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修订和再版的教材,我们对原书进行了较大修改与变动,既注重对公共政策基本概念与理论的介绍,又注重对政策基本过程的剖析,注重对学界新研究动态的梳理。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用利益分析方法来思考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公共政策概论(第2版)》中某些内容体现了我们所提出的“利益政策学”的研究思路。我们期望这样的努力能对加速公共政策本土化进程有所裨益。
另外,我们在写作与编排时力求规范。章、节的逻辑结构力求合理、清晰;直接引文和重要的参考文献统一用脚注的方式注明出处;各章开篇处按照统一格式设置了“内容提要”,结尾处统一编写了“关键术语”和“复习思考题”;每一章都附上了一定数量的“参考书目”,便于读者进行延伸阅读。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西方工业国家兴起的一个全新学科,政策科学被人们视为“当代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五十多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中,政策科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公共政策已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恢复建立公共行政学科以来,公共政策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众多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公共政策的研究成果斐然。进入21世纪后,市场经济的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政府提高自身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从而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与教学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3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公共政策概论》,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用书。当时由于受资料、条件、研究水平等限制,该书的体系和内容均存在较多的不足与缺憾。为了适应政府政策实践变化的要求,总结10余年来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我们有必要对该书加以修订、扩充和改版。
作为修订和再版的教材,我们对原书进行了较大修改与变动,既注重对公共政策基本概念与理论的介绍,又注重对政策基本过程的剖析,注重对学界最新研究动态的梳理。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用利益分析方法来思考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因此书中某些内容体现了我们所提出的“利益政策学”的研究思路。我们期望这样的努力能对加速公共政策本土化进程有所裨益。
另外,我们在写作与编排时力求规范。章、节的逻辑结构力求合理、清晰;直接引文和重要的参考文献统一用脚注的方式注明出处;各章开篇处按照统一格式设置了“内容提要”,结尾处统一编写了“关键术语”和“复习思考题”;每一章都附上了一定数量的“参考书目”,便于读者进行延伸阅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概念和本质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和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一、创建阶段
二、形成时期
三、自我批判时期
四、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主体
第一节 官方决策主体
一、立法机关
二、行政机关
三、司法机关
四、执政党
第二节 非官方决策主体
一、利益集团
二、公民个人
三、大众传媒
四、思想库
第三节 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一、政策主体能力的内涵
二、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
三、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策略
第三章 公共政策客体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的概念
二、社会问题的分类
三、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目标群体
一、目标群体的含义与边界
二、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三、目标群体的态度取向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
第四章 公共政策环境
第一节 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第二节 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一、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二、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的反作用
第五章 公共政策工具
第一节 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和作用
一、政策工具的含义
二、政策工具的作用
第二节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和特征
一、政策工具的类型
二、政策工具的特征
第三节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应用
一、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二、新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应用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
第七章 公共政策制定
第八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 公共政策评估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政治学分析
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第十三章 公共政策的伦理学分析
第十四章 公共政策的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