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故事犹温热》收录了二百余篇作者读《红楼梦》的随感,篇篇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它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研究著述,而是以小说家的视角,凭借丰富的文化积累和人生阅历,对《红楼梦》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包括政治体制、人情世故、语言文化、衣食住行……作者善于见微知著,长于心理剖析,笔锋之犀利、之曲转如意,令人赞叹不已。
李国文对书籍的情有独钟是圈内人所共知的。据说当年他在参加抗美援朝时,就从国内带出了一本刚出版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战争期间,无论战斗多么紧张、激烈、残酷,只要稍有空闲,他就会偷偷翻出书来饱看几页,在朝鲜战场,是读书伴着他越发坚强、成熟起来。
“反右”时,他的人生跌入了低谷,被无情打成右派下放后,他把有情的《红楼梦》读得烂熟。后来,由《红楼梦》发挥出来的“红学”“红文”“红议论”果然就成了他文章的强项之一。
《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白话文小说,是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我们这部书的书名,“红楼故事犹温热”,说明凡是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都有它自己的温度。书的温度,决定书的生命,有的书很热过,但很快就退烧了,有的书大红大紫过,不久就冷却得无人问津,有的书,不冷不热,读过以后,人们不会产生再读的兴趣。独有这部《红楼梦》,二百多年来,始终在一代一代中国读者的手中被捧读着。手不释卷,有之;众口议论,家喻户晓,有之。
三国英雄,离我们太远,厮杀终生,血雨腥风,令我们敬服,却不能让我们亲近,水浒好汉,离我们不远,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杀人越货,聚义江湖,这些古老的话题,老调重弹,也相当缺乏时代新意。只有这部《红楼梦》,亲切、亲近,娓娓道来,好一似亲历亲闻的人世沧桑,那切骨之痛,那滴血之情,由此而从胸臆间生出来的贴近感,才是了不起的中国文学奇迹。二百多年来,它与读者始终保持着同样的体温,跳动着同样的脉息,而永葆青春。原因很简单,曹雪芹写的是三百年前的事,但我们却从中看到自己,看穿别人,懂得生活,了解世界,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评价《红楼梦》为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绝非过誉。你想了解什么,你还想知道为什么,这部小说都能给你答案。老实说,中国有许多的书,有无数的书,但不是随便一本书让人拿起来,读到其中文字,马上就能产生这种亲切感、信任感、入戏感,这种由衷而来的老朋友式的心心相印。每读每新的点滴收获,相见恨晚的难免遗憾,就是这部杰作不朽的艺术价值。
读《红楼梦》,要读故事,要读人物。当下的《红楼梦》被所谓的红学家弄得支离破碎,自从程高合璧本问世以后,所有一切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发现,都是无意义的重复。好在半个世纪的糟蹋后,此书的故事、人物大体还算完整,所以,能把故事、人物读通读懂也就够了,千万别做《红楼梦》虫子,钻进去,出不来,中了蛊,那就要毁了你的一生。
二百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生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人的社会众生相——也就是所谓的故事和人物构成的文学内核,再具体到每个人的感觉认知、思想方法、情怀抱负、奋斗目标,有所变化和有所不同的同时,也还是有所不变和有所相同。因此,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苦痛快乐、得失悲欢、喜怒哀乐,以至于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往事已矣、遗憾绵长……这些变中的不变、同中的不同,都可以在这部《红楼梦》中得到回音、反响,乃至共鸣、启迪。无论从它的哪一页翻起,阅读下去,都如同见了老朋友,尽管听它讲了一遍又一遍,不知听了多少回,可从来没有重复感、腻味感,正如“红楼故事犹温热”这个书名,其温度,其脉动,与我们相通相融,生成绵延的美学效应,才使这本书有如此永恒的价值。
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红楼梦》的生命力所在。
李国文,1930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曾任《小说选刊》主编。1957年发表短篇小说《改选》,引起极大反响。不久被划为“右派”,辍笔多年。1976年恢复写作。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荣获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作有《月食》《危楼纪事》《花园街五号》《洁白的世界》《大雅村言》《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等。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家文学大奖,并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自 序
第一辑 乐中悲
永远的《红楼梦》
曹雪芹写性之一
曹雪芹写性之二
曹雪芹写性之三
曹雪芹写吃之一
曹雪芹写吃之二
曹雪芹写吃之三
曹雪芹写吃之四
曹雪芹写死之一
曹雪芹写死之二
曹雪芹写死之三
曹雪芹写骂之一
曹雪芹写骂之二
丫鬟心态之一
丫鬟心态之二
丫鬟心态之三
丫鬟心态之四
小人的压轴戏之一
小人的压轴戏之二
小人的压轴戏之三
小人的压轴戏之四
小人的压轴戏之五
奴才学发凡之一
奴才学发凡之二
奴才学发凡之三
奴才学发凡之四
奴才学发凡之五
红楼食货志之一
红楼食货志之二
红楼食货志之三
红楼食货志之四
红楼食货志之五
红楼食货志之六
红楼食货志之七
红楼食货志之八
红楼食货志之九
红楼食货志之十
红楼食货志之十一
大观园分房记之一
大观园分房记之二
大观园分房记之三
第二辑 留余庆
喝粥的曹雪芹
闻香识女人之一
闻香识女人之二
闻香识女人之三
盛宴不再
《红楼梦》的语言之一
《红楼梦》的语言之二
《红楼梦》的语言之三
半壁江山
文学人物的籍贯
语言的魅力
心有灵犀
“曲终人不见”之一
“曲终人不见”之二
“曲终人不见”之三
黛玉葬花
冷月葬诗魂
大团圆之一
大团圆之二
甲乙对话
惊世之笔
“孰与话轻柔”之一
“孰与话轻柔”之二
白璧微瑕
《红楼梦》的服饰
《红楼梦》的医药
《红楼梦》的茶道
《红楼梦》的花草
《红楼梦》的诗词
贾府的洋货之一
贾府的洋货之二
贾府的洋货之三
贾府的洋货之四
贾府的洋货之五
古董商的演说
第三辑 枉凝眉
宝玉和黛玉之一
宝玉和黛玉之二
宝玉和黛玉之三
宝玉和黛玉之四
宝玉和黛玉之五
黛玉和宝钗之一
黛玉和宝钗之二
黛玉和宝钗之三
钗黛的文学观之一
钗黛的文学观之二
钗黛的文学观之三
香菱的文学梦
秦可卿之谜一
秦可卿之谜二
秦可卿之谜三
秦可卿之谜四
红楼第一人之一
红楼第一人之二
红楼第一人之三
天下第一老太之一
天下第一老太之二
天下第一老太之三
天下第一老太之四
天下第一老太之五
天下第一老太之六
天下第一老太之七
探春的致命伤之一
探春的致命伤之二
探春的致命伤之三
邢夫人的尴尬之一
邢夫人的尴尬之二
邢夫人的尴尬之三
邢夫人的尴尬之四
王夫人的精明之一
王夫人的精明之二
王夫人的精明之三
王夫人的精明之四
薛王二夫人之一
薛王二夫人之二
贾环的不归路之一
贾环的不归路之二
贾环的不归路之三
贾环的不归路之四
第四辑 聪明累
贾政点滴之一
贾政点滴之二
贾政点滴之三
贾政点滴之四
贾政点滴之五
贾政点滴之六
贾雨村的嘴脸之一
贾雨村的嘴脸之二
贾雨村的嘴脸之三
贾雨村的嘴脸之四
贾雨村的嘴脸之五
贾雨村的嘴脸之六
贾雨村的嘴脸之七
尤氏的“独艳”之一
尤氏的“独艳”之二
红楼二尤之一
红楼二尤之二
红楼二尤之三
美丽的晴雯
赵姨娘的折腾之一
赵姨娘的折腾之二
赵姨娘的折腾之三
妙玉的迷失之一
妙玉的迷失之二
刘姥姥的来历
卑贱者最聪明
贾芸的效忠信之一
贾芸的效忠信之二
香菱的悲剧
“空心大老”
黛玉的闺蜜
完美的紫鹃之一
完美的紫鹃之二
自知之明
莺儿的使命之一
莺儿的使命之二
黛玉情未了
第五辑 虚花悟
黛玉之死一
黛玉之死二
黛玉之死三
冤枉的小红
牺牲品晴雯
到不了的地方
晴雯之死一
晴雯之死二
晴雯之死三
元妃之死
鸳鸯之死
史湘云的结局之一
史湘云的结局之二
史湘云的结局之三
主子和奴才之一
主子和奴才之二
凤姐和来旺儿之一
凤姐和来旺儿之二
梅香拜把子
最怕胡庸医之一
最怕胡庸医之二
最怕胡庸医之三
最怕胡庸医之四
贾宝玉挨打之一
贾宝玉挨打之二
似曾相识
宝钗的金锁
爱的差别
多情贾宝玉
爱情和婚姻
宝钗的败笔
宝玉中举
北静王路祭之一
北静王路祭之二
未必高大上
贾瑞的双面镜
元春省亲
薛蟠的酒令
薛蟠的泪水
冯紫英的鹘鹰
宝玉失玉
李十儿的牛皮之一
李十儿的牛皮之二
薛姨妈的厚道
第六辑 好事终
文学的《红楼梦》之一
文学的《红楼梦》之二
曹雪芹的梦魇
红学滥觞
林语堂论《红楼梦》之一
林语堂论《红楼梦》之二
续书面面观之一
续书面面观之二
续书面面观之三
续书面面观之四
续书面面观之五
续书面面观之六
续书面面观之七
话说脂砚斋之一
话说脂砚斋之二
话说脂砚斋之三
话说脂砚斋之四
话说脂砚斋之五
话说脂砚斋之六
话说脂砚斋之七
话说脂砚斋之八
话说脂砚斋之九
话说脂砚斋之十
功夫在书外
前后俞平伯
鲁迅论《红楼梦》
不读红楼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