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写给每一个穷忙、渴望改变的人!你所谓的忙,是高质量的忙,还是毫无意义的瞎忙?
为什么你熬夜加班,却依然没车没房没存款?
为什么你拼尽全力,却依旧看不到未来?
为什么你每天忙得团团转,却越忙越穷?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想要解决问题,请你及时关注穷忙问题,关注这本书里提供的解决方法。在穷忙问题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
2,畅销书作家小川叔zuixin力作,助你摆脱穷忙怪圈,实现人生进阶!
小川叔在书里梳理了生活与职场、社交与人脉、演讲与写作、知识管理等经历与感悟,明确了过去获得的、缺少的,也找到了未来热爱的、珍惜的。他靠不断地梳理、总结与反思,实现了从月薪5000元到年薪百万的人生飞跃。相比较马云、马化腾这些人士,小川叔真诚、接地气的故事更适合你。
3,古典、秋叶、萧秋水推荐阅读!
4,小川叔经典语录
1)我想起许多年前那个来北京赚钱的少年,背负着10万元的外债。他每晚都睡不踏实,他怕极了。他怕被公司开除,他怕自己在这个城市里碌碌无为,他拼了命地做了那么多兼职,马不停蹄地换着工作,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赚到大钱。命运往往会跟你开玩笑,当你越盯着钱看的时候,越赚不到钱。
2)年少时候的岁月静好,对我来说只是无可奈何。后来我遇到了机会,我尝试抓住它,拼出个未来。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虽然在你们看来,我似乎变成了一个浑身散发着铜臭的商人。但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内心里对金钱和名利的渴望也不会消失,只是被掩藏起来而已。
3)以前,我很怕失去。怕失去机会,失去读者,怕错过了就后悔一辈子。现在,我觉得,有些东西,失去是迟早的事;有些人,告别是早晚的事。用一期一会的心情,对待每一件事,接纳所有的遗憾和差错,就挺好的。
4)接下来的10年,我预见自己开始失去,失去的可能是金钱、地位、名誉,也可能是健康、家庭、亲人,我会看到生命流逝的全过程,会体验过山车从顶点开始下滑的过程。
5)那个曾经活在黑暗里的、自卑的、小小的我,没有消失,没有被埋起来,而是学会了扫干净地面,学会了换窗帘,学着找更多的兼职,赚到更多的钱之后换一个大房子。学会了笑,学会了真诚但有分寸地对待他人,学会了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表达情绪,学会了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6)去《奇葩说》之前我许过一个心愿:这辈子要勇敢一点,哪怕只有一次。我对自己说,不要总给自己设限,不要觉得到了什么年纪,就应该怎么样,或者必须怎么样了。
|序| 清白之年,原点回望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到底会经历多少变化?
坦白说,我从来没有像此刻一样惶恐。
我坐在北京的家里,洗衣机发出低沉的声音,空气里混合着消毒水和洗衣液的气味。我的手指略微颤抖地敲下你看到的第一句话,尽管我不知道你会在什么样的场合看到它。
就在此刻,写书对我来说仿佛是一件崭新的事。我就好像一个从来没有写过任何东西的人一样紧张,不知所措。但是这是我的第四本书!对于新的读者来说,它可能只是第一本,或者是最后一本。
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北漂,之前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写了三本书。在人生前35 年里,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写的东西能够被出版,能够被读者认可、喜欢。
然而,我的命运就在35 岁那年被改写了,我的人生仿佛开了挂,变得不一样起来。我在写书的过程中体验了兴奋、膨胀,还有深深的反省,我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祝福,也收到一些诋毁。
从35 岁到36 岁,两年时间我出版了三本书,如果说这算是人生的一场圆梦,那我觉得这个梦已经做得足够长了。
37 岁,我选择停下写作。
表面的理由是,我需要充实一下自己的内心,丰富一下自己的经历;但实际上则是,我找不到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写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我记得第一本书出版后,有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读者,在看完我的书后,在微博上私信我说:“哥们儿,我在机场看到你的书,翻了两篇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在飞机上看完了,不过看完之后觉得你的这些经历也没什么,只要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经历到,这些东西骗骗小孩子还行,我觉得我也能写。”
我当时就在网络这端硬挤出一个笑容说:“好呀,那就期待你的作品。”
后来,我并没有等到他的作品。
其实我很理解,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懂得付出和收获要成正比,没什么比成年人的时间更宝贵,哪怕他们晚上什么都不做,也不会想在一件没什么回报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这个时代,能安心读书的人不多;能安心写书的人更少。因为多数时候付出和得到是不成正比的。
或许你会说,不是还有某某大作家吗?还有某某不是也红了吗?当然每个行业都有精英和佼佼者,关键是,那些都不是你。
如果你的天赋和资历都一般,那你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不上不下的写作者,那么,这些付出还有意义吗?
我是一个很容易自卑和自我怀疑的人,所以在两年出了三本书之后,在同类型的励志书相继出版,在大家都吵着说看了鸡汤的名字就想吐的时候,我忽然任性地不想写了。
我说,我要停下来一年。37 岁这一年,我没有写书,也没有休息。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前两年更忙碌。
这一年,我共做了75 场线上分享会,做了近200 人的职场电话咨询,带了12 人小组为期半年的职场辅导,还写了十几万字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和专栏约稿。
对了,我好像还读了50 多本书,参加了40 多门微课,以及记不清多少期微信训练营。
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你要这么忙?不是说好了要休息吗?
如果我说我怕,你信吗?
我怕自己不做点儿什么就被人忘记了。
我怕自己不写点儿什么,就真的再也不想提笔了。
我从最开始初生牛犊一样的无知无畏,到写出了一点点成绩之后的沾沾自喜,再经历了思考之后,尝试梳理自己的所有资源,努力打造个人品牌。这些都源于出版第一本书对我的改变,如今我又重新回到原点,对文字充满敬畏。
现在你看到的是本书的第三稿,虽然这个数字对你来说只是个数字,但对我来说,是一场硬仗。第一稿被主编否了,我在卧薪尝胆一年后本想写一本分享干货知识的书,结果这一年市面上这类书太多了,当然还有一些是看起来像分享干货知识的书。
第二稿又被主编否了,我本想写这一年做的近200个职场咨询对象的故事。主编说:“别人的故事总不那么容易打动人,我读你的第一本书,至今都觉得你打动我的是真诚。不妨写写你自己,就写写你这一年的思考,写写出书之后你的变化。”
我当时点了点头,但内心其实是很纠结的,因为我不知道我现在所写的是不是读者能接受的。不是所有人都想出书,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想知道怎么出一本书,那这些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我一边思考,一边整理过去这一年里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的文章,甚至有一个瞬间我都觉得,要不就直接把这十万多字拿去出版得了。反正不是有很多作者也都这样做吗?这些文章还有很多人也需要吧?干吗还要重写一本呢?
我是一个面对压力就很容易焦虑的人,每当决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让自己沉浸其中,于是吃饭、走路的时候,甚至睡觉之前我都还在头脑里反复琢磨。
最后我想到了“普通人”这个角度,如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希望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得强大。出了几本书之后,我也不敢说我变得有多厉害,但我始终认为,每一段人生在发生转折之后,看待世界的眼光和角度会有所不同,出书这件事就像一次转折。从此以后,我就希望能够用文字记录生活,并跟读者们分享。
我把前两稿的内容大纲全部推翻放到一边,重新一点一点再搭起这本书的框架。我希望它对你来说是全新的、可接受的、有用的。
我一直自卑地觉得,我像城市里的蚂蚁,草地上的小草,渺小、平凡,但因为互联网的强大,我输出的文字被网友们看到并喜欢。
如果我的这段人生经历像一面镜子,那么你们从镜子中可以看到一个弱小的人凭借一腔孤勇在人群中横冲直撞,这期间有欢笑、有泪水、有志得意满,也有反躬自省。
于我而言,这是我的人生切片;于他人而言,它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在奋斗的路上,做出的种种尝试。谢谢你花时间和我一起分享它,谢谢你开始和我一起回顾这一段人生。
也许我们都曾在暗夜里行走过,在茫茫漆黑中不能辨认方向的时候,如果忽然看见前方有亮光,便会在内心里燃起希望和力量,这便是亮光的魔力。
如今,老天在我手里塞了一支火把,我不知道这点亮光对于在暗夜里赶路的人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力量和帮助,但是对于我来说,打着火把是为了照亮自己脚下的路,如果能顺便温暖到他人,那更是我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