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尔德·索末菲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马克斯·普朗克同为现代原子物理学和量子理论的奠基者。他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席,形成了著名的索末菲学派。他主编的6卷本《理论物理学讲义》至今仍被学界使用。他的一些学生成为原子时代的著名理论家,如汉斯·贝特、彼特·德拜、沃尔夫冈·泡利和维尔纳·海森伯。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在纳粹上台后,他被称为犹太理论的主要代言人。索末菲一生获81次诺贝尔奖提名,但*终未能获奖。他的曲折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学乃至科学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发展历程的缩影。
本书作者基于内容丰富的索末菲往来通信,重构了阿诺尔德·索末菲绚丽多彩的一生。这本传记让人们对索末菲的私人生活和科学成就一览无遗。即使对于物理学与数学的门外汉,本书也极具吸引力。政治动荡年代里索末菲学派的兴衰存亡让人唏嘘不已。
作为一本传记,首先是传主决定了这本书的价值:
*,他足够重要
索末菲与爱因斯坦、玻尔和普朗克同为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创始人。在20世纪初他创立了著名的索末菲学派,培养了大量的理论物理学家。
第二,他足够悲情
索末菲一生获81次诺贝尔奖提名,但*终未能获奖。他的曲折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学乃至科学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发展历程的缩影。
第三,他还是一位*的优秀教师
他主编的《理论物理学讲义》在他去世后仍不断修订出版,至今嘉惠学界。获得诺贝尔奖的海森伯、泡利、贝特和德拜都是他的博士生。
*后,这本书是国内仅有的索末菲传记。
序言
阿诺尔德·索末菲是谁?他与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和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同为理论物理学的奠基人。在他活着的时候(1868~1951),理论物理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对尼尔斯·玻尔建于1913年的原子理论的修正。即便在21世纪的物理学家中,也仍保留着玻尔-索末菲原子结构或索末菲精细结构常数这一术语。老物理学家们把索末菲的名字与第一个现代理论物理学学派和被视为原子物理学圣经的《原子结构和光谱线》联系在一起。凭借众多版本和译本,这本传奇教科书遍布世界各地,引领一代又一代学物理的学生投身于核物理领域之中。此外,一套六卷的《理论物理学讲义》,也散发着索末菲作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其过世很久之后仍有新版再版。自1906年起,索末菲任教于慕尼黑大学三十余年。该校的阿诺尔德·索末菲理论物理学研究中心现今仍在延续索末菲学派的传统,讨论着弦理论和理论物理学等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个世纪前,慕尼黑理论物理学的摇篮(索末菲喜欢如此称呼他的研究所)是新兴的量子理论的一个避风港。索末菲门下聚有诺贝奖得主彼得·德拜(Peter Debye,1900-1958)、马克斯·冯·劳厄(Max von Laue,1879-1960)、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维尔纳·海森伯(Werner Heinsenberg,1901-1976)、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1901-1994)和汉斯·贝特(Hans Bethe,1906-2005)。索末菲本人虽保有81次诺贝尔奖提名的悲伤记录,这比其他任何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次数都要多,但他却一次也没能获得那令人渴求的大奖。
我们需要一本索末菲的传记,但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其对现代物理学的巨大贡献。索末菲在数学和技术上的影响也很明显。对熟悉液压转动轴承理论工程师而言,索末菲数是他们的一个术语;在这一工程学科中,索末菲被视为摩擦学执牛耳者之一。另外,索末菲也在其学科领域之外受到了一定的关注。20世纪20年代,为了德国在国外的声誉,他常作为文化使者游历国外。 第三帝国时期,他成为了一群纳粹理论家小组的标靶,这群人欲图以一种德意志物理学(Deutsche Physik)来取代在索末菲身边、被斥为犹太人的理论家集团(Theoretikerkonzern)。索末菲退休后,这个小组最狂热的成员一名空气动力学教授被任命为其继任者。1939年起,这所曾以现代物理学闻名的研究所成为了狂热纳粹在随后几年中宣传的舞台;后来在科学史中,这被视为受意识形态主导的科学带来灾难性后果的一个典型例子。
第一章 柯尼斯堡之根
你以为是你挤人,其实是人在挤你。(Man glaubt zu schieben und man wird geschoben!)在一封给父母的信中,当26岁的索末菲回想起在他作为高校教师的未来事业中的决定性一步时,曾如是说道。当时他获得了在哥廷根大学任教的资格。他现在属于德国学者之家,这对于他来说,不值得大惊小怪。他发现,完全是各种关系(Verhltnisse)迫使我成为这样的。但这似乎足以让人们想起他的柯尼斯堡之根。当我们的父亲纯粹从享受作品和获得知识所带来的愉悦,每晚阅读时,当我们的母亲只是为了履行职责,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时,这一定会唤起我们这些孩子的坚定抱负。
但这种关系并非仅是他的家庭环境,也包括柯尼斯堡这座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氛围。首任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1701年在柯尼斯堡加冕。一生都在柯尼斯堡度过的伊曼努尔康德,在这座城市洒落德国启蒙运动的光辉。虽然柯尼斯堡原本只是东普鲁士省的首府,但任何像索末菲那样家族深深扎根于此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是外省人,反而会自豪地觉得自己是普鲁士精神和文化中心的居民。
1.1童年
索末菲家族在柯尼斯堡的历史可追溯至1822年,当时阿诺尔德的祖父在这里定居,作为宫廷邮政秘书在普鲁士公职部门中立住了脚跟。作为一位音乐家的儿子,他在普鲁士腹地长大,但却很快在柯尼斯堡找到了家的感觉,并在那里建了一个家庭。他八个子女中的一位以家族史的方式记录下了这第一代索末菲在普鲁士省的命运。这部家族史所记录的,是那些年德国历史大浪潮的一个缩影。家中长子威廉索末菲,是一位学生和兄弟会成员(Burschenschafter),参加了引发1848年革命的自由运动。据家族史记载,他因不愿为国王服务而放弃了他的法律学业,成为了一名报纸编辑,并因为发表一篇反对军方的文章而首次入狱。不过监禁时间很短。家族史自豪地记录道:在1848自由之年,人们能在拥护自由的队伍前列中看到他。威廉撰写了反对君权的小册子,因此被判以大不敬的罪名,要入狱三年。他逃到了汉堡,想要移民美国,但却被捕并引渡回了柯尼斯堡。三年的牢狱生涯让他身心俱残,无法重新适应中产阶级的规律生活。在1866年6月6日,也是他49岁生日的第二天,威廉饮弹自尽。
当阿诺尔德索末菲在1868年出生时,这个家庭仍对他伯父的惨死记忆犹新。作为威廉的弟弟,阿诺尔德的父亲弗朗茨索末菲与不幸的威廉关系特别亲密。他俩都上过老城区文法中学,也都在柯尼斯堡大学学习。不过弗朗茨的兴趣不在法学,而在医学和科学。我们可以从家族史中得知,花卉和矿物是他当时的热情所在,并且他也是一名狂热的收集者。在完成医学学业后,弗朗茨过了几年单身汉的生活,由妹妹小敏(Minchen)(1828-1915)照顾。一直单身的小敏后来成了一名教师,似乎也对学习怀有坚定抱负。
当1862年弗朗茨与采齐莉马蒂亚斯一位波茨坦建造商的女儿结婚时,他已经42岁了,在柯尼斯堡拥有一家受人尊敬的诊所。即便如此,这对夫妇仍不得不大幅减少开支,首要原因是有许多要还给哥哥威廉的债务;次要原因则是弗朗茨花费巨大的业余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