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的劳动力输出数量越来越大,海外劳工遭遇的社会保障权益损害事件逐年增加。于是,我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海外劳工社会保障权益国际协调问题,开始与一些国家进行社会保障双边谈判,先后与德国、韩国以及丹麦等10国签署了社会保障双边协定,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无论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海外就业劳动力社会保障权益国际协调的发展进程都明显滞后。于是,为了完善我国海外劳工社会保障权益国际协调,政府应当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利益杠杆以及加强海外劳工社会保障权益国际协调的立法工作等,以有效维护我国海外劳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序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题为《中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研究》的社会保障学专著,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问题,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学界很少触及却渐显重要的一个领域。
作者谢勇才博士选择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问题,主要是因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的跨国劳动者及其家属数量迅速增加,他们所涉及的社会保障权益问题也不断增加,自然会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交通与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人类知识的极大丰富,整个世界日益“扁平化”和“村落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劳动者的跨国流动日趋常态化。然而,各国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政策依然奉行属地原则、自成一体。于是,劳动者在跨国流动过程中必然会遭遇诸多困境,其中一个显著的困境就是社会保障问题。由于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溢出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加之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自成体系,在属地原则或者国籍原则的作用下,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双重缴费问题;二是社会保障双重缺失问题;三是社会保障待遇支付障碍问题。这些困境不仅使得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严重受损,而且会显著弱化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会影响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跨国劳动者社会保障问题曾经长期困扰欧美国家。为了妥善解决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欧美国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步摸索出开展社会保障国际合作这一做法,即国家之间就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平等磋商与友好谈判,签署社会保障双边或者多边协定,建构双方或者多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协调机制,相对公平合理地分担与分享跨国劳动者社会保障的责任与利益,以有效地维护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社会保障国际合作肇始于2......
谢勇才,男,1988年生,江西赣州人,管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国际化和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研究,在《中国人口科学》、《中国软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担任《探索》和《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曾担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责任编辑,曾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体系完善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理论基础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七 关键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评析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国内外研究评析
第三章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概述
一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
二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发展特点
三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发展动因
四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
第四章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实现条件及其重要意义
一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实现条件
二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中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一 中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发展现状
二 中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 中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 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
二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三 往来的劳工数量不对称
四 没有充分利用利益杠杆
五 海外劳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意识淡薄
六 对国际劳工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七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法制规范不健全
八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配套设施不足
第七章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一 欧盟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经验
二 美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经验
三 印度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经验
四 菲律宾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经验
五 各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实践的主要启示
第八章 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主要建议
一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三 充分利用利益杠杆
四 积极借鉴国际经验
五 增强海外劳工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意识
六 加快批准国际劳工公约
七 加强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立法工作
八 完善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配套设施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研究结论
二 未来研究展望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