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围绕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为三个板块:规划篇,就业篇,创业篇,包含了生涯指导、就业操作、创业培训的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学习如何面对就业,提高就业技巧和就业成功率。最后一部分创业篇,是为了响应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号召,为学生的创业生涯提供理论和实操方面的指导。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全面调整,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对于青年学子健康成长,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促使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竞争力。从根本上来说,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实现,一是要靠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层次的提升,产业规模的扩大,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要靠就业观念的转变,通过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调适就业期望值,合理自我定位,确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实现择业、就业、创业的终身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一书,是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一部指导教材,是对原有教材《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程》的改版,是一部结合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艺术院校发展的特点,根据艺术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教材。本书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三大内容”为主线,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规划篇”“就业篇”“创业篇”,详细地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和制度、择业的准备、求职的方法与技巧、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创业实践指导等内容,体例新颖,内容翔实。
本书的编写是基于编者们长期的学生工作经验和就业创业指导实践的智慧结晶。既是对长期工作实践的总结,更是对思想认识的提升。全书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特点,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希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能够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教材,为推动我省乃至全国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及课程建设做出贡献。
规划篇
第一章 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第三节 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 自我认知
第一节 性格探索
第二节 兴趣探索
第三节 能力
第四节 自我认知的途径
第三章 环境认知
第一节 宏观环境认知
第二节 中观环境认知
第三节 微观环境认知
第四节 环境认知的途径
第四章 决策与行动计划
第一节 决策与决策模式
第二节 职业决策中的挑战
第三节 职业决策中的挑战应对
第四节 目标设立与行动计划
第五章 职业生涯规划书
第一节 生涯规划书基本知识及其编制原则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生涯规划管理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第二节 大学期间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管理
第三节 生涯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就业篇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述
第一节 就业指导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 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 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制度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政策
第三节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
第三章 求职择业准备
第一节 求职择业的思想准备
第二节 求职择业的知识能力准备
第三节 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
第四章 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就业信息与择业程序
第二节 大学生的自荐
第三节 大学生的面试
第五章 就业规则与权益保护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规则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护
第六章 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
第一节 职业适应——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第二节 在实践中提升职业适应力
第三节 注重长效的自我发展模式
第七章 就业实践操作指南
第一节 就业出路的选择
第二节 大学生见习期发展规则
创业篇
第一章 创业与创新认知
第一节 创业的概念及时代背景
第二节 创新的认知
第三节 创业教育及意义
第二章 创业者必备的品质素养与知识
第一节 创业者品质
第二节 创业者素质
第三节 创业知识与准备
第三章 创业步骤
第一节 创业项目的选择
第二节 创业资源的获取
第三节 获取创业信息的途径
第四节 创业的基本模式
第四章 创业策划及计划书编写
第一节 创业策划概述
第二节 创业团队的组建
第三节 创业计划书的编写
第五章 新企业的运营管理及风险评估
第一节 创业的前期管理
第二节 创业的财务管理
第三节 创业的风险评估
后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三、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人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列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人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2009年,中央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开展地方项目,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今后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人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人读普通本科;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强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储备。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具体办法由科技、教育、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