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2011年初,笔者完成《传统文化隐喻——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产业现代性转型的社会学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和《中国钧瓷艺人录——政治、市场和技艺框架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学叙事》(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两书的写作后,开始《钧瓷科技口述史》一书的田野调查访谈、研究和写作。在钧窑原产地河南省神重镇孔家钧窑与其主理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孔相卿访谈时,孔相卿谈及其率研发团队新研制成熟的“铜系青蓝釉”,并称这是继钧瓷发展史上的“铁系青蓝釉”“铜红釉”之后的一种新釉种,其釉色虽然也是铜元素高温还原呈色,但是发青、发蓝、发绿,色彩饱满,厚重大气,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一种安静沉稳、典雅高贵的审美愉悦感。近观铜系青蓝釉烧制的钧瓷器物,釉质、釉色颇具金属质感,青、蓝、绿色中交织铜红釉,釉色深沉幽雅,兼及铁锈斑、金斑、银斑,钧瓷整体器物呈现出沉静典雅、古朴浑厚的高贵质感。
王洪伟,1971年生于河南禹州神垕镇,社会学博士,文化地理学博士后。现任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地理学、中原陶瓷学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所所长、中原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大学钧窑学与华夏文明协同创新平台负责人、河南大学宋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和人类学、艺术地理学、中国艺术史和艺术理论、中原陶瓷学、钧窑学。主持各种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出版中国陶瓷史研究专著八部,发表有关中国陶瓷史研究的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孔春生,1972年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现任孔家钧窑有限公司总设计师、中国钧瓷文化园艺术总监、中原陶瓷文化研究院院长、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馆长、河南省钧瓷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导论
第一编
第一章 古代钧瓷工艺的历史演化
第一节 唐代花瓷与钧瓷工艺的起源
第二节 “钧汝不分”问题与钧瓷的起源
第三节 钧瓷铜红釉的起源及后世影响
第四节 神垕炉钧的研烧和影响
第二章 20世纪50-90年代原产地钧瓷工艺新进展
第一节 20世纪50-90年代原产地钧瓷恢复研制概述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原产地钧瓷工艺成就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钧瓷工艺贡献
第四节 计划经济时期钧釉的拓展性创新
第二编
第三章 钧瓷工艺机理研究
第一节 关于窑变
第二节 钧瓷乳光窑变的物理学机理
第三节 氧化铁在钧瓷呈色中的特殊作用
第四节 钧瓷呈色机理的综合性研究
第四章 美在意象:钧瓷美学史述
第一节 钧瓷意象美学早期阶段:清淡含蓄的铁系青蓝釉
第二节 钧瓷铜红釉:钧瓷意象美学进人多彩时代
第三节 钧瓷窑变美学观念的形成
第四节 钧瓷美学“意境学说”的出现
第五节 钧瓷意境美学的进一步探索
第六节 微观或微距摄影:钧瓷意象美学的内转和深化
第七节 钧瓷传统意象美学与现当代艺术的吸纳互融
第八节 钧瓷意象美学体系的理论建构
第三编
第五章 铜系青蓝釉的创烧
第一节 铜系青蓝釉的创烧
第二节 开创陶瓷工艺美学新高度
第三节 铜系青蓝釉的工艺技术渊源
第四节 铜系青蓝釉成功研制的历史意义
第五节 关于铜系青蓝釉的学术评价
第六章 铜系青蓝釉的工艺基础
第一节 铜系青蓝釉的原料
第二节 铜系青蓝釉的原料制备
第三节 铜系青蓝釉的成型工艺
第四节 钧瓷坯体的干燥、黏接与修坯
第五节 钧瓷坯体的素烧与施釉
第六节 钧瓷的烧成工艺
第七节 钧瓷产品的缺陷及其分析
第八节 钧瓷釉色的新进展
第七章 铜系青蓝釉的工艺新进展
第一节 钧瓷工艺流程的标准化进展
第二节 钧瓷成型工艺的创新
第三节 钧瓷烧成工艺的革新
第四节 铜系青蓝釉工艺制备
第八章 铜系青蓝釉的美学风格
第一节 铜系青蓝釉之松石蓝
第二节 铜系青蓝釉之宝石蓝
第三节 铜系青蓝釉之虹彩
第四节 铜系青蓝釉之金斑
第五节 铜系青蓝釉之金绿
第六节 铜系青蓝釉之青铜绿
第七节 铜系青蓝釉之微观影像
参考文献
附录 孔相卿年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