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旧影:百年前一个日本人的巴蜀行纪》是清末四川高等学堂日文教师山川早水在川游历期间撰写的日记,记录了沿途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社会交往等,重现了百午前的巴蜀大地。
《巴蜀旧影:百年前一个日本人的巴蜀行纪》收录了百余幅经典老照片,读来趣味横生,让今人恍如走进了百午前的巴蜀生活。
让人惊叹的是,即使经历了百午时光,你仍会发现,那些风貌依然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清末随着开埠通商,一大批西方人进入深处内陆的四川考察,从西方人的角度开始观察深处内陆的巴蜀社会,留下了大量游记,已经翻译出来的有英国人丁格尔《丁格尔步行中国游记》、立德乐《扁舟过三峡》、莫里循《中国风情》、阿绮波德《穿蓝色长袍的国度》、柏格理等的《在未知的中国》、布莱基斯顿的《江行五月》、吉尔的《金沙江》、汤姆逊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和法国人多隆《彝藏禁区行》、美国人盖洛的《扬子江上的美国人》等,没有翻译出来的关于四川的游记还有许多。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人对中国内陆的了解,往往并不深入和全面。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在地理位置上又得天独厚,往来中国较为方便,故清末以来,日本对中国内陆的了解欲望一直很强。元代,日本人雪村就到四川进行过考察,并留有记载。
但近代日本囿于明治维新前的闭关政策,对中国的考察落后于西方国家,只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经略中国战略的影响下,才开始像西方人一样进行考察。清代最早在四川考察的日本人是竹添进二郎,他在明治九年(1876年)对四川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写下了《栈云峡雨日记》,对清后期四川的民风民情做了较多记载。随后,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安东不二郎的《中国漫游实记》对四川也有记载。
以上的游记相对于后来的《巴蜀》一书来看,考察时间较为仓促,多流于表面,总体来看当时日本人对中国,特别是对内陆地区的了解并不如西方人。不过,在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到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日本人山川早水对中国四川进行了一次长达一年零四个月的旅行,撰写了二十多万字并配有一百多幅照片的四川游记——《巴蜀》,在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由日本东京成文馆出版,将日本人对四川的了解推向了高潮。现在看来,这部《巴蜀》不仅是清末国外最详细的四川游记,也是当时国内最详细的四川游记。遗憾的是《巴蜀》一书原版在国内典藏甚少,中译本初版时不见流传,国内学者知之甚少,不仅不见引用,更谈不上对它的研究。
作者:[日] 山川早水,为清末四川高等学堂日文教师;译者李密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译者李春德为西南大学教授,专攻日语教学与研究;审定人蓝勇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
入 蜀 002
由湖北省宜昌府至四川省万县/002
由万县至成都府/051
成都旅居记 061
四川省/061
成都城/061
成都的市区/064
外国商品/069
在成都的外国人/072
在省内的外国人/074
在成都的日本人/075
在省内的日本人/077
成都日本人的生活状况/079
省内日本人的生活状况/083
成都的教育/083
省内的地方教育/085
蜀人的气质/086
成都的报纸杂志/087
成都的汉书/088
蜀中的古碑/090
成都的古董/090
释奠/094
西藏人与巴塘人/097
成都军征巴塘/098
访四川总督/102
川汉铁路/102
城内史迹 104
蜀汉皇城/104
西楼/104
扬雄宅址/?104
杨慎宅址/105
武担山/105
卜肆/106
江渎庙/107
文翁石室/107
石牛/108
大慈寺/108
诸葛井/108
文殊院/109
碧鸡坊/109
圣帝行宫/109
城外史迹 110
万里桥/110
锦官城/111
锦江/?113
关羽衣冠墓/113
汉昭烈庙、丞相祠堂/113
回澜塔/116
望江楼/117
双孝祠/121
青羊宫/122
花市/123
神仙碑/125
草堂寺/125
少陵草堂/126
司马相如之故居/129
望乡台/129 驷马桥/130
女校书薜涛墓/130
宋濂墓/130
成都府领史迹 131
郫县方面/131
新都县方面/134
彭县方面/140
自蜀赴秦驿程 147
峨眉山游记 158
由成都府至嘉定府/158
由嘉定府至峨眉县/168
峨眉山/173
峨眉县至成都府/195
出蜀 197
由成都府至嘉定府/197
由嘉定府至重庆/200
由重庆府至宜昌/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