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实物剩余的源泉问题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劳动是剩余源泉的观点,另一种是来自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剩余源泉长期以来的不同解释,对剩余权分配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股东所有、将部分剩余权分配给企业中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资产所有者、剩余共享、“状态依存”理论等四个阶段,《企业剩余权扩散及配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另一类是契约经济学原理。其中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方面《企业剩余权扩散及配置研究》主要运用了马克思及其追随者们关于资本主义部分的经典论述,包括商品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在契约经济学层面主要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和产权理论。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唯一一所以研究国有经济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重点研究基地。截至2017年,中心共有国内外专兼职研究员45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人9人,讲师1人,都具有博士学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其他(省)部委基金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并且产生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在国外SSCI,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CSSCI发表60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20余篇,出版专著70余部,获省部级奖励60余项。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在积极进行国有经济开拓性研究的同时,还利用自身丰富的中外文图书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浓厚的学术氛围、经常性的学术活动、多层次的研究课题,搭建起培养高级经济学人才的平台,探索新时期拔尖人才培养之路。中心不仅定期举办“国有经济博士论坛”(现已举办48期),展示研究生的横溢才华、创新思想和学术成果,提升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信心和勇气;还吸收他们参与各层次的科研课题研究,促使他们把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千方百计地挤出一部分资金,资助一批“棱角分明”“标新立异”的专著出版。
这些创造性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十几年来,他们已经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培养了大量的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参与到国有经济研究或经济活动实践中,不仅壮大了国有经济研究的力量,带来了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思想和研究角度的创新,而且在实践中不断为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做出自己的贡献;既活跃了国有经济研究的气氛——热点频出、亮点频现,又不断有精品力作涌现。国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企业效益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实践,又进一步推进了国有经济理论的发展。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得天独厚的研究领域,为博士研究生的博士论文选题提供了内涵丰富的主题。大多数博士论文的选题都与国有经济研究紧密相连,密切追踪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脉搏。因此,每年都产生一批高水平的博士论文。为了鼓励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也为了使这批优秀的博士论文保存下来,广为利用,我们决定选择其中的精品,编辑出版《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博士文库》。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博士文库》的出版发行,必将呼唤更多的博士研究生立志于国有经济理论的研究,投身于国有经济理论的研究,成功于国有经济理论的研究。最终,创立起独树一帜、具有中国气派的国有经济理论体系,支撑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张东明,男,1979年出生,吉林双辽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2002年获吉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于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制度与企业理论。参编的研究书籍5部;以**作者身份在CSSCI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省级项目1项、吉林大学校内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引言
第一章 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第一节 所有权等于剩余权
第二节 剩余权归谁所有?
第三节 如何有效解决监督与被监督?
第四节 国内学者们的努力及进一步研究空间
第二章 企业剩余权
第一节 企业剩余权内涵演变
第二节 企业剩余权概念重新界定
第三章 企业剩余权扩散假说及其决定
第一节 企业剩余扩散假说
第二节 现有理论对企业剩余权扩散的解释
第三节 企业剩余权扩散的决定:要素相对重要性
第四章 企业剩余权配置
第一节 企业剩余权配置原则
第二节 产权结构与企业剩余权配置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要素产权主体目标函数和剩余控制权难分割性对剩余权配置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国有企业剩余权配置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是企业剩余权配置不断调整的过程
第二节 中国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剩余权错配
第六章 中国国有控股公司剩余权配置的评价与优化
第一节 中国国有控股公司剩余权配置评价
第二节 优化中国国有控股公司剩余权配置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