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乡情篇、阅世篇、谈艺篇三个部分,记录了程十发对故乡之眷恋、其人生经历之曲折、其对艺术之见解和探索。
《程十发传》内容简介:程十发,上海金山人。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后从事美术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是一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誉的艺术家。山水画笔墨已颇具功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连环画、插图影响于画坛。此后,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以至后来青藤、八大山人、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他的特殊表现方法,给美带来了隽永的趣味。晚年,画家多作花鸟画,笔法、墨法更趋灵动,色彩明艳,构□□颖。
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有“上海书画三杰”之誉。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
中国海派书画画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
乡情篇
家住云间思鲈巷
医家的儿子不学医
为母亲画像
与华亭“三宅”的生死之缘
故乡的泥土肥沃
在古人与今人之间
以画题书,古碑即如此
不信南宗与北宗
夫妻双双把家还
修竹远山楼修炼
阅世篇
三釜书屋释义
半部《野猪林》、《幸福的钥匙》和《画皮》
时代的烙印
从结缘“怒江美人”到《小河淌水》
合陈老莲、任伯年为一身
书画鉴定的后起之秀
政治风暴到来的预感:“我要倒霉了!”
《中国画》的出版与批“黑画”
走出国门
答记者问
“我家是个马戏班子”
敬老·尊友·扶幼
女弟子汪大文
倡导发挥民间书画组织的作用
“他总是想让大家开心”
收藏与捐献
谈艺篇
艺术靠形象征服人
动物是人的伙伴
《橘颂》、《屈子行吟》、《礼忠魂》
《广陵散》、《高山流水》、《箜篌引》
忧时伤世的《眷秋图》
《濒湖问药图》、《采药图》
“钟馗就是我”
舞台速写与古典戏曲版画
一点画史
画戏先看戏
丹青写出昆曲的文学美
新写《梅花喜神谱》
九松山庄释义
《儒林外史》和《西湖民间故事》
《孔乙己》和《阿Q正传一。八图》
杂剧《琵琶记》、电影蒙太奇和
连环画《胆剑篇》
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
程派山水之“势”
用色彩说话
《图文版艺术家传家系列:程十发传》:
张祥河是张照的重孙,曾任广西布政使,著作有《四铜鼓斋画论集刻》,其中载有《石涛画语录))o石涛的这本画论能流传下来,张氏是有功的。张照,康熙朝进士,参与修《大清会典》,曾任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左都御史,雍正间任刑部尚书。张照因书驰名,在雍正朝的御用印上留下他的书迹,朱家潘编辑整理的《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常记此事,如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有记日:“奉旨:照张照篆样文范,……问张照‘之’字篆法有何讲究。钦此。正月廿二日翰林张照篆样二张、技艺人滕继祖篆样三张……怡亲王呈览。奉旨:准张照古篆‘雍正御笔之宝’,将‘之’字下横取平,选吉时照样镌刻。钦此。
于正月廿九日照翰林张照篆样镌刻得寿山石‘雍正御笔之宝’一方,怡亲王呈讫。奉旨:将此宝样好生收着。钦此。”张照卒,谥文敏,和董(其昌)文敏、并称华亭“二文敏”。做过御史的人,总要有一点直谏的刚正不阿精神。张照具有江南才子那种倜傥洒脱的品性,他善书,作品有华亭书派的温润秀丽、灵动优雅,他的楷书、行书深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特别垂青。
程十发和张祥河的四铜鼓斋因缘不浅。张定九不但是十发的启蒙画师,还是十发的继父,十发过房给张定九为继子。张定九有一女儿张祉琬也随父亲学画,两人以姐弟相称。当时,张祉琬11岁,十发8岁,佣人阿和尚背着十发,老妈子牵着祉琬,元宵佳节赏灯的情景还留在十发心中。不料,“八一三”日军侵占上海,张家八深九院老宅被日本人一把火烧尽。大难临头,各奔东西,祉琬、十发也被战火冲散,一别就是一个甲子60年。常在书画界走动的王晓君,也是十发的朋友,打听到张祉琬流敦到青浦的消息,立即投函相告,十发回信说:“蒙赐大札,谢谢。顽获悉童年旧事,于六十年前故乡旧谊,散佚无多。今将续童年乡亲旧梦,不胜高兴,请约拜张祉琬女士具体日期。”在王晓君的安排下,1993年冬天的一个朗日,十发和祉琬在青浦见面了。在去青浦的路上,十发说:“年轻人盼过年,可增长一岁;而我们老人盼减岁,恨不得时光倒流,我与祉琬一别就是一个甲子,真是时光飞逝。”青梅竹马,相见甚欢,十发操着浓重的松江土音对祉琬说:“我无时不想,何尝不想找你啊,可60年的沧桑,变化万千……”两位老人激动地将话题转入儿时岁月,他们说起程砍木和张定九的莫逆之情,十发说:“继爹为我阿爸画的《深山采药图》,我仍记忆犹新,他们去花园中饮酒赏月,持螯赏菊,吟诗作画,其乐融融的情景,我历历在目。我们耳濡目染,懂得了不少人情世故。”他们约定来年春暖花开,重返松江再游四铜鼓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