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9 元
丛书名:辽宁省社科基金(思政专题)辽宁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沈阳师范大学重大孵化项目沈阳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刘力红 著
- 出版时间:2018/10/1
- ISBN:9787520328777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083
- 页码:21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生命观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探微》认为,只要自觉立足于人的有着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整体性生命存在,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双重问题意识:一方面,在生活中自觉追问,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以使生命更有意义?另一方面,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追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人们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何帮助?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不仅为我们党制定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且也为我们具体个人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解决自己的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牟宗三先生曾经批判,自民国以来,“人们只知研究外在的对象为学问,并不认生命处亦有学问。人只知以科学言词、科学程序所得的外延真理(extensional truth)为真理,而不知生命处的内容真理( intensional truth)为真理。所以生命处无学问、无真理,只是盲爽发狂之冲动而已。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对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爽发狂,而陷于漆黑一团之境”①。无独有偶,在2016年3月19 -21日举行的主题为“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马云表示,在过去300年,人类更多了解的是太空和外在的世界,而对人类自身知之甚少。但在未来三四十年,技术在人体科学方面会有更大突破,人类会更好地了解内在的自我。如果说,人们对自身生命探知的缺失造成了现代性的焦虑这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症候,那么,在科学和哲学上齐头并进,推进人类进一步认知自我,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为我们推进生命观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当然,生命观的视域也是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时代生命力的重要维度。
从生命观的视域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要求我们能够自觉地立足于人有着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整体性生命存在,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双重问题意识:一方面,在生活中,我们要能够自觉追问,我们能否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以使生命更有意义?另一方面,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追问,学习这些原理对我们超越感性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何帮助?它能够使我们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和价值吗?前一追问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感性的思考方式,避免走向经验主义的浅薄,不断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完成世界哲学化的提升;后一追问则有利于我们反思理性的学习方式,避免走向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抽象,从而完成哲学世界化的致用。我们只有能够自觉地立足自身的有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整体性生命存在,既在感性的现实生活中自觉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才能找到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主观坐标系,形成价值理性。唯其如此,我们才既能摆脱“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无奈,又能切实地体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用之大用”的智慧。
当我们自觉立足于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以上述的双重问题意识为引导,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不仅为我们党制定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且也为我们具体个人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解决自己的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可以说,得以学以致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也是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的人生智慧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当我们根据贯穿于人类社会和人生始终的终极问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对其进行进一步阐发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的生命观的意蕴更是昭然若揭了。
第一章 导论一我该以“何”引航?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 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 把握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驾驭命运之舟
第一节 认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第二节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追寻我们在世界上得以安顿的可能
第三节 认识世界统一于物质,敬畏统一的客观世界
第四节 超越主客二分的世界,建构主客和谐统一的新世界
第五节 辩证地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把握命运
第三章 插上唯物辩证法智慧的翅膀,放飞生命理想
第一节 来自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启示
第二节 学习对立统一规律,把握人生方向
第三节 学习质量互变规律,拓展生命宽度
第四节 学习否定之否定规律,坚定人生信念和社会理想
第四章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第一节 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节 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第三节 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第五章 创造人与社会历史的和谐,珍视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节 做自己创造自己历史的现实的人
第三节 创建人与社会历史的和谐关系
第六章 感悟生命的真谛,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
第一节 尊重人的整体性生命规律
第二节 充分发挥人的认识与实践的作用
第三节 建构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第七章 在追求真理和价值的过程中建构人与世界的辩证和谐
第一节 勇于追求真理
第二节 自觉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在求“真”与向“善”的实践中建构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