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精要筑基进阶》以杨式太极拳大家崔毅士先生在京传授的杨式太极拳108式为载体,对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加以详细剖析,以通俗的语言、直接的可操作方式,展现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杨式太极拳。
《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精要筑基进阶》将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与推手的练习方法相结合,揭传统不传之秘,直击拳架与推手体用兼顾之法。
我学太极拳是从竞赛套路开始的,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2式太极剑、杨陈吴武孙,样样不落地学。十多年时间里,学套路、参赛、考级升段,乐此不疲。忽一日感觉迷茫、感觉练拳没了动力,连老外到中国来都要学传统拳,我却对传统拳一无所知;看到别人讲动作外j合、内三合说得头头是道,自己挺着个腰板根本不知什么是合,又怎样去合。传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最后选择了深入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舍弃了其他所有。
我的师爷是燕京泰斗崔毅士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北派一支的代表人物。他为人忠厚善良,性情温和,他的拳架宽大柔绵、浑厚饱满、中正安舒,技艺炉火纯青,被誉为松沉大师,有独具特色的皮筋劲和秤砣劲,以及最重要的是用骨架练拳。师爷的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已经成为京城杨式一支传播太极拳的至理名言,举手投足皆出于规矩。
我的师父曹彦章先生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八极拳第七代传人,他博采众家之长,武术根基浑厚。他的拳架沉稳端庄、周身一家,神、意、气汇集一体,运行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收放开合恰到好处,形成威武雄健的独特武术大家风格。他非常重视拳架与推手相结合,他的四正手粘连贴随,松柔圆活,发力惊弹透骨。跟随师父十几年,目睹了他致力于弘扬、继承和发展中华武术事业孜孜不倦地工作,奉献出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被誉为武术界的老黄牛。
曹彦章先生去世后,我在广州幸遇同门师伯方宁先生,一见如故,遂磕头跪拜,继续深造。方宁师父一派仙风道骨,拳架绵柔,触其臂如婴儿般柔软,以手探身,则如临深渊,令人毛骨悚然,搭手瞬间便已被拿住,忽觉一动,人已闪到身后,试以大力击之,则如球碰壁,人被弹飞数丈开外,他却稳若泰山,谈笑自如。方宁师父非常关切地询问我有没有发劲,没有发劲,他可以教我。他老人家反复强调的是,拳架里一切不符合技击的东西都要丢掉。
非常幸运的是,我在学拳之初遇到了传奇式人物徐长洪先生,他是白庆斋先生的入室弟子,圈内无人不晓他独特的太极推手功夫。他曾经跟雷慕尼学陈式太极拳,并得忠告学拳一定要学推手,不然练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有。徐长洪先生还曾经向武术大家王德亮学习推手,无论严冬酷暑,每天骑车来往于京西至前门,为的是能与王先生推上几分钟,得到指教。我尊徐长洪先生为师,他待我如友。他教我推手从不做假,也不教招、不喂手,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引发我思考。每当我中断了学习,他总是宽厚地对别人说她忙,社会工作多。等我再露面时,他又总是主动对我说:来,我看看练得怎么样了。他对我在推手上的帮助无人能及。跟徐师学习推手,也渐渐令我明白了太极拳简洁、朴实无华的本质,感悟并坚定了推手与拳架不可分割的信念。
李亚萍,北京武术院华园武术培训中心主任。第五届北京市武协委员,第七届北京市武协理事。中国武术段位八段,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
师承燕京泰斗崔毅士先生的弟子曹彦章先生和方宁先生,并受教于黄永德先生和徐长洪先生,系统地学习传统杨氏太极拳、剑、刀和推手。潜心研究太极拳理,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传承视为己任,融拳架与推手为一体,致力于恩师创建的华园武术培训中心的巩固和发展。
杨式太极拳传承简介
第一章 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
一、传统杨式太极拳基本动作及方法介绍
二、武术礼仪
三、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动作图解、要点说明和练习方法简介
四、拳式动作名称
五、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动作图解
第二章 传统技法
一、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法要领
三、太极拳不同学习阶段的侧重点
第三章 太极功法
一、热身功
二、腿功
三、桩功
第四章 太极推手
一、基础知识
二、基本动作
三、推手进阶
四、推手、散手和散打
五、太极推手与拳架的结合
第五章 运动保护
一、保护膝关节
二、推手注意防止运动伤害
第六章 太极拳经拳论精选
一、张三丰太极拳歌诀六首(山右王宗岳解)
二、王宗岳太极拳论
三、杨班侯传太极拳九诀
四、杨澄甫传太极拳要论
五、李亦畲五字诀
六、清代杨家传抄老拳谱
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