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看追溯:食品安全追溯法规/标准收集及分析报告
定 价:36 元
- 作者:全球食品安全倡议中国工作组 编
- 出版时间:2018/10/1
- ISBN:9787565520839
-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S201.6
- 页码:12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不同视角看追溯:食品安全追溯法规/标准收集及分析报告》中明确了食品追溯的定义、目的和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阐述了食品企业/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在食品追溯方面各自的职责;介绍了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中国的食品追溯法规和实践;同时,结合中国的情况,在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GFSI)中国工作组于2013年筹备成立,并开展了大量工作,2016年4月正式成立。经内部研讨,确定了“食品安全追溯法规/标准研究”课题,2016年7月成立项目组,收集和分析了2017年6月30日以前公开发布的相关法规、标准以及部分的研究报告,2017年9月完成项目报告初稿,2018年2月在GFSI内部发布了《食品安全法规/标准收集及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在GFSI内部发布后,得到了GFSI成员企业认同,达到了研究成果在成员企业间分享、建立共识的目的。食品安全追溯需要“社会共治”,为了与更广泛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部门及其他的利益相关方分享《报告》,GFSI中国工作组决定将《报告》公开出版,倡导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首先建立“一步向前、一步向后”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以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报告》原文由报告摘要、前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几个部分组成,按照出版社公开出版的要求对原《报告》结构进行了调整。《报告》原文的“报告摘要”是整个报告的主要观点和内容的概括,现作为本书的附件进行保留,读者阅读“报告摘要”可以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报告》原文的“前言”修改为本书的“绪论”,重新编写了本书的“前言”,并请陈君石院士为本书作序。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追溯体系应覆盖的范围、其必备的功能存在疑惑。比如:①食品餐饮业对鸡肉的追溯是追溯到其供应商还是追溯到养鸡场?除了追溯鸡肉还需要追溯饲料吗?②食品生产型企业向上追溯是只需要追溯到其供应商,还是需要追溯到供应商的供应商?③面临不同省、直辖市监管部门正在建立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作为全国销售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如何才能满足来自监管部门不同的信息平台的要求,而且因此增加的成本不至于高得无法承担?
GFSI中国工作组认为,在“社会共治”视角下的食品安全追溯不应局限在追溯信息技术领域进行研究,而应首先明确食品安全追溯的目的、厘清主要相关方职责(主要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三方的职责),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的对话平台。本书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食品追溯定义出发,研究了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中国的食品安全追溯发展历程,现有法律、法规、标准的现状,以及这些国家的监管现状,近几年来政策方面的变化等,从而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目的、主要相关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部门、行业组织)职责、建立全食品链追溯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得出了结论和提出了建议。希望本书能解答读者关于“如何建立企业有效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疑问,希望读者理解“一步向前、一步向后”原则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此书的出版得到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以及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都将是我们在“食品安全追溯”领域不断探索的动力。
绪论
第一部分 发展历程与追溯的目的
一、欧盟
二、美国和加拿大
(一)美国
(二)加拿大
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四、日本
五、中国
六、食品追溯的目的
七、小结
第二部分 术语及名词解释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二、小结
第三部分 监管现状分析
一、监管模式
(一)欧盟
(二)美国和加拿大
(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四)日本
(五)中国
(六)小结
二、法规具体的要求
(一)欧盟
(二)美国和加拿大
(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四)日本
(五)中国
(六)小结
三、利益相关方责任
(一)政府监管部门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
(三)行业组织
(四)第三方机构
(五)小结
四、各国开展的行动
(一)制定政策,推动食品追溯制度
(二)基于风险实现食品链追溯
(三)各方共同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四)行业组织建立食品追溯指南和体系标准
(五)提高食品全程追溯能力
(六)小结
……
第四部分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平台)的建立与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和建议
附录:报告摘要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