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集,7万字,配10幅黑白图片。分三类,一是文学书评;二是影评剧评;三是文艺与学术热点评议,包括选秀节目、文化研究方法论、语文教育等问题。以多年对于文学史、艺术史和理论研读的功力,处理读者喜闻乐见的话题,深入浅出,老少咸宜。
张屏瑾,上海人,文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曾为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出版专著《摩登?革命——都市经验与先锋美学》、文学批评集《追随巨大的灵魂》。
千年繁华
上海在别处/3
你好,阿飞街/7
江南叙事与现代中国/15
景恒街,不止命名的纪念/19
那家老店叫“常久”/23
争鸣不休的世界/29
逝者与物哀的诗/35
陷落的与永恒的/43
魂归何处
为什么删鲁迅/57
蝴蝶飞了:再看胡适/63
观之不足《异乡记》/69
周天籁的再发现/73
驴得水:隐喻正当时/79
魂归何处/85
资料学的想象力/89
文化研究的作用/93
下一站小说/97
华语、电影和一种共时表达/101
我村上,你莫言/105
最残酷的事
从天鹅湖到里约/113
不祥之镜/119
禁闭,活还是不活/127
外星人们,请回到地球的未来/131
没有升华的“9·11”/137
对德里达生气/141
批判者的通行证/147
我能想到最残酷的事/151
这不是一件外套/157
庄生晓梦迷蝴蝶/159
好的声音与中国/167
纸上的“流明”/173
我们的木兰
别动我们的木兰/181
坚决不迷童祥苓/187
谁怕夜奔/191
从正面打进去/193
苏三别解/197
闲人观伶伶观人/201
后记:种翅膀的人/205
为什么删鲁迅
开学伊始,“教科书事件”又起,本轮主角不是狼牙山五壮士,不是草原英雄小姐妹,也不是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智深,而轮到了鲁迅先生——也可以说是终于轮到了鲁迅——有关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所占比重、所选篇目的议论其实早就开始了,今年的再度热议是因为有媒体用“鲁迅大撤退”这样的标题来提醒,各地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已被大幅删减和替换。针对此,某些网站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意调查运动,教科书专家们则更为义正词严地辟谣:我们没有删减鲁迅,只是替换了篇目,或者把他从“课本”转移到“读本”里去了,篇目不但没有删减,反而增加了呢。
只要在中国的基础教育环境中摸爬滚打过一遭的人,都明白“读本”是怎么回事。这些年的语文教育改革,的确改出了不少花团锦簇的读本,问题是众考生还得喝高考这一壶,哪里打得了那许多野食?“读本”的存在反而突出了必考版教材“只此一家”的重要性,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30年来针对鲁迅作品的“选”“换”“删”情况的统计研究,至少在我的记忆中,中学老师花了最大力气讲解的几篇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等,早就悄悄地撤退出场。现今人们所乐于讨论的,是该如何抉择鲁迅那几篇小说、散文,而杂文连进入讨论的资格都没有了,难道真的是“杂文时代已经过去”了么?对当下社会稍有认识的人,恐怕都会对此打个问号吧。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大家争论得多么热烈,对待此类杂文的态度却是极为一致的。家长和学生觉得太难学,杂文虽短,一个字后面却要带着八种意思,隐藏着九个敌人;老师觉得太难教,我是教语文的又不是教思想史的;球场上激烈争夺鲁迅杯的双方球员呢,一方认为这些文章背后隐藏着所谓“正当性”问题,应该规避,另一方也正想摇身一变,好汉怕提当年勇。于是大家合力往“普遍性”的球门里踢了。在众看客眼中,守门的自然都是些疯子。
好在鲁迅小说、散文等带有“普遍性”的文体创作亦是一流,于是争论就集中在了藤野先生更感人呢,还是祥林嫂更鲜活,朝花夕拾更唯美呢,还是兄弟之情更人性。鲁迅诗云“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或者更广为人知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他这里,不经过心智的磨砺、眼光的锻炼、对肃杀和严酷的体察,是站不稳自己的,也谈不上对人间有真切的温暖和热爱。鲁迅虽时时警醒自己对于一切的怀疑态度,但绝没有因此而赞成将人生的一切沉疴都减轻、抽离、取消的“消闲小品”方式,也绝没有就此躺倒在虚无的黑影里,却有人嫌其“内心黑暗”、“过于极端”、不利于和谐了。在那些人看来,坐稳了的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温和、温和、更温和。“龙的传人”太张牙舞爪,要改;国歌充满了炮火声,要改;《药》里的血馒头太刺激人,也要改。就拿万灵的神药市场经济来说,现在大家最爱看的不也是些“鲁迅爱过的人”、“恋爱中的鲁迅”么?重要的大作家虽不能去掉,但最好能成为一团和气,拔去角牙,鲁迅变弥勒,天下无事。
可惜的是,要把鲁迅改造成林语堂、梁实秋之类的美文家,哪有那么容易。这里且模仿一下先生的杂文,随手摘一段“时文”来看,选自某网站王菲高价演唱会简介文字:
“对于均价2000元的票价会否定价太高,该权威人士表示不会,因为王菲在市场上一直有其号召力,而且歌迷群也颇有消费力,更重要的是,有关方面希望将这次演唱会办成一种高级派对的演唱会,自然就会有门槛的,而且这次演唱会据悉目前已经有不少赞助商趋之若鹜,承诺会包销大部分门票,估计届时仍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这段话下面有网友评论道:“那就让权威人士自己去买好了,真的喜欢王菲也不一定非要拿血汗钱去买高价票,以为我们是旧社会祥林嫂么,还要捐个门槛才能有身份么?!”
这评论让人看得实在高兴,不得不说,对“门槛”二字的准确理解,完全得益于我们曾经在中学一板一眼地读鲁迅,而没有把注意力全放到什么场景、气氛的设置、叙事者和作者的分离、祥林嫂身上体现出的人类命运等等东西上,并不是这些东西不重要,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别的“世界性”作家去学习,但请勿用之模糊、偷换、抹杀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的地方吧。据说,为了适应年轻人的成长阶段,也为了学习曾经先锋的“荒诞派”,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入选了新教材,编选者的意图固然很好,但对现实世界的荒诞缺乏理解的人,又怎能理解在编选者眼里十分高级的“荒诞派”小说呢?若真想在年轻人出门远行时送他们一程,还是记住鲁迅告诫年轻人的话吧,千万不要试图“拔着头发离开地球”,也不要“拔着头发离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