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是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低碳经济或低碳社会形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充足的技术准备。我国要走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有四点非常重要: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好”替代“快”;技术的创新;利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因此《气候战略问题研究(2015)》从气候战略问题、气候制度与政策、统计考核与碳市场、能源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力求给广大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高技术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环保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全球风能理事会理事、国际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委员会理事,此前担任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1982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工科学士学位。先后组织并主持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规划》起草工作,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能源规划等起草工作。著有《中国能源问题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评价》、《风力—12在中国》、《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市场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等。
邹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研究员,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和召集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中国际环境、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中技术战略、德班平台和气候谈判总体战略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战略研究等课题负责人。此前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区首席代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气候体制研究,国家、地方层面能源、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能源与气候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以及能源与气候变化领域技术变动经济学研究等。2000—2009年为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气候谈判代表团成员,2012年起重新加入谈判代表团。
徐华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台作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此前任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先后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学士学位和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并作为第四次评估报告评审编辑被IPCC授予为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贡献奖。主持完成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研究”、“我国能源发展的环境约束问题”、“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与示范”、“我国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实现路径及支撑体系”等项目。著有《中国能源环境发展报告》、《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减缓气候变化:原则、目标、行动与对策》、《我国能源发展的环境约束问题研究》等。
一、气候战略问题研究
顺应世界潮流保障能源安全
推动我国能源低碳发展的基本构想和对策考虑
世界银行《“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全球跟踪框架报告》评述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对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评论
对低碳发展科学内涵及战略目标的初步认识
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进展——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结论解读
IPCC第五次评估第三工作组报告主要结论解读
利马会议成果评述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简要评述
2014年美国德班平台谈判最新提案解读
二、气候及低碳政策法规研究
煤制天然气技术环境与经济指标分析
欧盟《能源联盟框架战略及前瞻性气候变化政策》主要内容及相关建议
广东省国家低碳省区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中国城镇化低碳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考虑
关于加快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的对策思考
中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考虑
依法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势在必行
中国低碳消费政策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镇江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杭州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三、温室气体控排问题研究
中国碳排放控制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约束及相互影响分析
国际能源署能源和气候变化特别报告解读
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甲烷减排新目标初步分析
奥巴马政府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新举措、新贡献”初步分析
美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及排放数据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2013年碳排放强度下降情况初步分析及2014年展望
2014年上半年碳排放强度变化分析及全年形势展望
2014年碳排放强度下降情况初步分析及2015年展望
2015年一季度碳排放强度变化分析及上半年形势展望
浅述省级温室气体清单通用报告格式表格制作及应用
地方与国家能耗统计差距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
四、碳市场问题研究
七省市碳交易试点年度总结
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思路研究
积极行动,迎接挑战——地方加入全国碳市场的准备
如何在碳市场建设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欧盟碳市场进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