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演义》(下)是“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中的一本,讲述唐朝时期的历史事件与纷纭人物,故事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是史学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的经典书目。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古典历史小说。作者蔡东藩,清末、民国初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本套书共11部,21册,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成为通俗史著的经典。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描写人物之众、篇幅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zui。被誉为小说版的《中国通史》、平民版的“二十四史”,备受史学大家顾颉刚推崇。
自序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馀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精详。况草创者难为力,润色者易为功,得新掩旧,可不待言。然议者犹讥其用字奇涩,未免不文,刊削诏令,不无太略,甚矣作史之难也!
顾作史固难,读史亦难。《旧唐书》凡二百卷,《新唐书》且多至二百二十五卷,畴能一一尽窥,阅读无遗?外此如孙甫之《唐史记》,赵瞻之《唐春秋》,陈彭年之《唐纪》,袁枢之《唐史纪事本末》,或百卷数十卷不等,即终日埋案披览不辍,恐亦未能悉诵也。后生小子,学识有限,欲取唐史而尽读之,匪惟不暇,抑病未能,乃转而采诸坊间诸旧小说,如所谓《隋唐演义》《说唐全传》《薛家将》《征东》《征西》《罗通扫北》以及《西游记》《长生殿》《镜花缘》《绿牡丹》诸书,日夕展览,目为实迹,庸讵知其语出无稽,事多伪造,增人智识则不足,乱人心术且有馀耶?鄙人不敏,曾举宋元明清诸史事,编为通俗演义,陆续印行,海内大雅,不讥弇陋,且谓可得通俗教育之助,爰再逆流而上,就唐事以为演述,共成百回,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徐懋功未做军师,李药师何来仙术?罗艺叛死,乌有子孙,叔宝扬名,未及儿女。唐玄奘取经西竺,宁惹妖魔?薛仁贵立绩天山,岂借子妇?则天淫秽,不闻私产生男,玉环伏诛,怎得皈真圆耦?种种谬妄,琐亵之谈,辞而辟之,破世俗之迷信者在此,附史家之羽翼者亦在此。子虚乌有诸先生,谅无从窃笑于旁也。惟书成仓促,未经重订,亥豕鲁鱼,在所不免,匡我未逮,是所望于海内诸史学家!
中华民国十有一年,岁次壬戌夏正重九之辰,古越蔡东藩自序于临江书舍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浙江萧山人,卓越的演义小说家、历史学家。1916年开始,历时10年,蔡东藩将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尽书于笔下,成书11部,21册,1000余回,合称“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该书“以正史为经,以逸闻为纬”,“语皆有本”,较之《三国演义》,更忠实于历史;较之“二十四史”,更通俗易懂;较之《国史大纲》,自评自注更加生动有趣。此书一经出版,即受到顾颉刚、二月河等众多名人的推崇,风靡全球,重印几十版,累计销量逾千万册,实为通俗史著之经典巨著。蔡东藩因此而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第五十一回 失潼关哥舒翰丧师 驻马嵬杨贵妃陨命
第五十二回 唐肃宗称尊灵武 雷海青殉节洛阳
第五十三回 结君心欢暱张良娣 受逆报刺死安禄山
第五十四回 统三军广平奏绩 复两京李泌辞归
第五十五回 与城俱亡双忠死义 从贼堕节六等定刑
第五十六回 九节度受制鱼朝恩 两叛将投降李光弼
第五十七回 迁上皇阉寺擅权 宠少子逆胡速祸
第五十八回 弑张后代宗即位 平史贼蕃将立功
第五十九回 避寇乱天子蒙尘 耀军徽令公却敌
第六十回 入番营单骑盟虏 忤帝女绑子入朝
第六十一回 定秘谋元舅除凶 窃主柄强藩抗命
第六十二回 贬忠州刘晏冤死 守临洺张伾得援
第六十三回 三镇连兵张家覆祀 四王僭号朱氏主盟
第六十四回 叱逆使颜真卿抗节 击叛帅段秀实尽忠
第六十五回 僭帝号大兴逆师 解贼围下诏罪己
第六十六回 趋大梁德宗奔命 战贝州朱滔败还
第六十七回 朱泚败死彭原城 李晟诱诛田希鉴
第六十八回 窦桂娘密谋除逆 尚结赞狡计劫盟
第六十九回 格君心储君免祸 释主怨公主和番
第七十回 陆敬舆斥奸忤旨 韩全义掩败为功
第七十一回 王叔文得君怙宠 韦执谊坐党贬官
第七十二回 擒刘辟戡定西川 执李锜荡平镇海
第七十三回 讨成德中使无功 策魏博名相定议
第七十四回 贤公主出闺循妇道 良宰辅免祸见阴功
第七十五回 却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将冒雪擒元济
第七十六回 谏佛骨韩愈遭贬 缚逆首刘悟倒戈
第七十七回 平叛逆因骄致祸 好盘游拒谏饰非
第七十八回 河朔再乱节使遭戕 深州撤围侍郎申命
第七十九回 裂制书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张工头构乱
第八十回 盅敬宗逆阉肆逆 屈刘蕡名士埋名
第八十一回 诛叛帅朝使争功 诬相臣天潢坐罪
第八十二回 嫉强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阉李训施诡计
第八十三回 甘露败谋党人流血 钧垣坐镇都市弭兵
第八十四回 奉皇弟权阉矫旨 迎公主猛将建功
第八十五回 兴大军老成定议 堕狡计逆竖丧元
第八十六回 信方士药死唐武宗 立太叔窜毙李首相
第八十七回 复河陇边民入觐 立郓夔内竖争权
第八十八回 平浙东王式用智 失安南蔡袭尽忠
第八十九回 易猛将进克交趾城 得义友夹攻徐州贼
第九十回 斩庞勋始清叛孽 葬同昌备极奢华
第九十一回 曾元裕击斩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
第九十二回 镇淮南高骈纵寇 入关中黄巢称尊
第九十三回 奔成都误宠权阉 复长安追歼大盗
第九十四回 入陷阱幸脱上源驿 劫车驾急走大散关
第九十五回 襄王煴窜死河中 杨行密盗据淮甸
第九十六回 讨河东王师败绩 走山南阉党失机
第九十七回 三镇犯阙辇毂震惊 一战成功邠宁戡定
第九十八回 占友妻张夫人进箴 挟兵威刘太监废帝
第九十九回 以乱易乱劫迁主驾 用毒攻毒尽杀宦官
第一百回 徒乘舆朱全忠行弑 移国祚昭宣帝亡唐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下)》:
第五十一回 失潼关哥舒翰丧师 驻马嵬杨贵妃陨命
却说玄宗因贵妃哀请,竟为所动,遂将亲征命令,停止不行。适监军宦官边令诚,自潼关回来,奏称封常清虚张贼势,摇动军心,高仙芝弃陕地数百里,且偷减军士粮赐,顿时恼动玄宗,即命令诚赍敕驰往,就军中立斩封高二人。看官阅过前回,应知常清仙芝,原非良将,但令诚所奏却是多半虚诬,先是常清战败,屡遣使表陈贼势,猖獗可畏,幸勿轻视,玄宗已疑他情虚畏罪,故事张皇,及常清与令诚相见,毫无馈遗,令诚引为恨事;又尝向仙芝前,有所干请,仙芝亦未肯照行,为此种种情由,遂轻身诣阙,诬害两人。至赍敕驰往潼关,先令常清出关听敕,宣读未终,即将他一刀杀死;再进关会晤仙芝。仙芝正欲问及朝事,令诚即开口道:“大夫亦有恩命。”仙芝乃下阶跪伏,听宣诏敕。令诚朗声读毕,仙芝道:“我遇贼即退,罪固当死,但谓我偷减粮赐,我何尝有这等事情。上有天,下有地,究竟是冤诬我呢!”令诚嗔目道:“你敢违旨么?”仙芝道:“我原说是应死,不过死也要死得明白,冤枉事究须声明。”令诚道:“既已愿死,何必多言。”遂将仙芝绑出,斩首了事。纲目书杀不书诛,正因他死非其罪。将士相率呼冤,只因敕命煌煌,不敢反抗,没奈何含忍过去。
令诚使将军李承光,暂摄军篆,过了数日,前陇右兼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受命为兵马副元帅,统兵六万,来到潼关。翰本因疾入朝,留养京师,玄宗欲借他威名,且闻他与禄山未协,因迫令统军出征。授御史中丞田良邱为行军司马,起居郎萧昕为判官,蕃将火拔归仁等,各率部落随行。翰抱病未痊,不能治事,悉把军务委任良邱。良邱又不敢专决,使李承光管辖步兵,王思礼管辖骑兵。二人争长,兵权不一,再经翰用法严苛,待下少恩,于是潼关二十万官军,统皆灰心懈体了。为下文失关张本。
是时安禄山尚留据东京,僭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用达奚殉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分兵四出,威胁大河南北等郡。平阳太守颜真卿,己捕诛禄山部将段子光,收李憕卢奕蒋清首级,编蒲为身,棺殓埋葬,发丧受吊,厉兵讨贼。段子光为禄山所遣,事见前回。景城河间博平诸郡县,俱杀死伪官,响应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与真卿遥为犄角,彼此通书商议,拟连兵断贼归路,牵制禄山,免致西轶。贼将高邈何千年至常山,被杲卿擒住,河北十七郡,同时归附。惟范阳北平密云渔阳汲邺六郡,尚属禄山。杲卿又密使人入渔阳,招降贼将范循,循迟疑未决。郏城人马燧,潜劝范循道:“禄山负恩悖逆,终当破灭,君若举范阳归国,覆他巢穴,这是最大的功劳,此机不宜坐失哩。”循意亦少动。不料为别将牛润容所闻,遽报禄山,禄山召循至东京,把他枭首,循若有意归国,何必赴召,这真叫作该死。遂令骁将史思明蔡希德等,率大兵往攻常山。杲卿正缮城凿濠,为守备计,猝遇贼兵到来,未免着忙,急发使诣太原,乞请援师。太原尹王承业拥兵不救,累得杲卿势孤援绝,拒战数昼夜,终被贼兵攻入。杲卿及长史袁履谦,巷战力尽,相继被执,由思明解送洛阳。禄山怒责杲卿道:“汝前为范阳功曹,我荐汝为判官,不到几年,超至太守,何事负汝,乃敢造反?”杲卿亦张目骂道:“汝本营州牧羊奴,天子擢汝为三道节度使,恩幸无比,何事负汝,乃敢造反?我世为唐臣,禄位皆为唐有,岂因汝奏荐,便从汝反么?今日为国讨贼,不幸被执,恨不能生啖汝肉,怎得谓反?臊羯狗,要杀便杀,毋庸多言。,,义声卓著。禄山大怒,命将杲卿履谦等,缚住柱上,一并磔死。二人骂不绝口,舌被割,胫被截,到死方休。颜氏一门,死义共三十馀人。
思明既克常山,复引兵进击诸郡,诸郡均不能守,复为贼有。独饶阳太守卢全诚,始终不受伪命,登陴固守,为思明所围。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方收云中,拔马邑,开东陉关,出讨逆贼。唐廷命进取东京,子仪表荐兵马使李光弼,具有将才,可当方面,乃有诏授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子仪分朔方兵万人,给与光弼,光弼遂领兵出井陉,进攻常山。常山为史思明所陷,留部将安思义居守,思义闻光弼到来,召集团练兵三千人,及部下番兵,登城守御。光弼射书谕降,为团练兵所得,竟将思义执住,送交光弼军前。光弼问思义道:“汝自知当死否?”思义不答。光弼又道:“汝久历行阵,看我此次出兵,能破思明否?汝为我计,应该如何?汝策可取,当不杀汝。”思义道:“大夫远来疲敝,猝遇大敌,恐未易抵挡,不如按兵入守,量胜后进,窃料胡骑虽锐,未能持重,一不得利,气沮心离,那时方可与战,不患不胜了。”光弼甚喜,亲与解缚,即移军入城。思义复进言道:“思明今在饶阳,去此不过二百里,昨晚羽书己去,料他必前来相援,公当速行筹备,毋致仓皇。”光弼乃安排弩矢,分弓弩手为二队,干人乘城,干人在城下待命,自与将士环甲以待,入夜更番守着,天尚未晓,外边已有鼓角声,继而喊声震地,史思明带着健骑二万人,直抵城下;光弼遣步卒五千,开东门出战,贼锋锐甚,鏖战不退。城上一声鼓响,千矢齐发,射毙贼兵多名,贼势稍却。光弼复令城下待命的弓弩手,分作四队,从东门驱出,接连发矢,与飞蝗相似,思明虽然凶悍,到此也未免惊慌,敛兵退去。未几有村民告知光弼,谓有贼兵五千,自饶阳来至九门,光弼即遣步骑各二千人,偃旗息鼓,掩击过去,把贼兵杀得一个不留。思明退入九门,分兵截常山粮道,郭子仪亲援光弼,合兵攻思明。思明开城搦战,大败亏输,贼众齐溃。贼将李立节,中箭毙命,蔡希德遁去。思明自知难支,奔至赵郡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