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竞赛解题方法·数学竞赛史话》一书由两部分组成,即国际数学竞赛解题方法和数学竞赛史话。
其中,国际数学竞赛解题方法是从IMO的第1届至59届中精挑细选出95道试题,通过这些题,读者可以了解IMO的试题的特点与风貌。并且,对这些试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提高数学竞赛的水平,而且可以看到数学竞赛的演进和现代数学的思想在向中学渗透,从而得出数学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数学竞赛史话,不仅是一部国际数学竞赛史,也是我国在国际数学竞赛中从投石问路到崭露头角再到人才辈出这一发展历程的记录者,更是中国国力发展和世界地位不断提升的见证者。
国际数学竞赛解题方法
前 言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自1959年开始,每年1届,仅1980年中止一次,至1989年已经举行了30届.
1989年,我国6名中学生在第30届IMO 中荣获4块金牌、2块银牌,总分居第一位.1990年,第31届IMO 确定在中国举行.这两件事情对我国的数学竞赛与数学教育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从第1届至第30届IMO 的试题共182道.对这些试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各级数学竞赛的水平,而且可以从中看到数学竞赛的演进,看到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向中学渗透,因而也就可以看到数学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们想做一点初步的工作,着重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加强分析,也就是设想自己来解某一道题,应当如何思考,如何找出解法;第二是加强总结,对解法的优劣作一些讲评,对题目的来源与推广作一些讨论.
我们从182道题中选出59道,这些题较有代表性,通过这些题,读者可以了解到IMO 的试题的特点与风貌.
第31届IMO 在中国举行时,为适应电台、报纸等各方面的需求,我们写了这本小册子.这次增订保持原书面貌不变,但又从IMO 的31届~59届中选出36题(每届至少1题)讨论.篇幅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多.
数学竞赛史话
前 言(第一版)
应当写一部数学竞赛史.
不是研究数学史的我,当然不能胜任这一工作.这本小册子的企图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有较多的人注意这一件事,有较合适的人来做这项工作.
处处留心皆学问.可惜我平时没有注意搜集资料,写这本小册子时,深感捉襟见肘,非常艰难.虽是勉强完成了,缺点自然很多,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为了体现各种竞赛的风格与难易的层次,一些节中罗列了竞赛的试题(这也是史料),或许有些同志希望知道解答,以便使用,所以在最后添了一个附录,篇幅约占六分之一.希望不至被讥为喧宾夺主.
本书的绝大部分是在第3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1989年7月)之前写的.后来又增补了两节.其中第二十七节在高斯的家乡,显得异常庞大,与前面各节相比不甚协调.这是由于材料的多寡不一,厚今薄古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
增订版前言
本版修正一些错误,并增订了第二十九节一座里程碑,以纪念在我国举行的第31届IMO.
历史是一条长河,奔流不息.但这本小册子却没有必要逐年增添,我们就在这座里程碑旁停下来.
第三版前言
本版增加了两节.一节是我国选手在IMO 中获奖情况,一节是奥数答问.
我国著名数学传播、普及和数学竞赛的专家。1964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在中学、大学任教四十多年。
1983年获理科博士学位(我国首批18名博士之一),1991年当选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评为省优秀学科带头人。
单墫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教练组组长,国家教委理科试验班专家组组长,南京数学学会理事长。
单墫教授主要从事数论与组合方面的研究,很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9年作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副领队、主教练,1990年作为领队,率队参赛IMO均获总分第一,为我国数学竞赛事业作为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