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包括绪论和七章共八个教学单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据此为每个教学单元设置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建议、学习思考、阅读文献七个板块。 在这七个板块中,有些板块又进行了细化。如“教学目的与要求”又分为“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两个模块。“教学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的章节结构把各章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加工提炼,通过标题的层级构建出各章的知识点体系,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和分析,力求做到既全面反映各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前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主要内容提炼出3~5个各章的核心问题,并从教学、教材、学生角度对为什么该问题是这一章的重点难点进行了简要阐释。“教学时数”按照每学期48学时合理分配了各章学时。 “教学建议”是七个板块中阐述较为详细,同时给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比较多的部分。其中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拓展学习”三个模块。在“理论教学”模块中,又包括“地位与作用”、“把握重点、注意问题”、新理论成果、“联系实际”四个部分。“地位与作用”着重阐述了该章在全书结构中的定位,即在全书框架及逻辑关系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把握重点、注意问题”指出了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新理论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列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相关内容和理论创新成果。“联系实际”根据学生困惑的现实问题,力求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今时代的一些错误思潮进行回应,并结合实际问题阐释原理的当代价值。在“实践教学”模块中,按照“课堂讨论”与“社会实践”两类实践教学形式分别撰写,提供了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主题、内容、形式方面的相关概括性、指导性的建议。在“拓展学习”模块中,根据各章教学内容分别列出了有关的教学资源、参考文献以及当代学者新理论研究成果等。 “学习思考”列出了教材各章后的思考题,并为每道思考题提供了解答提示、要点、思路、角度以及涉及的重要知识点。“阅读文献”列出了教材各章后的主要阅读文献,同时,根据****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补充了部分新理论文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导读。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基本原理
二、方法论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教学建议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三、拓展学习
学习思考
阅读文献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基本原理
二、方法论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世界的物质性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教学建议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三、拓展学习
学习思考
阅读文献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基本原理
二、方法论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
一、认识与实践
二、真理与价值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教学建议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三、拓展学习
学习思考
阅读文献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基本原理
二、方法论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教学建议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三、拓展晕习
学习思考
阅读文献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基本原理
二、方法论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教学建议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三、拓展学习
学习思考
阅读文献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基本原理
二、方法论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二、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教学建议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三、拓展学习
学习思考
阅读文献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基本原理
二、方法论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教学建议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三、拓展学习
学习思考
阅读文献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基本原理
二、方法论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教学建议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三、拓展学习
学习思考
阅读文献
后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等构成了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存在,又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二者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必须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从内容上看,所揭示的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从表现形式上看,所揭示的是事物的发展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自我发展的基本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