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研究》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每年1辑,连续出版。主编颜炳罡,男,山东临沂人,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1960年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留校至今。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顾问、《孔子研究》编委、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编委等。2015年10月,当选为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会副会长。传承、传播并创造性发展儒家文化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重要使命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度的加强,儒学高等研究院也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研究院每年都与兰陵县合作举办荀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然而研讨会的成果与学者的洞见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推广,有见于此,学院高度平台建设,大力支持《荀子研究》的出版与刊行,努力将其打造为国内乃至国际上荀子思想研究的*、*品牌。我们出版本集刊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造荀子思想研究的平台,呈现海内外儒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儒学更加积极地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集刊能够为学界带来什么效果:加强学术界对荀子思想的关注,培育荀子研究的后继人才,增进学界对海内外儒学发展现状的了解,为荀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海内外交流提供平台。
该学科领域有哪些较具影响的期刊或集刊:目前学界暂无专门研究荀子思想的期刊或集刊,尚属首创。
《荀子研究》创刊词
荀子者,中国文化之巨擘也。他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开两汉经学之端绪,对政治、经济、礼义规范、制度建设乃至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既深且远的影响。近世有人惊呼:两千年之学,荀学也。此论虽为愤激之辞,但多少也衬托出荀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荀子作为先秦时代最后一位大儒,与孟子沿孔子的仁义之学继续深化不同,他承续了孔子乃至前孔子时代中国文化的礼义之统。荀子三为稷下学宫祭酒,两度出任兰陵令,其思想以儒为主,出入百家,既有内圣的功夫,也有外王的实践。既要捍卫孔门之学在中华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克服儒分为八造成的偏差,荀子努力彰显自己学说与孟子的不同。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孟子强调尽心尽性,荀子突出尽伦尽制;孟子主张扩充、涵养人的良知良能,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孟子以不忍人心推行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作为强国之策;孟子主张存心养性事天,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等等。荀子与孟子看似相反,实乃相成。
两千年来,荀子命运多舛,几经沉浮,其学说因与孟子不同,往往不得善解。两汉以下,尤其是宋明理学兴起,整个社会基本倾向尊孟抑荀,荀子及其学说备受贬抑。至清代尤其是随着西学东渐,荀学复活了,汪中、章太炎、刘师培、胡适等国学巨匠公然倡导荀学,尤其是章太炎认为荀子为后圣,而郝懿行、俞樾、王先谦等整理、校勘、注释《荀子》一书,成效显著。20世纪50年代以后,荀子一度因在儒法斗争的框架下被视为法家代表而受到尊崇。
俱往矣,尊孟抑荀的时代已经走进了历史,而尊荀抑孟也成为昨天的故事,现在是真正进入实事求是地研究荀子与孟子的时代了,这是一个孟荀双剑合璧、相得益彰,共同应对时代挑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荀子不因与孟子不同而受到冷落,孟子也不因与荀子有异而遭受排斥,荀子思想与孟子思想一样会大放异彩。
进入21世纪,我们对荀子思想的现代阐释、挖掘、......
主编颜炳罡,男,山东临沂人,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1960年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留校至今。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顾问、《孔子研究》编委、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编委等。2015年10月,当选为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会副会长。
文本考证与释读
003|《荀子·解蔽》篇周而成章新释 廖名春
014|《荀子》中的幸与数 菅本大二
024|《荀子》虚壹而静考论 陈晨捷
荀子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039|仁义·礼乐·忠信:荀子求实的价值观 舒大刚
050|道德自觉与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价值内涵 吴树勤
064|《荀子》的经济哲学 刘示范
088|废疾兼养:荀子社会救助思想探微 周海生
099|荀子论礼的起源 高海波
111|荀子论群 张少恩 龚红旗
121|从恭俭二字看荀子对周公的评价及其大儒理想 牛嗣修
荀子思想比较研究
133|荀子性论等同于告子?以朱子诠释为核心的反省 蔡家和
142|在荀子与张载之间:礼学的不同倾向及其现代价值 魏冬 刘学智
荀子的历史地位与荀学研究
157|荀子的孔庙从祀、罢祀经历与荀学的地位变 迁董喜宁
168|二十一世纪的《荀子》思想研究:现况、课题以及未来展望 佐藤将之
荀子与兰陵文化专题
201|荀子与兰陵文化之兴衰 颜炳罡
海外荀子研究
213|波士顿儒家南乐山论荀子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