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息不完美的价格理论是近年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
《消费者信息不完美的价格理论研究》对这一领域所形成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与综合,为其寻找在整个价格理论大厦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部分的“勾连”关系。同时,从“串谋价格”与“免费低价”这两个价格理论的重要主题人手,对消费者信息不完美价格理论本身加以拓展。最后,从租与寻租的角度对消费者信息不完美价格理论进行考察,并将其核心思想与其他相关经济学流派进行比较。
《消费者信息不完美的价格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消费者信息不完美价格理论研究方向的人群阅读、参考。
传统价格理论认为,在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均衡价格,市场在均衡价格处总会出清。对同质产品而言,均衡价格只能有一个,即“一价定律”总是成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但在现实的市场中,经济学家发现同质产品的成交价格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即不同商家那里)经常不一样。“一价定律”早已不是什么定律,价格离散(pricedipersion)却是常态。即便某个行业拥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均衡结果也经常是价格高得离谱,市场中赚取租(经济利润)的机会比比皆是。换句话说,充分竞争并不必然意味着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针对上述这些现象,传统价格理论已无能为力。
事实上,传统价格理论得以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设是,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不需要成本,甚至不用花费时间。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在瞬间可以知道所有关于价格与商品的信息。但这一假设远离经验世界。对于价格以及与商品其他特征有关的信息,现实世界中的消费者无法做到未卜先知,必定要承担与搜集、处理信息相关的机会成本。
放弃消费者信息完美这一假定,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发展出了基于消费者信息不完美的价格理论。这一理论的一个代表性思想是:市场中有一部分消费者需要支付搜寻成本以获取价格等相关信息,获取的信息越充分,消费者越能做出最有利的购买决策,但同时支付的成本也越多。理性的经济人在事前将会权衡成本和期望收益做出最优决策,这意味着搜寻成本较高的消费者并不能完全了解市场中的价格分布。企业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发现即便在竞争对手众多的市场中,它们仍然有机会以超出边际成本的价格甚至垄断价格将产品卖给消费者。换句话说,由于信息的阻隔,在原本竞争的市场中,每家企业一定程度上拥有了市场势力。同时,至少有一部分消费者搜寻成本为零,这意味着通过适当降低价格以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可能性总是存在,每家企业又在一定程度上会面临竞争。在竞争和垄断这两种相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企业最优的价格策略将不再是单一价格的纯策略而是混合策略,即根据某个随机分布规则,以一定概率选择价格,其目的是不让竞争对手猜透。最后,均衡的市场价格不会收敛到某一点(纯策略纳什均衡),而会成为一个随机变化过程(混合策略纳什均衡)。通过对均衡结果的分析,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些重大命题需要修正。
甄艺凯,男,1983年出生,甘肃庆阳人。2014年于上海财经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管制理论与政策,互联网经济。在《中国工业经济》杂志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代表作有《网约车管制新政研究》《双重转售价格维持的反竞争效应——基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商业模式价格形成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基于消费者信息不完美与搜寻的博弈理论视角”。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本文所属理论体系的说明
第二节 背景和意义
第三节 方法论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五节 关键概念的界定、核心假设与基本问题
第六节 本文各章节的主要逻辑关联
第二章 综述:价格理论的新进展——基于消费者信息不完美视角
第一节 典型思想
第二节 经典模型
第三节 主要线索梳理
第四节 重要结论总结及述评
第三章 比较:传统价格理论与消费者信息不完美的价格理论之对比研究
第一节 传统价格理论
第二节 消费者信息不完美下传统寡头竞争价格理论的重新考量
第三节 消费者信息不完美下的价格理论与传统价格理论的比较
第四节 对传统价格理论和消费者信息不完美价格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分析:价格离散的逻辑——消费者信息不完美价格理论的核心特征
第一节 均衡价格
第二节 价格离散的逻辑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扩展一:消费者信息不完美视角下的价格默契串谋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完美信息下价格默契串谋的理论与基本结论
第三节 存在询价成本的价格默契串谋的基本模型
第四节 相关参数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五节 数值算例
第六节 基本结论与反垄断的政策含义
第六章 扩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消费者搜寻下的厂商定价理论
第三节 模型及均衡结果
第四节 均衡结果分析
第五节 基本结论及反垄断启示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消费者信息不完美背景下的信息租与社会福利
第三节 与其他学派的比较
第四节 应用前景与政策含义
第五节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