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填词是中国文化传统之一,文章之事至词而极其工,至词而极其变。如何填词?填词有哪些技巧与秘诀?《填词百法》从审音、用韵、选调、律谱、立意、用字、炼句等方面,为初学者指明了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登堂入室的填词路径。本书还对自唐而清的50余位重要词人及其代表词作做了精彩分析,颇便读者品读、揣摩。
一、本丛刊抱着发潜德之幽光,启来哲以通途的宗旨,主要选刊民国时期(19121949)成书的、学术价值或普及价值较高的、与诗词曲等广义的古典诗歌相关的论著。少数与诗歌密切相关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著作,或成书于晚清的有价值的此类著作,以及同时期相关的汉学著作,亦适当收录。诗话、词话及新诗研究论著等,因为已有相关大型文献资料集出版或列入出版计划,故暂且不予收录。二、本丛刊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期望较为全面地呈现民国诗学研究的多元气象;按照撰著内容和体例,大致分为史论编法度编选注编等编,分辑滚动推出,每编每辑十种左右;优先选刊1949年以后没有整理出版过的著作,以节约出版资源。三、每部拟刊论著,我们都约请相关专家进行整理,并在前面撰写一篇导读,介绍该著的作者生平、成书经过、学术背景、主要观点、诗学价值、社会影响等,以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四、整理时,以原著内容*全、文字*精的版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如手稿本、期刊连载版等)和相关书籍,修订原版讹误,参照古籍整理规范出校勘记。校勘一般只校是非,不校异同。凡底本误脱衍倒者,皆据他本或他书订正,并出校记。引文与所引著作之通行本文字不同者,只要文意顺畅,亦读得通,一般不改动原文、不出校记。显著的版刻错误,如笔画讹误、不见字书者,或日曰末未己已巳戊戌戍混同之类,如果根据上下文足以断定是非,一律径改,不出校记。注文中的魏妥玛注音,统一改为现代汉语拼音,但不出校记。为避烦琐,校记中征引他书,仅注明书名及页码,卷末另附本次整理征引文献,详列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等信息。五、原版为繁体竖排,现统一改为简体横排,并参照*版国标《标点符号用法》及古籍整理规范加以新式标点。繁体字、异体字一般改为规范的简体字;容易引起误解的人名、地名用字,通假字或民国时期特有的虚词(如底)等,则保留原貌。因版式改动,原版行文中提到的右文如左左表等,统改为上文如下下表等。六、一些论著提到的外国人名、地名、书名等,译法与今日或有不同,为保存原貌,不作改动。个别论著的极少数提法,或有一定时代局限性,为保存原貌,亦不作删改,望读者鉴之。七、我们的整理目标是争取形成可以传世的、雅俗共赏的新定本,但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尽管我们僶勉从事,或疏漏在所难免,恳请方家赐正。
顾佛影(18981955),名宪融,字佛影,号大漠诗人,笔名佛郎、獃斋、红梵精舍主人,斋名临碧轩,江苏南汇人。早年才思敏捷,在诗、词、曲等方面造诣甚深。曾任教于大同大学、持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并任商务印书馆和中央书店编辑。七七事变后避居四川,抗战胜利后返沪,在无锡国专上海分校任教。著有《大漠诗人集》《红梵词》等。
整理者 陈水云1964年生,湖北武穴人。199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明清文学与文论研究,点校整理的著作有《梁章钜科举文献二种校注》《新译清词三百首》《赵尊岳集》等。
自序│1
卷上
四声辨别法│5
阴阳辨别法│8
五音辨别法│10
词谱检用法│11
词韵检用法│17
二字句作法│22
三字句作法│23
四字句作法│25
五字句作法│26
六字句作法│28
七字句作法│29
上去辨微法│31
填词释义法│33
虚字衬逗法│34
深浅当体法│35
填词属对法│36
填词炼句法│38
填词布局法│39
小令起结法│40
长调起结法│42
填词转折法│44
警句揣摩法│45
叶韵宜忌法│46
空际盘旋法│47
命题选调法│49
声律指迷法│51
意内言外法│54
先空后实法│55言浅意深法│56
十六要诀法│57
写情铺叙法│59
即景抒情法│60
登临怀古法│61
咏物取神法│63
咏物寓意法│65
隶事用典法│66
运用成语法│67
和韵叠韵法│68
俗语入词法│70
书函体作法│72
告诫体作法│73
集句体作法│75
福唐体作法│76
回文体作法│76
令慢辨别法│78
制腔参考法│79
词曲辨体法│81
调名辨异法│82
调名考正法│84
宫调溯源法│89
卷下
词派研究法│97
李太白词研究法(以下唐)│99
温飞卿词研究法│100
南唐二主词研究法│102
韦端己词研究法│103
牛松卿词研究法│105
魏承班词研究法│106
孙孟文词研究法│106
李德润词研究法│107
欧阳炯词研究法│108
张子澄词研究法│109
冯正中词研究法│110
和成绩词研究法│111
顾夐词研究法│112
二晏词研究法(以下宋)│113
欧阳永叔词研究法│115
柳耆卿词研究法│116
苏子瞻词研究法│119
秦少游词研究法│121
填贺方回词研究法│124
陈子高词研究法│126
周美成词研究法│128
李易安词研究法│133
史梅溪词研究法│134
辛稼轩词研究法│137
刘龙洲词研究法│141
吴梦窗词研究法│144
姜白石词研究法│147
王碧山词研究法│150
周草窗词研究法│152
张玉田词研究法│154
元遗山词研究法│157
王渔洋词研究法(以下清)│159
曹升六词研究法│162
朱竹垞词研究法│166
陈其年词研究法│171
彭羨门词研究法│175
纳兰容若词研究法│179
顾梁汾词研究法│182
厉樊榭词研究法│188
吴次词研究法│192
郑板桥词研究法│195
张皋文词研究法│198
项莲生词研究法│201
周稚圭词研究法│205
郭频伽词研究法│207
龚定盦词研究法│210
蒋鹿潭词研究法│213
吴香词研究法│216
王半塘词研究法│220
本次整理征引文献│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