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从马背摇篮中成长的共和国的红色后代,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诉说着艰难岁月的感人故事,他们用平凡奋进的人生诠释着父辈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们用眷眷之心回忆成长岁月中辛勤付出的育才恩师,他们以拳拳之情在字里行间传达着从延安到育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精神……
《成长与感动》精选了一届育才学子的花龄回忆,特别选编了几十年前真实的作文、诗歌、快板、相声和诸多实物图片,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解读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虽然延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延安精神永不过时!它将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延安到北京
从昔园的马背摇篮走出的红色后代
他们穿越时空,叩问尘封已久,战争风云的当年
他们捍守红心,回顾六十载难忘,恩系母校的真情
我们是北京育才学校56届小学、59届初中的学生,我们的母校从革命圣地延安走来,经过两千里行军来到北京,我们是母校到达北京后招收的第一批小学生,我们又是母校创建初中后招收的第一批初中学生。从1950年到1959年,我们在母校渡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九年,这九年母校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没有忘记母校对我们的培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写的这本书就是对母校的知恩图报。北京育才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创办,并延续至今的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昔日马背摇篮,今天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名校。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在目。我们在育才学习,我们在育才成长,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母校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是这个家园里含苞待放的花朵,老师和阿姨就是这个家园里辛勤的园丁。回忆我们的金色童年,我们仍在感恩,我们仍在激动。正是由于我们的老师阿姨辛勤的耕耘,才换来今天育才同学的桃李满天下。
向前走,键盘敲击留住字字行行。再回首,那份怀念,那份不灭的激情,鼓励我们继续演绎精彩的人生。本书的作者都是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但我们仍然有充满活力的童心。追忆童年的时光,回忆父母的往事,不是为了怀旧,更是一种追寻,追寻育才教育的源流。我们的这本书,奉献给母校。我们愿育才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愿我们的母校北京育才学校越办越好,实现更加璀璨的辉煌。
刘歌
2015年12月12日
上篇
育才——梦开始的地方
我最难忘的那个春节
怀念好朋友刘克府、刘忠铁
难以忘却的师生情
我和育才的故事
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们
我父亲郭林从延安保小到北京育才
我的父亲刘春
成长在母校温暖的怀抱里
我和姐姐任里黎的故事
信仰让生命更有力量
中央慰问团赠品——搪瓷盖杯
致王小平的一封信
先农坛里的故事
回忆我的童年
我的老同学黄孟复
育才是我的根
育才给我自信与坚强
金色的少年时代
回忆小学的故事
我的父亲任虹
我的父亲梁金生和延安保小
我的育才回忆
我心灵的故乡——育才
回忆育才对我的培养
我的一些回忆
育才的生活
下篇
儿时的家是延安
从《小创作》半月刊说起
小创作第1期
小创作第2期
小创作第3期
小创作第4期
初中毕业同学留言
老师教我们写作文
刘歌诗词
快乐的校园生活
难忘五班那些穷小子们
体坛名将吴浮山同学
我在北京育才的学习和生活
我爱妈妈
完美的教育理想的家园
内蒙古驻京办事处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快乐时光
赵小雨日记
育才真好
我的梦从这里起飞
我的母校,我的童年
回忆我的母校——北京育才
回忆我的父亲徐良图-39年前的秘密使命
育才和我父亲刘秀峰
父母是我一生做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