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既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为培养合格的未来教师而开设的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核心课程,主要探讨学校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和一般问题,它对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更好地探讨和解决教育中的心理问题,搞好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未来教师能构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一定的教育智慧,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适用于普通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本专科教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与类型
第二节 行为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不同类型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第四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
第二节 注意与感知对学习的影响
第三节 问题解决
第四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第五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第六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
第七章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二节 个性差异与教育
第三节 智力差异与教育
第四节 认知风格的差异与教育
第五节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第八章 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业成就测验及编制方法
第三节 学业成就测验的实施
第四节 学业评定的程序和方法
第九章 外部因素与学习
第一节 教师心理
第二节 教学交往心理与课堂的有效管理
第三节 教学设计
第十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与辅导
参考文献
后记
1.学习的内容有本质区别
从学习内容看,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学习的内容是掌握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
自有人类文化以来,人类社会除了创造大量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个体在生活中,通过与成人和教师的交往,与周围其他人的交往,并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掌握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这种学习是动物不可能有的。
2.学习的机制或方式不同
动物学习依赖直接经验,一切均需尝试,而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方式进行学习。人的学习既可通过直接经验,又可通过间接经验进行。人在学习的机制或形式上要比动物高明得多。语言文字是各种事物及事物之间关系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信号,也是记载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工具。因此,有了语言文字才扩大了个体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语言不仅可以使人掌握具体经验,而且使人有可能掌握概括和抽象的经验。
3.学习的动能与动力有本质区别
动物学习的动能是为了适应环境,因而是一个消极被动、无目的、无计划的过程,只能在此基础上趋利避害。人的学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为了达到目的,人要探索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由此可见,自觉能动性、积极主动性是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当然,这并不排除人类个体在学习中有时也是被动的、不自觉的,但这并不是人类学习的本质。
以上三点说明,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是主要的,相同点是次要的;完全用动物学习规律来说明人类学习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二)学生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学习;学习的任务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等)。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过程有共同点,但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它们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间接性
在经验传递系统中,学生主要是接受前人的经验,而不是亲身去发现经验,因此,所获得的经验具有间接性,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间接性反映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