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剖析了《红楼梦》的创作目的、主题、揭示了书中诗和人物名字的隐含寓意,以及依据原作文章一点点分析、推敲,来说明《红楼梦》是作者“自传说”的主张有失偏颇。全书没有艰涩的文辞,而是用浅显的语言针对需要解释的点来说明。情节层层深入,引人入胜,利于读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创作价值。
读《红楼梦》,读的是“宝黛”的爱情故事?还是金陵十三钗的人生命运?这些读法是不是太浅显?余玉晃的这本《剖析<红楼梦>》从深层次探究《红楼梦》的创作渊源,比如,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下凡的目的是什么、第一至第五回的几首诗的启示、“贾府”的历史和现状,等。作者依据著作原句,层层分析,有理有据的推理出背后的故事。读完你将对《红楼梦》有更多角度的理解。
余玉晃,广东省台山市人,1943年3月出生。1965年8月,考入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1970年8月,分配到海南岛东方县工作。1979年1月,回广东省开平县文化馆工作。1985年3月,调入开平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1989年11月,任《开平县志》副主编。1993年4月,任《开平县志》主编。2002年6月,主编的260万字的《开平县志》出版发行。2003年4月退休。退休后,受聘到江门市江海区地方志办公室,任《江海区志》副主编。2007年1月,移民美国,现居美国旧金山。《揭秘<红楼梦>》2015年11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一/作者写《红楼梦》(《石头记》)的目的是什么?……1
二/《红楼梦》(《石头记》)是怎样的来历?……………6
三/《红楼梦》(《石头记》)写了什么?…………………10
四/《红楼梦》(《石头记》)的主题是什么?……………14
五/不可忽视“风月宝鉴”这一艺术构思……………………17
六/神瑛侍者下凡的目的是什么?……………………………19
七/绛珠仙子下凡的目的是什么?……………………………21
八/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23
九/为什么会掉进“以假为真”的陷阱?……………………25
十/“自传说”害人不浅………………………………………28
十一/沉浸在“版本问题”是在打边鼓………………………30
十二/是研究还是亵渎?………………………………………32
十三/菱花空对雪澌澌…………………………………………34
十四/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38
十五/《好了歌》和《好了歌注》的含义……………………40
十六/第一回非常重要…………………………………………43
十七/贾雨村这个人……………………………………………45
十八/护官符……………………………………………………54
十九/“神京”在哪里?………………………………………60
二十/甄、贾宝玉………………………………………………64
二十一/成则王侯败则贼………………………………………67
二十二/癞头和尚和跛脚道人…………………………………73
二十三/“通灵宝玉”与“金锁”……………………………81
二十四/“贾府”的历史和现状………………………………86
二十五/林黛玉、薛家进府……………………………………94
二十六/贾宝玉砸玉…………………………………………101
二十七/第五回在全书的作用………………………………105
二十八/看警幻仙子如何做贾宝玉的思想工作的…………113
二十九/贾宝玉“幻入华胥境”看到了什么?……………129
三十/第一至第五回的几首诗的启示………………………217
三十一/贾瑞为什么死?……………………………………236
三十二/庄子思想对《红楼梦》艺术构思的影响…………240
四
《红楼梦》(《石头记》)的主题是什么?
《石头记》的主题是什么?自从它面世以来,众说纷纭。有情场忏悔之说,有演性理之说,有悼明之说,有反封建之说,不一而足。
在谈此问题之前,我想谈谈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故事与南明弘光朝的兴亡际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总结了弘光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此剧的演出,“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此剧在京城的演出,轰动一时,唤起了人们久违的思念。康熙皇帝看到剧本后,非常不满。不久,孔尚任便为此而被罢官。曹雪芹的《石头记》创作于乾隆年间,比《桃花扇》晚,但因其是小说,所以场景、内容、深度比戏剧要广阔、细腻、深沉得多。《桃花扇》以写实为主,“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因此,孔尚任为清朝所不容。而《红楼梦》(《石头记》)的艺术手法比《桃花扇》高明得多。它吸取孔尚任的经验教训,采用“真事隐”“假语存”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因此,让清朝的维护者难以罹罪,避过劫难。正如清同治年间的梁恭辰在其《北东园笔录》四编中所言:“《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满洲玉研农先生(麟),家大人座主也。
尝语家大人曰:《红楼梦》一书,我满洲无识者流,每以为奇宝,往往向人夸耀,以为助我铺张。……其稍有识者,无不以此书为诬蔑我满人,可耻可恨。若果尤而效之,岂但《书》所云‘骄奢淫佚,将由恶终’者哉!我做安徽学政时,曾经出示严禁,而力量不能远及,徒唤奈何……” 梁恭臣在这同一段文字中,除了说到玉麟的看法外,还说玉麟曾经引用那绎堂的话:“《红楼梦》一书为邪说 行之尤,无非 蹋旗人,实堪痛恨,我拟奏请通行禁绝,又恐立言不能得体,是以隐忍未行。”从上述的摘录,可见曹雪芹采用的“真事”隐,“假语”存的艺术手法多么高明:既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又让一些满洲贵族虽心有不满,但又无可奈何。从这也可以窥见《红楼梦》(《石头记》)的“真事”隐,“假语”存的艺术魔力。《红楼梦》(《石头记》)的主题也是吊明之亡,但多了揭清之失。
全书写的是清军入关,直到在湖南的“反清复明”军事斗争失败这段历史,也就是国破家亡这样的一段历史。作者以秦可卿上吊而死之事,影射了明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之事,暗示“秦可卿”死后,“国”已破,接着就写“家”亡。这个“贾府”,从死而不僵,直到僵死,“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尽管变故这么大,但贾宝玉这个“纨绔”,其只念木石前盟,不与权势合作的信念始终不变,最终选择了空门,表现了贾宝玉在国破家亡的重要关头,义无反顾,保持了“认祖归宗”的崇高品德。与《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等人物在国破之际,为保持民族气节而遁入空门如出一辙。可见《红楼梦》(《石头记》)与《桃花扇》在这方面是相通的。
五
不可忽视“风月宝鉴”这一艺术构思
“风月宝鉴”是《红楼梦》(《石头记》)重要的艺术构思之一,也是一件很特别的道具,不可忽视。“风月”,是指男女情爱的事。宝鉴:“宝”者,是珍贵的意思;“鉴”者,指镜子(古代用铜做镜子)。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鉴”亦可指“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红楼梦》表面看是写男女情爱的事,实质是隐写了清、明朝代更替,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作者将其创作的《红楼梦》(《石头记》),比喻为一面“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风月宝鉴”。如果从正面照看,看见的是假象;如果从反面照看,看见的是真相(与真事隐、假语存异曲同工)。《红楼梦》(《石头记》)的创作,与过去的文艺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用假语面对读者,而将真事隐在背面。如果用平常的阅读方法来阅读《红楼梦》(《石头记》),恐怕是无法领悟到其深邃内涵的。因此,作为读者,就必须用与过去不同的方法来阅读《红楼梦》(《石头记》)。如果还以假为真,就永远无法明白作者这样写的意思。脂砚斋等人的“脂评”就是“照正面”的结果,他们是根据文本的文字记述来发表个人观感的,是“以假为真”的“典范”。对于“脂评”,我认为仅可做参考,如果奉为神明,顶礼膜拜,只能失去自我,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由于我们与作者不是同时代的人,对文本中隐藏的真事,不可能洞若观火,但大的历史事件,文本还是留下一些可以联想的蛛丝马迹。因此,可以根据文本所透露的蛛丝马迹,领悟到其中的“真事”。但不管如何,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阅读文艺作品的传统习惯,不能以假为真,否则,就辜负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就无法领悟到《红楼梦》(《石头记》)的深邃内涵了。但自从《红楼梦》(《石头记》)问世以来,大多数世人却喜欢“以假为真”,甚至当作作者的“家族史”来阅读、来研究,围绕着“自传说”的圆心打转而不能自拔,忘记了作者在书中谆谆告诫的富于哲理的对联的提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样的研究,只能误入歧途,无法品尝到作品的原味了。
六
神瑛侍者下凡的目的是什么?
弄清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忽视这一点,对后面的故事情节,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比如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瓜葛,许多人只看到文本前面的一些记述,就大唱赞歌。这是忽
视神瑛侍者下凡的目的的后遗症。
神瑛侍者下凡的目的是什么?文本第一回说:“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可见神瑛侍者下凡的目的是到人间“造历幻缘”(不是造历真缘)。他下凡之事,是自己决定,并没有告诉绛珠仙子。
这神瑛侍者究竟到了哪个人间“造历幻缘”呢?作者虚构了一个跟现实世界不一样的“红楼世界”。让神瑛侍者在“红楼世界”中的一个钟鸣鼎食之家——贾(假)府——投了胎,出生后变成了贾宝玉,也就变成一个“纨绔”。这个贾宝玉长大后是一个怎样的人?文本第三回记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明贬暗褒,但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这两首词概括地、精辟地刻画了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但词中并没有刻意突出贾宝玉的“情爱”情况,而是对于宝玉这个艺术形象却提到“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的高度,后面一句“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表面劝谕“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实质是要“纨袴与膏粱”,学习“此儿形状”。这两首《西江月》,是贾宝玉的判词。此后的情节发展,也是以此为依据,逐步展开。既然神瑛侍者下凡的目的是造历幻缘,那么他和下凡的绛珠仙子——林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也只能是在造历幻缘了。如果是造历真缘,他们就不必下凡了。因为在天上比人间自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