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研究》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导论,概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论述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是当今组织普遍的一种偏差行为,由于工作场所无礼行为不受组织及法律制裁,因而组织中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性骚扰都伪装成工作场所无礼行为而避免制裁。第三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情境下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维度结构,为组织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第四章论述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往研究在探讨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影响因素时,宏观分析较多,具体分析较少。本章从个体因素及情境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从绩效、团队、企业声誉等方面论述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影响效果,从而转变管理者轻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观念。第六章运用社会交换理论、互惠规范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等分析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演变过程、演变机理及演变的整合模型、演变的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预防及控制工作场所侵犯行为如暴力行为,那么理解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演变过程的起始点与临界点、分析无礼行为的累积性给组织造成的后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七章论述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产生的可能相关生理机制,这为全面理解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从而为更好预防及控制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提供新视角。第八章介绍了五个在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方面控制得较成功的企业,它们为较少失范行为付出较低代价,从而节约了巨大成本。《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研究》在分析每个章节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是违反工作场所中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这一规范,伤害目的模糊,程度较轻的一种偏差行为。
本书源自两个驱动:一是管理学科前沿发展趋势,二是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许多研究者发现目前工作场所最普遍的反生产行为是无礼行为,即一种程度相对较轻的人际偏差行为,它已被证实对个人和组织造成严重的危害。由此许多管理学家呼吁要对员工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探索。因此,对它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
二是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和谐社会始于和谐型家庭及和谐型组织,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隐患之一。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向下流动趋势使得遭受上级无礼行为的员工很可能将负面情绪转嫁给权力更小的家人,从而导致家庭不和谐。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渗透效应使得当员工尤其是管理者从事无礼行为,而如果组织放任不理,则整个组织将会充满不良的工作氛围,从而爆发出一系列组织问题。如富士康2010年的“十三连跳”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陈晓萍认为管理层在训斥员工时可以完全不考虑员工的颜面、尊严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迫切性。
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导论,概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论述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是当今组织最为普遍的一种偏差行为,由于工作场所无礼行为不受组织及法律制裁,因而组织中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性骚扰都伪装成工作场所无礼行为而避免制裁。第三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情境下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维度结构,为组织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第四章论述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往研究在探讨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影响因素时,宏观分析较多,具体分析较少。本章从个体因素及情境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从绩效、团队、企业声誉等方面论述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影响效果,从而转变管理者轻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观念。第六章运用社会交换理论、互惠规范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等分析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演变过程、演变机理及演变的整合模型、演变的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预防及控制工作场所侵犯行为如暴力行为,那么理解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演变过程的起始点与临界点、分析无礼行为的累积性给组织造成的后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七章论述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产生的可能相关生理机制,这为全面理解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从而为更好预防及控制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提供新视角。第八章介绍了五个在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方面控制得较成功的企业,它们为较少失范行为付出较低代价,从而节约了巨大成本。本书在分析每个章节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就目前收集的资料表明,本书可能是第一本关于中国情境下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专著。这本书最终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凌文辁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赵曙明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管理系罗胜强教授对我研究思路的启发,还要感谢湖南商学院欧阳尧教授、柳思维教授、黄福华教授、刘导波教授等人的点拨,人力资源管理系的老师及我的学生王苹、李玉、彭昳珺、刘婷婷、王俊、谭磊、周浪、单诗柔、郑蕾与王子涵等提供的许多帮助。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曾垂凯博士后所提供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很难下决心来完成这项耗费精力的工程。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帮助者,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提及。
本书得以出版,要特别感谢中国物质出版社编辑,没有她们的悉心审校与忘我工作,本书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与广大读者见面。
本书是作者浸润于工作场所无礼行为这一领域多年之后的一些研究成果。古人云:初生之物,其形必丑。笔者虽竭力践行“创新”要求,但由于著作涉及的主题在中国情境下属于探索性质,难度较大,书中难免存在不完善之处,留待以后一一改进,恳请各位同行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对这些学者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对于可能出现的疏漏,也表示诚挚的歉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
第二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研究综述
第二章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一种普遍的组织现代歧视
第一节 现代歧视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现代歧视是一种工作场所无礼行为
第三节 对策、实践意义及结论
第三章 中国情境下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维度结构探讨
第一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维度结构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问卷的研制过程与测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结构的样本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影响因素概述
第二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受害者人格特征研究
第五章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影响效果
第一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对绩效的影响
第二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对团队的影响
第三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对企业声誉的影响
第四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图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演变过程研究
第一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演变模式
第二节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演变机理
第三节 受害者回应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整合模型
第四节 受害者回应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类型
第七章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产生的生理机制:杏仁核劫持
第八章 文明企业成功案例
第一节 思科
第二节 星巴克
第三节 微软
第四节 DaVita
第五节 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MM)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