能像基督徒那样承受没有制约和武力的状态。我看见4个州已经宣布了脱离联邦,很显然还有4个会追随他们的先例。然后,如果边境的州都卷入这次革命的漩涡之中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一半就会摆开阵势来与另一半作战。我必须试着耐心等待结果,因为我既没法加快也没法拖延它的到来。 在我看来,正如你所说的,南方受到了北方的行动的侵害。我感觉到了这种侵犯,也愿意采取任何适当的措施来弥补。我是为原则奋斗,而不是为了个人或私己的利益。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我为我的国家的繁荣和制度,感到无比骄傲,如果有任何一个州的权利受到侵害,我都愿意去护卫它。但是我能预料到这个国家要遭到的是联邦解体的灾难。这将会是我们抱怨的所有罪恶的累积的结果,而我愿意牺牲除了荣誉之外的任何东西使联邦保持完整。因此,我希望能先尝试所有宪法规定的方法,最后再付诸武力。脱离联邦就是革命。我们“宪法”的筹划者们耗尽了劳动、智慧和忍耐来完成它,在它周围设下了那么多保卫和安全措施,并不是为了让联邦的每个成员随意破坏它的。根据宪法引言中所表述的,它是为了“永恒的联邦”而制定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政府,而不是一个契约,这政府只有通过革命或者全体大会成员的一致同意才能解体。谈论脱离是没有用的。无政府状态将要产生,没有一个政府,无论是华盛顿、汉密尔顿、杰弗逊、麦迪逊,还是其他美国革命时期的爱国者的政府……然而,一个只有靠剑和刺刀才能维持的联邦,一个冲突和内战要代替亲兄弟般的爱和善良的联邦,对我而言没有任何魅力。我会悼念我的国家和人类的幸福及进步。如果联邦解体了,政府也分裂了,我就要回到我的家乡的州,和我的人民一起分担苦难,并且,除非是为了自卫,我不会用我的剑对着任何人。 文学和生活 读者反应你认为林肯的演讲中最值得纪念的是哪些语句? 主题焦点(a)林肯是怎样利用语言来安慰和治愈听众的心灵的?(b)李对于一个“只有靠剑才能维持”的联邦的厌恶能为他将弗吉尼亚的利益置于联邦利益之上的决定做出合理的辩护吗? 日志写作内战以后,罗伯特·E.·李申请完全赦免他带领邦联军队对抗联邦军队的行为。如果你是一名国会议员,你会投票同意赦免他吗?为什么?写一篇简短的日志来讨论你的回答。 阅读理解 1.简要地叙述林肯做出这两次演讲的时候的情况。 2.林肯在这些演讲中表达了对于奴隶制的怎样的观点? 3.在信中,李在考虑什么选择? 4.对于李脱离联邦是怎样解释的? 思考 解释 1.(a)除了为启用公墓所作的献词以外,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b)他《第二次就职演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推断) 2.林肯以描述他对于这个国家的最后重生的展望作为这两次演讲的结尾,考虑到他的目的,为什么这是组织这两次演讲的有效方法?(联系) 3.林肯是怎样试图在他的演讲中使南方和北方之间达成和解或向双方都伸出调停之手的?(分析) 4.用你自己的话来解释罗伯特·E.·李反对脱离联邦的论证。(讲述) 5.李怎样将他收到他儿子的礼物和他的论证联系了起来?(联系) 6.李和林肯都具有什么共同的品质?(联系) 应用 7.林肯的演说与现代总统的讲话有什么不同之处?(讲述) 文学聚焦 措辞 措辞指的是作家对词语的选择。林肯总统使用了正式的词句使自己的演讲优雅而又具有重要性。李将军不那么正式的语言则在他的信中制造出了更加亲切和私人化的感觉。每位作家都使用了适合他的主题、读者(听众)、情况和文学形式的语言。 1.从《第二次就职演说》中找出两个正式措辞的例子。 2.从李的《给儿子的信》中找出两个非正式、个人化措辞的例子。 3.为什么两位作家的措辞都很适宜? 点子库 写作 1.回信假设你是李的儿子,写一封非正式的信,对你父亲信中的看法做出回应。(社会研究连线) 2.日志写作这是葛底斯堡演说的前夜,作为林肯,描述你想通过这还未写完的演讲稿传达的信息。你希望人们记住它的哪些方面呢? 3.报纸专栏作为一名记者写一篇关于《葛底斯堡演说》的专栏文章,对这次演讲做出评价。你是同意林肯的观点,认为这次演讲是个失败,还是同意与他共同发言的爱德华·爱福瑞特的观点,对这次演讲充满崇敬之情?用例证来支持你的观点。(职业连线) 项目 1.纪念拼贴画从图书馆里或因特网上找到关于葛底斯堡战役的照片或图画的复印件。用文字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制成一幅拼贴画。(艺术连线) 2.网页制作做出制作一个因特网页的计划,提供与美国内战相关的信息和图片。制作一个流程图来说明你的网页将要包含的链接。(传媒连线;科技连线) 微型写作课 调查信 选择美国内战使你一直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写一封调查信或请求信,来收集相关信息。把你的信发给着重于研究这一阶段美国历史的机构、图书馆、或历史社团之一。使用适合于商业信函的语言和格式,使你的信收到效果。 写作技巧重点:适合于目的的语言 适合的语言可以确保你的读者理解你的要求并且感到你很感谢他们的帮助。使用礼貌正式的语言。写清机构的名称,选择精炼的词句,按照正式标准组织你的句子。 构思 找出一个可以提供你所需资料的机构或个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研究网上资源或图书馆资源,例如:美国政府手册和华盛顿信息指南。回答下列问题:我需要什么信息?谁是最适合询问的人?我怎样简化我的问题才能得到最有用的回答? 写稿 在信的开头写清你自己的住址,日期和你收信人的姓名和住址,还有问候。在信的主体部分,清楚简洁地陈述你的要求。然后感谢收信人,签名,并在手写的签名下打印出你的姓名。 修改 大声朗读你的信,确定你使用了适合你的读者和目的的表示敬意的语言,并且清楚地表明了你需要的信息。此外,确认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机构名称都拼写正确。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