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79 元
丛书名:得到了中原发展研究基金会、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原发展研究院等的资助
- 作者:纪鸿超 著,耿明斋 编
- 出版时间:2018/9/1
- ISBN:9787520123327
-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832.1
- 页码:19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金融不稳定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分析》阐述了金融不稳定的含义、表现和原因,梳理了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事件,测度了中国的金融稳定状况指数,对中国的金融稳定状况和中国经济波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金融不稳定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分析》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金融改革的逻辑,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实践,主要选取了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作为例子进行分析,认为中国需要采取宏观审慎监管和混业监管,建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立法机构和公众三方互动参与的存款保险制度。
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严重损失。这次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的研究兴趣。可以说,金融不稳定是伴随着金融活动产生的,是金融的内在特征。人们从各种角度研究金融的不稳定特征,有些学者,比如,金德尔伯格( Kindleberger,1978)、戴蒙德和迪布维格(Dia-mond and Dybvig. 1983)、明斯基(Minsky,1992)等从恐慌和微观经济主体财务变化以及与经济周期联动出发研究金融不稳定的特征。有些学者,比如,斯蒂格利茨和威斯( Stiglitz and Weiss,1981)、米什金(Mishkin,1991)等从宏观角度出发,指出金融不稳定是由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造成的金融的内在特征。对于这次危机,人们在利用传统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进行分析之外,还指出金融的过度创新和政府部门的放松监管是引发这次危机的重要原因。金融的过度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资本有效配置,增加了市场中的流动性,分散了风险;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创新的过度发展,风险越来越分散,但是在分散和转移的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会越来越多。在金融的过度创新积聚了过多的风险之后,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并没有及时跟进,会进一步放松监管。金融的过度创新和政府部门的放松监管结合起来,导致次贷危机爆发。
金融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过犹不及。脱离了适度管制的金融创新犹如脱缰的野马,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有可能使经济陷入泥潭。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以后的改革还是以市场化改革为主,并且在改革过程中要发挥政府作用。从金融角度来说,中国的金融改革主要还是市场化改革,与此同时,政府并不会退出金融领域,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原则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发挥利率在金融市场的决定作用,而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种类,从2005年开始也在中国进行试点,虽然2007年暂停,但是可以预期的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会得到全面发展。前面已经提到次贷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素就是金融过度创新。那么,中国的金融改革又该如何进行,改革的逻辑是什么,值得我们探讨。本书主要研究思路是在金融不稳定的条件下研究中国的金融改革。
纪鸿超,现就职于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以及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获得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黄少安教授,2011~2012年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访问学者。参与多项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研究方向主要是金融不稳定、制度改革、经济周期、区域发展等。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金融不稳定起源分析
一 金融危机历史概述
二 金融危机起因
第三章 中国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的测度以及运用
一 引言
二 金融(不)稳定的内涵和测度方法
三 实证研究
四 金融不稳定和金融波动的联系
五 中国的经济波动对东亚经济波动的影响力分析
六 结论
第四章 金融稳定和货币稳定的关系
一 前言
二 金融(不)稳定的定义
三 金融稳定和货币稳定的关系
四 模型分析
五 经验验证
六 VAR模型分析
七 方差分解
八 结论
第五章 中国金融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
一 理论综述
二 模型分析
三 结论
第六章 利率市场化改革分析
一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储蓄率的影响分析
二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分析
三 利率市场化后的相关制度建设
第七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改革
一 中国资产证券化历程回顾
二 试点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三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政策规定、操作流程、操作要点
四 资产证券化的效应分析
第八章 金融不稳定的治理
一 金融监管制度
二 存款保险制度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