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宜先生任笔会编辑多年,和多位文坛艺坛名家有书信往来,本书为这位资深编辑多年的工作读书心得以及和和多位名家作者往来的回忆,包括吴冠中、贾平凹、钱锺书、王世襄等,还精选了部分作家艺术家们的信件,既有文史价值,亦可观赏。
作者长期在文汇报笔会副刊工作,因缘际会,结识国内外诸多作家、艺术家,相互间既是作者、编者关系,又是师友,多年频繁交往,积累了众多文坛轶事,艺苑佳话,供人品味赏析:
陈毅同志一向尊重知识,关心知识分子,上海刚解放,他于戎马倥偬之中,找钱君匋了解上海书画家情况,他为什么找钱君匋?钱君匋为陈市长介绍了哪几位书画家?著名作曲家谭盾文革期间不远千里从湖南来到上海,投身反动权*贺绿汀门下求道问学,贺老给了他什么样的帮助,使他终身难忘?著名作家张抗抗写的*篇文学批评文章为何被退,她又为何要为此而真诚反思?刘绍棠时称神童作家,谁知到1957年成了他被划右派的一个罪名,刘也不知这顶桂冠是谁戴在他头上的,直到三十二年后的1989年,一篇文章在笔会发表,真相才大白于天下。还有叶剑英元帅以诗换画,华君武决不让自己的字勒石刻碑,金克木一生不写寿序……《凭窗忆语》一一向你叙说。
本书是一本文史读物,也是一本书信选集。在多年和作家、艺术家的交往中,作者累积了数百封名家书信。
书信是私人间的相互叙谈,率性书写、十分随意,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文体。这些信函各显书写者的个性、学养和文字风采。柯灵的信,以楷体行笔,端正秀美,比之歌唱家,那叫字正腔圆;加之文辞儒雅,如配上兰竹笺谱,那便成了雅玩,是董桥要写入小风景的。周而复则一律笺纸,毛笔直行,文白结合,形式配内容古色古香。贾平凹信用正式稿纸,仿佛那小方格阻滞了他的书写,他要挣脱它的覊绊,便把稿纸反过来做文章,任由他信笔由缰自由驰骋。*令作者欣赏的是唐达成,他的信传至后世便称帖,可供人临写的。他是书家,习惯成自然,要他不写好也难……
编选者鈎陈探微,以注释、附记、文章,揭示信函背后的故事,以助读者阅读。这是非受信人不易做到的。 这些书信中披露的有些材料,过去鲜为人知。上海美术馆曾邀请吴冠中先生来沪办画展,未有结果,是三个局外人牵线搭桥,促成吴冠中在沪举办艺术回顾展并赠画,完成了他的心愿,也弥补了上海美术馆藏画无吴冠中作品的缺憾。1949年后老一辈作家创作鋭減,老舍是尚能勤奋写作的一位,其中得失,老作家赵清阁谈了她自己的看法。文革后期,曾先后任大公报,文汇报的名记者唐振常被安排在上海戏剧学院工作,是文革红人徐景贤一个批示,改变了他的命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此新闻界少了一个名记者,史学领域多了位成绩卓著的历史学家……
本书不仅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材料,也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读者们可从中了解一个编辑的工作,也得以一窥作家们的生活。
萧宜,1936年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一农家。1955年毕业于江苏省南菁中学,同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60年毕业。
曾供职于文汇报社,做过记者,当过编辑。现为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