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为华中科技大学双1流建设中高水平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配套建设教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华中科技大学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形势下有一定的市场环境。
本实验教材主要基于交叉学科研究生高水平实验课程,该课程由三位分别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和分子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教授组成。该教材主要着力于基于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重大疾病的基础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发现和结构生物学研究三个方面。本实验教材将紧紧围绕培养熟练掌握基础医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药理学等学科方向新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进展的交叉型创新人才展开,能够提高研究生发现前沿生物医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1流大学和1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1流大学和1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此后,坚持中国特色、世界1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世界1流大学和1流学科成为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综合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趋势,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培养环境,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华中科技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高水平课程”建设项目是华中科技大学“双1流”建设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子项目,用于支持跨院(系)、跨一级学科的研究生高水平课程建设,这些课程作为选修课对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开放。与之配套,华中科技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组织撰写了本套交叉学科研究生高水平课程系列教材。 研究生掌握知识从教材的感知开始,感知越丰富,观念越清晰,优秀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本套丛书是华中科技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高水平课程建设的重要探索。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有不同特点,教学规律不尽相同,因此每本教材各有侧重,如:《学习记忆与机器学习实验原理》旨在提高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代谢与疾病基础研究实验技术》旨在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使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更符合未来转化医学的模式;《高分子材料3D打印成形原理与实验》旨在将实验与成形原理呼应形成有机整体,实现基础原理和实际应用的具体结合,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本套丛书凝聚着编者的心血,熠熠生辉,此处不一一列举。 本套丛书的编撰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帮助,我校100余位师生参与其中,涉及基础医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同济医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2个单位的24个一级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承担了编校出版任务,在此一并向所有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衷心期望本套丛书能为提高我校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诚恳期待兄弟高校师生的关注和指正。
张勇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及“武汉市3551人才工程”获得者,“湖北省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市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3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申请专利1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副主编或参加编写国*级教材或配套教材9部。
第一篇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发现 第一章真菌培养/2 第一节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2 第二节真菌的培养/4 第三节真菌分离培养研究实例/12 第二章提取分离方法/25 第一节微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25 第二节微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26 第三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研究实例/33 第四节手性分离/36 第五节手性化合物拆分研究实例/40 第三章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技术/43 第一节常规波谱解析方法/43 第二节量子化学计算方法/51 第三节化学方法/60 第四节晶体衍射方法/64 第二篇天然产物活性的虚拟筛选 第一章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药物筛选/77 第一节虚拟药物筛选背景/77 第二节靶点蛋白质结构的获得方法和途径/78 第三节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常用软件和天然产物数据库/81 第四节化合物活性的实验性验证方法/84 第五节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和分子对接/86 第二章天然产物蛋白质共结晶技术/94 第一节分子克隆技术和原理/94 第二节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技术及相关原理/97 第三节蛋白质结晶技术与原理、蛋白质共结晶技术/98 第四节研究实例:甘草次酸与11βHSD1重组蛋白共结晶/101 第三篇活 性 筛 选 第一章化合物活性在细胞水平的筛选及检测/112 第一节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112 第二节细胞给药处理/115 第三节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检测/116 第四节细胞中相关酶活性检测/119 第五节细胞中相关蛋白水平检测/122 第六节细胞中相关蛋白转录水平检测/125 第七节细胞中蛋白间相互作用水平检测/129 第八节细胞中相关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布检测/132 第九节FRET技术/134 第二章活性化合物在小鼠体内作用效果及机制/137 第一节小鼠饲养及动物模型选择/137 第二节小鼠给药方法/149 第三节小鼠行为学检测/153 第四节小鼠血样及组织取材/158 第五节小鼠脑内神经元电生理检测/160 第六节小鼠组织中相关酶活性、蛋白质水平检测/166 第七节组织形态学检测/166 第四篇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全合成、仿生合成和结构修饰 第一章天然产物全合成/180 第一节天然产物的结构确认/180 第二节天然产物结构修正/185 第三节天然产物样品制备/190 第四节丰富有机化学理论/197 第二章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203 第一节细胞松弛素的仿生合成/204 第二节Hyperjaponols A—C的仿生合成/208 第三节Homodimericin A的仿生全合成/211 第四节天然产物paeoveitol的首次仿生合成/212 第五节一锅法全合成具有复杂环结构的portentol/213 第三章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或简化/215 第一节简化分子结构和增加代谢稳定性/215 第二节减少手性碳原子/216 第三节增强活性/217 第四节改善物理化学性质/218 第五篇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第一章绪论/228 第一节真菌天然产物合成通路研究/228 第二节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新天然产物的发现/240 第二章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247 第三章真菌总RNA的提取及逆转录PCR/253 第一节真菌总RNA的提取/253 第二节逆转录PCR(RTPCR)/255 第四章基因克隆及敲除盒的构建/258 第一节基因片段扩增/258 第二节基因敲除盒的构建/261 第五章丝状真菌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264 第一节丝状真菌原生质体制备/264 第二节基因敲除盒的原生质体转化/267 第六章生物合成基因的异源表达/273 第一节双酶切法表达载体构建/273 第二节InFusion技术载体构建/278 第三节Golden Gate技术构建表达载体/281 第四节表达载体的酵母转化/283 第七章天然产物体外酶促生物转化/287 第一节大肠杆菌中蛋白过表达和纯化/287 第二节酵母中蛋白过表达和纯化/290 第三节异戊烯基转移酶(PT)生化功能的鉴定/292 第四节化学酶法合成/295 第六篇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来源药物的研究开发 第一章从真菌中开发新药的方式/301 第二章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新药研究开发的阶段/306 第一节新药研究阶段/306 第二节新药开发阶段/307 第三章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新药研究的方法及需注意的问题/310 第一节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新药研究过程/310 第二节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新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11 第四章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新药研究的实例/313 第一节新药芬戈莫德的研究开发/313 第二节从土曲霉次级代谢产物中发现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的先导化合物/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