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本书中要说明,天文历法即中华历法,俗称黄历、夏历、农历、万年历,等等,在严格意义上,只有传承五千多年的中华历法,才称得上是映射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天文历法;其他古已有之又沿用下来的历法,包括以耶稣诞辰为纪元、国际通用的公历,尽管和天体活动现象沾边,但本质上,还是属于宗教文明的宗教历法。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独有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世俗文明,中华历法即天文历法,功不可没!
笔者在本书中还要说明,是人文始祖伏羲,在文明初开时,极富远见卓识,观天察地,创制了无关鬼神、专注天象的天文历法,让其生生不息、千古流传、泽被中华、影响世界。
要弄明白催生中华文明的天文历法的来龙去脉和奥秘玄机,就不可能回避对《易经》这本国学□□经典的解读。
《易经》中,由孔子为人文始祖伏羲画八卦而成的易道作的传注中,有一句常被古今解读者忽略的文字,说“易与天地准——百姓日用而不知”。
话虽简单,却有深意:
中华先祖在四季分明的大中原,仰观俯察、殚精竭虑画出八卦,不是为了讲什么宇宙宏观大道理,也不是行巫术画符算命,原来,就是为了测度天气,观象授时,创作人类□□部准确反映地月日星运转轨迹的阴阳合历,教人顺天应时、趋利避害;指导起居作息、渔猎农耕。
只不过,中华历法□初以卦画爻象形式出现,之后才用文字,标出原来由符号代表的月相盈亏、四季八节、二十四节气等;后世传承加注,用实例验证和阐发其中蕴涵的阴阳互易、五行生克、气运周流、干支周期的道理,并在孔子注解的《易经》中记载下来,化身为芸芸众生择日定期、遵循天道,饮食男女、效法自然的历法书,家家必备的老黄历,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
也正是伏羲八卦版历法作为□□版、百十种版本接续的天文历法,才使得神州大地□早进入农业社会,并且将农业社会稳定发展了五千多年,达到以□少土地养活□多人口的□□状态。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中华历法并没有过时。不但亿万民众还在日常应用,而且,因其承载的天道易理,揭示了万物的自然法则,仍然给中国乃至世界以警示和启迪,那就是:人工取代天工,以逆反自然、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所谓社会进步,虽然能够快捷于一时,但不可能真正持久;人类要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天下大同,终归需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本书中有诸多带有探索性的新观点,但这本书并不是学术著作,而是一本贴近实际的科普读物。笔者想让读者知道天文历法中蕴涵的天道易理,这是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的根源。
本书□□章,把中华天文历法与其他各大文明的宗教历法作了一番比较;第二章,证实中华历法初创的时间,远比现在流行的说法为早;第三章,伏羲画卦,初成中华历法;第四章,伏羲为历法需要创作了汉字,使汉字能沟通古今、与时俱进;第五章,汉字中的计数字和序数字,都脱胎于伏羲八卦历法;第六章,将孔子颠倒了的天文历法顺序调整过来;第七章,先贤们怎么解决八卦历法和文字历法的矛盾;第八章,龙凤文化是天文不是神话,可以在中华历法中寻根、探秘;第九章,命理科学属性之辩,历法能知天也能知人;第十章,有历法才有信史,历法蕴涵的天道易理,昭示了中华文明的过去、未来。
说实在话,写再多的篇章,也很难穷尽关于天文历法及其蕴涵的天道易理。所以,想请感兴趣的读者,与笔者一起继续上下求索,真正找到那条通向中华文明自然天成之根的大道通衢。
汤咏、王琦、树新、本训等兄弟友人为本书写作提供素材和启迪,责任编辑杨晓红指导本书形成了简单明快和易读易解的叙事框架,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忱!
谨以此书献给长期给予笔者写作动力的FONGHOIYIN女士。
❷ 由历数而知气数方法是一种“另类”科学
在西方话语权占优势的年代,一些不明就里的国人,不做分析、不加鉴别,就轻率地把老祖宗留下的这类文化遗产,当作反科学的迷信活动来对待,弃之如敞履。
迷信一说,不值多费笔墨去辩驳。被迷惑、丧失理智的盲从才是迷信。源自易经易道的推运算命术,无非把推演天文历法的那套方法,用在了人间世事上,有理有据,可验可证,而且,可信可不信,全凭个人选择,扣上迷信的大帽子,实在是冤枉它了。
至于说它不科学甚至反科学,倒需要理论一番,分出谁是谁非来。
因为,科学这个词,自打清朝末年从西方引入进来,又经过以“民主”和“科学”为帅旗的新文化运动,就变成了高大上的事业的代名词。
其实,易经易道,包括“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中华历法,及其衍生的历数和气数推算方法,并不缺少现代科学应有的内涵。而且,这是来自西方大科学家的客观评价。
下面,就听一听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是怎么说《易经》的科学性的。
荣格评价《易经》说,“这是一本为‘爱智慧的人’所写的书”,《易经》是与一般科学大不同的另类科学。
所以,荣格欣然为《易经》英译本作序。
荣格作序的《易经》英译本,依据的是清末民初一位德国汉学家、传教士尉礼贤的德语翻译本。尉礼贤花了十年工夫翻译《易经》,在欧洲出版后,公认他的译文水平超过了之前所有的西方文字译本。20世纪50年代,尉礼贤德译本被转译成英文,取名《变化之书》。
七十多岁、不懂中文,也从未到过中国的荣格,作为比弗洛伊德更客观、同样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在题为《〈易经〉与中国精神》的序言中说:
西方科学通常是建立在一向被视为真理的因果法则上,然而,因果规律只是统计学上的真理而已,因此,需要极严格的限制条件,在实验室里,才能得到不变而可靠的因果规律。如果让事物顺其本性发展,则会见到截然不同的现象,也必然有例外发生。当西方人小心翼翼地过滤、计量、选择、分类、隔离,去排除偶然性或巧合时,“中国人《易经》的卦象却能包容一切,直至□精致、□细微、超感觉的部分,因为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汇聚一起,成为观察时的情景”,即□符合自然本性的情景。
按荣格的说法,纯熟运用《易经》这种另类科学,能够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又确保客观公正性,□□时间和空间限制,完全洞察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之下的事物真相。
简言之,就是擅长易道象数者,既可用统计科学方法找到西方标准的真理,又能□□西方科学力所能及的境界,对自然现象有更全面、更真实、更深刻的认识。
换言之,从方□□角度来说,易经易道这一另类科学,既包括能够察知必然性的统计科学,又包括能够察知偶然性的特殊科学。
❸ 用传统命理学方法测知定数属于统计科学范畴
用易经易道的术语来表达,天之历数、人之气数,都可分为属于必然性的定数、属于偶然性的变数两种。
(1)历数的定数和变数
历数之定数,□简单的,像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可以通过推演伏羲易卦或解析干支纳音,测算出来的。
□省事的办法,是去查万年历或老黄历,几十年后气候的冷暖变化和谋事的吉凶宜忌,人家早早就替你算好并记录下来了。
历数之变数,比较难掌握。
发生变数的原因,在于历数映射的天体运行轨迹,是地轴延长线顶端不动不移的极星太极,作为中心坐标,但日久天长,地轴每日的微动就会变成较大的偏移,现在的北极星和伏羲看到的,就不是同一颗恒星。所以,如果将几千年前《黄帝内经》总结的判断气运走向的古法简单套用,会发现本该是炎运宏开的大热之年,却寒风冷雨过夏天。不必责怪古法错误,连超级计算机算出来的长期气象预报,因无法涵盖所有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准确率也不高。
另外,易道的大道至简,是通过化繁为简、化零为整来实现的,所以,揭示万有自然法则的天体运行之重要参数,如果含有除不尽的余数,一定是有取舍的。历法给出的气运数据,就因为小数点后余数引起的误差叠加,长年累月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突变。
当然,还有史上从未出现,因此也无法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归纳总结、分类比对来测知的异常天象,等等,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历数之变数。
(2)命运之定数和变数
天之历数决定人之气数。好比一粒种子,再怎么壮实,落在了贫瘠土地上,又逢连年亢旱,它也无法发芽成长。
反映天之历数的人之气数,自然也有必然性方面和偶然性方面的分别。
人生定数,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通过测算其出生时间对应的历数数据,来查找因果关系,经过与同类型历史经验数据比对,找到□为匹配的某种类别,确定其运程如何。
人生变数,除了受历数之变数即天灾影响外,还受个人无法决定的社会变动即人祸影响。本来就难以完全预知的前途命运,在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之下,更难由自己把握,所以古人发愿“宁作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统计科学可以发现人生的必然性即定数,统计科学难以察知人生的偶然性即变数。
基于易道而推测人生命运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统计科学方法,是能够预知人生定数的。
用中国传统命理学方法测算人生定数,符合运用统计分类方法获取因果规律的西方科学标准。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这方面的范例数不胜数,但还是需要用当代□□媒体报道当代□□人士现身说法,来请大家判断真假如何。