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计算机类专业课综合考试指导纲要编写,全书共11章。本书适用于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教师和学生使用。本书系统地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网络管理与安全、交换与路由技术和综合实训。在本书的编写中注重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实用性,正确处理了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陈广生,男,1996年至今在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任计算机专业教师(在2007年以前叫呼和浩特市第一职业中专)2004年至今担任学校计算机组组长,我社老作者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1<br/>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2<br/>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2<br/>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5<br/>
1.1.3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7<br/>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8<br/>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8<br/>
1.2.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8<br/>
1.2.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9<br/>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0<br/>
1.3.1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10<br/>
1.3.2 按网络的管理方式分类11<br/>
1.3.3 按网络传输介质分类11<br/>
1.3.4 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12<br/>
1.4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13<br/>
1.4.1 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13<br/>
1.4.2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及特点13<br/>
1.5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及标准化组织16<br/>
习题119<br/>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20<br/>
2.1 数据通信概述21<br/>
2.1.1 基本概念21<br/>
2.1.2 数据通信系统22<br/>
2.1.3 数据的编码与调制24<br/>
2.1.4 数据通信的常用术语25<br/>
2.1.5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25<br/>
2.2 数据传输介质26<br/>
2.2.1 传输介质的基本概念26<br/>
2.2.2 双绞线27<br/>
2.2.3 同轴电缆32<br/>
2.2.4 光纤33<br/>
2.2.5 无线传输介质35<br/>
2.3 数据传输技术37<br/>
2.3.1 基带传输37<br/>
2.3.2 频带传输37<br/>
2.3.3 宽带传输37<br/>
2.3.4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37<br/>
2.3.5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38<br/>
2.4 多路复用技术39<br/>
2.5 数据交换技术40<br/>
2.5.1 电路交换40<br/>
2.5.2 报文交换41<br/>
2.5.3 分组交换41<br/>
2.6 差错控制技术42<br/>
2.6.1 差错控制编码43<br/>
2.6.2 差错控制方式43<br/>
2.6.3 常用检错码44<br/>
习题245<br/>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7<br/>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48<br/>
3.1.1 网络协议48<br/>
3.1.2 网络的分层结构49<br/>
3.1.3 网络的体系结构50<br/>
3.2 OSI参考模型51<br/>
3.2.1 OSI参考模型简介52<br/>
3.2.2 物理层52<br/>
3.2.3 数据链路层53<br/>
3.2.4 网络层53<br/>
3.2.5 传输层54<br/>
3.2.6 网络高层54<br/>
3.3 TCP/IP参考模型55<br/>
3.3.1 TCP/IP参考模型55<br/>
3.3.2 TCP/IP参考模型中各层的功能55<br/>
3.3.3 两个重要协议57<br/>
3.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59<br/>
3.3.5 IP地址60<br/>
3.3.6 子网与子网掩码63<br/>
3.3.7 IPv6协议68<br/>习题370<br/>
第4章 局域网技术72<br/>
4.1 局域网概述73<br/>
4.1.1 局域网的概念与特点73<br/>
4.1.2 局域网拓扑结构74<br/>
4.1.3 局域网体系结构74<br/>
4.1.4 IEEE 802标准75<br/>
4.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76<br/>
4.2.1 信道分配问题76<br/>
4.2.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77<br/>
4.3 局域网的组成78<br/>
4.3.1 局域网的硬件系统78<br/>
4.3.2 局域网的软件系统80<br/>
4.4 局域网的工作模式82<br/>
4.4.1 对等网82<br/>
4.4.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83<br/>
4.4.3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85<br/>
4.5 典型局域网86<br/>
4.5.1 传统以太网86<br/>
4.5.2 快速以太网86<br/>
4.5.3 千兆位以太网87<br/>
4.5.4 万兆位以太网87<br/>
4.5.5 ATM网88<br/>
4.5.6 FDDI网88<br/>
4.6 无线局域网89<br/>
4.6.1 无线局域网标准89<br/>
4.6.2 无线局域网的用途90<br/>
4.6.3 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技术90<br/>
4.6.4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93<br/>
4.6.5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设备94<br/>
4.7 交换式局域网96<br/>
4.7.1 交换式局域网的工作特点96<br/>
4.7.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97<br/>
4.7.3 交换机的分类98<br/>
4.7.4 交换机的技术指标105<br/>
习题4107<br/>
第5章 网络管理与安全109<br/>
5.1 网络管理110<br/>
5.1.1 网络管理概述110<br/>
5.1.2 网络管理中心与网络管理功能110<br/>
5.1.3 网络管理协议112<br/>
5.1.4 网络故障排除基础113<br/>
5.1.5 故障排除常用方法116<br/>
5.2 网络安全概述118<br/>
5.2.1 网络安全的概念118<br/>
5.2.2 网络安全关注的范围118<br/>
5.2.3 网络安全的目标119<br/>
5.2.4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119<br/>
5.2.5 网络中存在的威胁120<br/>
5.2.6 网络安全防范技术126<br/>
5.3 网络安全机制138<br/>
5.3.1 加密技术138<br/>
5.3.2 安全认证技术139<br/>
5.4 防火墙技术140<br/>
5.4.1 防火墙的概念140<br/>
5.4.2 防火墙的作用140<br/>
5.4.3 防火墙的分类141<br/>
5.4.4 防火墙的部署144<br/>
5.4.5 防火墙的局限性144<br/>
5.4.6 防火墙的选购原则145<br/>
习题5147<br/>
第6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149<br/>
6.1 路由器和多层交换机概述150<br/>
6.1.1 网络设置的配置方法150<br/>
6.1.2 网络设备的命令行操作153<br/>
6.1.3 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155<br/>
6.2 虚拟局域网158<br/>
6.2.1 VLAN概述158<br/>
6.2.2 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方法159<br/>
6.2.3 交换机接口的类型161<br/>
6.2.4 跨交换机VLAN Trunk的配置161<br/>
6.2.5 不同VLAN间的通信162<br/>
6.3 广域网协议164<br/>
6.3.1 PPP PAP 验证164<br/>
6.3.2 PPP CHAP验证166<br/>
6.4 端口聚合167<br/>
6.4.1 端口聚合概述168<br/>
6.4.2 端口聚合的配置168<br/>
6.5 路由技术169<br/>
6.5.1 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169<br/>
6.5.2 动态路由协议171<br/>
6.5.3 RIP协议171<br/>
6.5.4 OSPF协议173<br/>
6.6 网络信息安全174<br/>
6.6.1 交换机端口安全174<br/>
6.6.2 访问控制列表176<br/>
6.7 网络地址转换179<br/>
6.7.1 私有地址179<br/>
6.7.2 NAT的概念180<br/>
6.7.3 NAT的原理180<br/>
6.7.4 NAT的配置181<br/>
6.8 网络规划与设计183<br/>
6.8.1 网络拓扑结构183<br/>
6.8.2 层次化网络结构设计183<br/>
6.8.3 层次化网络结构设计案例184<br/>
习题6186<br/>
综合实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