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料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但近几十年才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和商品化生产。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介绍了有机肥料的生产利用现状与施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堆肥原料、堆肥系统及特点、堆肥过程氮流失控制、堆肥过程臭味及控制、堆肥发酵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有机肥料施用方法、有机肥料产品登记证办理案例、有机肥料施用效果评价、有机肥料生产与推广中的误区等内容。本书以实用为宗旨,重点突出、技术先进、深入浅出;有典型实例分析,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参考价值,与其它专著侧重点不同。面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机肥料专业生产营销人员、有机肥料消费者,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单位的专业技术师生,可供资源、环境、畜牧、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此处说的粪既代表动物粪便,也代指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即肥料,可见肥料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粪肥,是一种来自于天然、用之于天然的有机肥料(organic fertilizer)。有机肥料是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NY 5252012)。人类利用有机肥料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多局限于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农家肥,生产和利用方式相对粗犷。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有机肥料的制备、质量检测、营销也逐渐向专业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总的来说,作者认为,有机肥料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代(1G)有机肥料主要指农家肥,通过简单的堆制或沤制,获得具有一定肥效的肥料。沤制原料主要为人和畜禽的粪便、作物秸秆等。此类肥料具有广而散、质量不均一、无质量标准、质量缺乏监控、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我国已沿用了上千年,直到现在仍在广泛使用。(2)第二代(2G)有机肥料工业化生产的有机肥料,是在传统农家肥堆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来源大同小异,理论上含碳丰富的材料,均可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料。此类肥料具有生产集中、质量均一、产品标准化等特点,生产过程具有正规化、规模化、专业化等特点,是近几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3)第三代(3G)有机肥料生物菌肥,是在第二代有机肥料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了第二代有机肥料的特点外,在有机肥料生产中,另加入一些活性功能菌,不仅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且能增强植物抗病、抗旱、抗冻能力,改善土壤品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技术上,该有机肥料的技术含量高于前二者,是一种较新型的有机肥料。目前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但价格偏贵,仍处于推广期。(4)第四代(4G)有机肥料按我国农业部标准(NY 525和NY 884),上述几种有机肥料存在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不高、亩施用量大、运输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4G有机肥料除具有2G、3G有机肥料的优点之外,还具有单位重量中有效营养物质含量高、营养元素全面、危害物质低、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是适用有机农业、有机种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一定技术水准的新型功能有机肥料。目前4G有机肥料正处于市场成长期,全国产量不大,生产厂家不多,重庆博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名为万花恋的有机肥料,具有4G有机肥料的典型特征。(5)第五代(5G)有机肥料定制有机肥料,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有机肥料,可根据土壤原有特征和肥力,再依据种植作物的特点,添加功能菌和中、微量元素及其他辅料,配制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或专用肥。这种肥料针对性强,能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但生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目前这种有机肥料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并未大规模生产。虽然目前市面上有较多的有关有机肥料生产加工的著作,但本书更注重生产和使用中的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有机肥料多年的研究,编者觉得有必要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有机肥料,并重点介绍有机肥料研究、生产加工、施用中需要注意的事宜,为促进有机肥料相关研究和产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本书编撰历时近两年,搜集整理了数百篇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几易其稿,终成此书。在文字叙述上编者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便于面向更多的读者。该书涉及的领域较广,其中不乏很多专业术语,限于篇幅,未在文中注释,请读者自行参考有关书籍。参加编写人员有:内容提要,李宁;前言,熊晓莉;第一章,熊晓莉;第二章,熊晓莉,张晓岸;第三章,熊晓莉,龙良俊;第四章,李宁;第五章,李宁,张晓岸;第六章,李宁;附录,龙良俊。龙良俊参与了参考文献的收集、整理,李小龙、李震参与部分文字图片的采集,晋佩文、冉学文、谢春燕、李涛、陆胜、焦富颖、杨良利、雷小梅参与部分文字录入、整理和图形绘制工作。全书由熊晓莉统稿,李宁、魏星跃校稿。在有机肥料的研究、开发、生产过程中,先后获得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教高函[2014]7号)、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cstc2016shmszx80096)、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委员会(KJZH 17125、CY 171802)、催化理论与应用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CQCM-2015-03)的项目和经费支持;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博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今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为方便沟通联系,编者创建了QQ群(群号:642957537,群名:庭院花卉养植),欢迎加入讨论,分享经验。由于本书涉及面宽,加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熊晓莉,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农副产品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学、环境功能材料相关研究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重庆市级、企业转化项目5项,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李宁,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近五年,主要从事农副产品资源化利用工作,在有机肥研究与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重庆市级科技项目19项,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著作3部。
第一章概述(1)第一节有机肥料的发展历史(1)一、有机肥料概念(1)二、发展历史(2)三、发展现状(3)四、原料来源(4)五、有机肥料的作用(5)六、有机肥料的利用途径(7)第二节堆肥前应解决的问题(7)一、原料(7)二、堆肥选址(7)三、堆肥方法(8)四、其他问题(9)参考文献(9)第二章有机肥料生产(12)第一节堆肥过程中的氮素变化规律(12)一、堆肥技术概述(12)二、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形成机理(14)三、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典型实例(15)第二节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23)一、氮素在堆肥中的损失途径(23)二、氮素损失的影响因素(23)第三节堆肥原位保氮措施(26)一、改变堆肥工艺(26)二、添加外源型保氮剂(27)三、复合铜盐保氮效果分析案例(30)第四节堆肥发酵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40)一、堆体无法升温(40)二、堆体温度过高(43)三、堆体温度不均匀(44)四、堆体温度下降(44)五、堆体温度过低(45)六、堆体气味浓(45)七、蚊蝇滋生(46)第五节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47)一、物理学评价指标(47)二、化学评价指标(48)三、生物学评价指标(50)四、规模化堆肥腐熟简易判定(51)第六节堆肥发酵臭味产生及控制(52)一、堆肥中常见臭气(52)二、臭气产生的原因(53)三、臭气的控制(54)第七节有机肥料质量标准的探讨(55)一、现行指标(55)二、对现行指标的建议(55)参考文献(56)第三章有机肥料登记证申请(65)第一节资料准备及要求(65)一、肥料登记申请书(65)二、肥料登记产品标签样式要求(65)三、肥料生产企业考核表(66)第二节生产企业考核资料准备示例(68)一、质量管理(68)二、生产条件(74)三、质量检验(78)四、规章制度(87)第四章施肥方法与原理(93)第一节植物对肥料的需求(93)一、植物生长必需元素(93)二、植物缺素诊断方法及缺素症状(94)三、植物缺素原因(97)第二节肥料施用原理与方法(102)一、肥料施用原理(102)二、施肥依据(105)三、施肥禁忌(109)四、施用技术(111)五、生物有机肥料施用技术(114)六、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115)七、有机肥料使用效果反馈(115)第三节肥料施用不当的危害及补救措施(118)一、过量施肥的危害(118)二、肥害的常见原因(118)三、常用补救措施(119)参考文献(120)第五章有机肥料施用效果评价(122)第一节盆栽试验(122)一、肥效试验研究方法概述(122)二、盆栽试验(123)三、盆栽试验案例(124)第二节田间试验(131)一、方案设计(131)二、方案实施(133)参考文献(134)第六章有机肥料生产与推广中的误区(135)第一节经营决策中常出现的失误(135)一、缺乏调查研究(135)二、盲目求大求全(135)三、原料来源短缺(136)四、营销思路老套(136)五、产品更新不力(136)第二节有机肥料生产工艺中常出现的误区(136)一、片面追求通气好氧发酵(136)二、发酵菌与功能菌共同发酵(137)三、盲从活菌数指标(137)四、依赖机械耗能干燥(137)五、不当的造粒成型(137)第三节有机肥料宣传推广中常出现的误区(138)一、认为有机肥料可完全取代化肥(138)二、认为有机肥料可取代农药(139)三、忽视商品有机肥料可能的风险(139)第四节有机肥料采购应用中常出现的误区(139)一、忽视商品有机肥料的品质(139)二、片面追求高的含菌数(140)三、快速判断有机肥料的优劣(140)参考文献(141)附录(142)附录一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生产、检测涉及的有关标准(142)附录二生物肥料、有机肥料执行标准对比(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